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一起来看一段汽车大赛的视频,尤其要注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一起来看一段汽车大赛的视频,尤其要注意汽车在转弯时的情景。教师开始播放视频。
教师:这段视频精彩吗?谁知道这是什么比赛吗?
学生:精彩,汽车都飞起来了。
教师:这个汽车比赛的名字叫作F1。F1就是FormulaOne的缩写,中文叫一级方程式赛车。
以共同的方程式(规则限制)所造出来的车就称为方程式赛车,而其中等级最高者就属F1。F1在现今赛车领域所代表的地位就犹如奥运会或是世界杯足球赛。目前F1共有10支参赛队伍,每场比赛最多只有20位车手上场,每年规划16至17站的比赛,通常在三月中旬开跑,十月底结束赛季。有没有人长大想当赛车手啊?
学生纷纷举手。
教师:看来大家都很勇敢啊!大家刚才都看到在汽车转弯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教师将视频暂停在赛车转弯发生离心现象的位置。
学生:汽车快飞起来了。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离心现象。其实,不仅是赛车,在生活中也会经常见到离心现象。大家有什么例子可以分享下吗?
学生:汽车拐弯,洗衣机。
教师:嗯,很好。棉花糖大家都吃过吧,其实制作棉花糖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教师播放制作棉花糖过程的视频。
教师:同学们,我们列举了这么多实例,谁能总结一下什么叫离心现象呢?
学生:离心现象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某种情况下会脱离圆周做离开圆心的运动的现象。
教师板书离心现象。
教师:总结得很到位,那么离心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问题:
(1)请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15分)
(2)以教师的导人为开头设计教学片段,指导学生理解离心运动产生的原因。(15分)
(1)教师的教学符合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例如,教师应用“汽车一级方程式大赛”的视频引入新课,充满激情的音乐和动感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引入离心现象。在其他实例的辅助下,成功帮助学生总结出离心现象的概念。此外,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的培养。教师运用的教学资源也非常丰富。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也有利于增加学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片段:
教师拿出一块吸足水的海绵并提问:如何去掉海绵里的水
学生:捏它、用力甩它、让海绵做圆周运动……
教师:好!如果我们用让海绵做圆周运动的方法,怎样才能让海绵里的水尽快甩掉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经过讨论,提出先控制转速不变,观察是半径长的容易把水甩掉还是半径短的容易把水甩掉。保持半径不变,观察是转速快的容易把水甩掉还是转速慢的容易把水甩掉。
教师按照学生所说操作实验,首先控制转速不变转10秒,观察两块半径长短不等的海绵的脱水情况,发现半径长的脱水多,然后取两块半径一致、吸水量一致的海绵,在不同转速下转动,并观察到转速快的脱水多。教师提问,学生总结实验结论。
学生:海绵块的转速越快,半径越长,水越容易甩掉。
教师:若水不做圆周运动,往外跑呢大家分析下。
学生:因为惯性,向心力太小拉不住水。
教师:我来给大家总结一下。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自身的惯性,总有沿着圆周的切线方向有飞离的倾向,它之所以没有飞出去,是因为向心力拉着它。但当向心力不足或失去向心力时,物体无法做圆周运动就会飞
离圆周,做离心运动。大家明白了吗
学生:明白了。
教师:那大家能解释车拐弯,洗衣机脱水和制作棉花糖的现象了吗
学生:汽车拐弯,人具有惯性,摩擦力和拉力小于所需摩擦力时就会飞出去。洗衣机通过加大转速来甩干衣服。棉花糖也是加大转速使糖发生离心现象。
有“泥土诗人”之称的诗人是()。
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 )。
①不惑②垂髫③花甲④加冠⑤而立⑥古稀⑦半百
1931年,一位给人们带来光明的科学家重病的消息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几十名记者为他守夜。每隔一个小时就对外发布一次消息:“灯”还亮着。这位科学家是( )。
明朝初年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乐器“缶”的制作材料属于( )。
莫扎特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塑造了第三等人物()的形象。
《数九寒天下大雪》是下列哪部歌剧中的歌曲?()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原名是()。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