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课文19-21节选:《哈姆莱特》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
课文19-21节选:《哈姆莱特》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理解作品的主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概括节选部分的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清人物关系,结合人物语言,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
确立依据:(1)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故设定了目标(1)和目标(2)。
(2)教材。《哈姆莱特》位于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外戏剧。该单元的导语指出:学习本单元,通过阅读鉴赏、编排演出等活动深人理解戏剧作品,把握其悲剧意蕴,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要初步认识传统戏曲和现代戏剧的基本特征;欣赏剧作家设计冲突、安排情节、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还要理解悲剧作品的风格特征,欣赏作者的独特艺术创造。本篇课文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有着尖锐的戏剧冲突和鲜明的人文主题。故设定了目标(1)(2)。
(3)学情。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因而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读文本。教学本文,应设法引导学生对其中的故事情节、戏剧冲突、人物语言进行揣摩体味。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扫除阅读理解障碍,创设生动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鉴赏活动。故设置上述的教学目标。
有“泥土诗人”之称的诗人是()。
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 )。
①不惑②垂髫③花甲④加冠⑤而立⑥古稀⑦半百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明朝初年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1931年,一位给人们带来光明的科学家重病的消息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几十名记者为他守夜。每隔一个小时就对外发布一次消息:“灯”还亮着。这位科学家是( )。
在我国历史上,传统音乐与外族音乐、北方与南方音乐进行广泛交流的时期是()。
下列哪部歌剧是瓦格纳的作品()
乐器“缶”的制作材料属于( )。
隋唐至宋,在宫廷宴饮时娱乐欣赏的音乐称为()。
双簧管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