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动能”的内容要求为:“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材料二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动能和势能”一节.关于“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如图:
实验
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如图11.3-2,钢球从高为h的斜槽上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运动的钢球A碰上木块B后,能将B撞出一段距离s。在同样的水平面上,B被撞得越远,A对B做的功就越多,A的动能越大。
1.让同一钢球A分别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钢球运动到水平面时的快慢一样吗?
哪次木块B被撞得远?
实验表明,钢球从高处滚下,高度h越高,钢球运动到水平面时速度越__________,木块B被撞得越远。所以,质量相同时,钢球的速度越大,动能越__________。
2.改变钢球的质量,让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哪个钢球把木块B撞得远?
实验表明,速度相同时,质量越__________的钢球将木块B撞得越远。所以,钢球的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已学过功的相关知识。
任务:
(1)简述动能的概念。(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作动能。
(2)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能量的概念:知道动能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能够利用动能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初步认识动能的存在,在探究实验中总结归纳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学会从现象中发现本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操作的过程当中,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由教师朗诵李白《望庐山瀑布55中的后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学生解释诗文大意。教师提问:我们在瀑布下会感受到水巨大的冲击力,但是在淋浴时却不会有这种感觉,这是为什么?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能量的概念
复习功的知识,向学生介绍能量的概念。
为了加深学生对功与能关系的理解,进行类比:一个工人能搬一百块砖,就说他具有这种本领,并非是要搬砖,正在搬或已经搬了砖。同样,能量表示做功本领大小,可以用做多少功来衡量,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2.影响动能的因素
教师出示图片:流水发电,风可以推动风车,子弹可以击穿木块。
学生归纳共同特点:物体均在运动。教师讲解动能概念并提出问题:动能与什么有关?
【猜想】教师继续出示新闻报道,引导学生猜想:
①1990年沈阳开往上海的195次列车,经过上海分局管辖的沪宁线103区段时,突然从列车左翼车窗飞出一只馒头,砸中铁路职工,当场将其击昏。(动能和速度)
②扬子晚报报道:南京郊区,一辆运载“生猪”的拖拉机,在横穿火车的轨道时突然抛锚熄火,正好北边驶来一辆列车,火车司机发现后紧急制动,到达拖拉机前面速度已经很慢,但是还是将车内的生猪撞死很多。(动能和质量)
【实验设计】猜想后引导学生用实验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师生共同总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需要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
小组间讨论如何直观体现物体动能大小,最后教师总结用转换法可以直观体现物体动能的大小。
新版章节练习,考前压卷,完整优质题库+考生笔记分享,实时更新,软件,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作业:探究动能影响因素实验时,物体的动能是怎样获得的?
有“泥土诗人”之称的诗人是()。
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 )。
①不惑②垂髫③花甲④加冠⑤而立⑥古稀⑦半百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明朝初年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1931年,一位给人们带来光明的科学家重病的消息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几十名记者为他守夜。每隔一个小时就对外发布一次消息:“灯”还亮着。这位科学家是( )。
在我国历史上,传统音乐与外族音乐、北方与南方音乐进行广泛交流的时期是()。
下列哪部歌剧是瓦格纳的作品()
乐器“缶”的制作材料属于( )。
隋唐至宋,在宫廷宴饮时娱乐欣赏的音乐称为()。
双簧管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