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了解电磁感应现象,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高中物理某教科书中关于“磁生电”的部分内容如下:
实验与探究
探究1
如图1—6所示.将导轨、可移动导体AB放置在磁场中,并和电流计组成闭合回路。注意在下列情况下电路中是否有电流产生。
(1)让导体AB与磁场保持相对静止。
(2)让导体AB平行于磁感线运动(与导轨不分离)。
(3)让导体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与导轨不分离)。
探究2
如图1—7所示.将螺线管与电流计组成闭合回路。把条形磁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注意观察电路中是否有电流产生。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电磁场的相关内容。
任务:
(1)磁生电的条件是什么?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4分)
(2)根据上述材料所给内容,完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1)磁生电的条件是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2)教学设计:
电磁感应现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实验事实归纳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具有观察、操作、探究、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理学中对称美、简洁美的介绍赏析,具有欣赏物理学中美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磁通量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设疑提问,引入新课
师:电能生磁.磁也能生电,大家在生活中见到过电磁感应现象吗?(大部分发电机及变压器的工作原理都是电磁感应)是不是只要有磁场就会产生电流?感应电流的产生有条件吗?
(回顾历史,学习法拉第的科学精神)
(二)新课教学,问题引路
探究实验一: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
实验方案.记录现象,讨论思考规律。
结论:只有部分导体左右切割磁感线时,有电流产生,当导体前后、上下平动时无感应电流。
思考:为什么导体棒只有左右切割磁感线时才有电流产生?
探究实验二:磁铁插入、拔出螺线管后产生感应电流
①器材介绍:灵敏电流计、线框、条形磁铁、螺线管。
②方案设计。
③学生探究。
④小组讨论、归纳。
结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导体与磁场相对运动。
思考:是不是只有当导体与磁场相对运动时才有感应电流?
(三)师生共同比较分析三个实验,从不同中找到共性,从现象发现本质。
从探究1中可以看出,当导体棒在金属导轨上左右运动时,虽然磁场的强弱没有变化,但是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使闭合回路包围的面积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会有感应电流。
在探究2中,磁铁插入线圈时,线圈中的磁场由弱变强;磁铁从线圈中抽出时。线圈中的磁场由强变弱。这两种情况下都会产生感应电流。
从上面几个事例可以看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与磁场的变化有关系,也就是说与磁感应强度的变化有关系。另外,与闭合电路包围的面积也有关系。由于闭合电路包围的面积与垂直穿过它的磁感应强度的乘积叫作磁通量,所以我们也可以用磁通量来描述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以上实验及其他事实表明: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有“泥土诗人”之称的诗人是()。
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 )。
①不惑②垂髫③花甲④加冠⑤而立⑥古稀⑦半百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明朝初年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1931年,一位给人们带来光明的科学家重病的消息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几十名记者为他守夜。每隔一个小时就对外发布一次消息:“灯”还亮着。这位科学家是( )。
在我国历史上,传统音乐与外族音乐、北方与南方音乐进行广泛交流的时期是()。
下列哪部歌剧是瓦格纳的作品()
乐器“缶”的制作材料属于( )。
隋唐至宋,在宫廷宴饮时娱乐欣赏的音乐称为()。
双簧管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