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历类研究生入学学硕教育学->20世纪中期以来,学校教育受到来自多个方面的批评、质疑和挑战

20世纪中期以来,学校教育受到来自多个方面的批评、质疑和挑战,或明或暗地主张“学校消亡”的观点不时出现。例如: (1)1971年,伊凡伊里奇发表《非学校化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伊里奇认为,学习原本是个人的一种自主的活动,是自律、自助、自我实现的过程。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不必非得与别的东西交换才有价值。他批评学校“把学习从一种活动变成了一种商品”,把知识证书(文凭)变成了一种财富形式,这不但从根本上剥夺了人独立自主的学习动机和能力,而且通过文凭、学历对人的社会地位进行分层,导致更深刻的社会两极分化,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学校的废除已不可避免”。 (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越来越多的美国家长不再让孩子进入学校上学,而是 “在家上学(homeschooling)”,主要由父母直接教育孩子。进入21世纪,全美已经有数以百万计的儿童“在家上学”。家长不送子女去学校接受教育的理由很复杂,包括:家长认为学校不能提供他们认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如宗教信仰)。家长不赞成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家长认为教师的教育方式不适合自己孩子的特点,等等。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从教育功能的角度,评析伊里奇的观点。 (2)结合学校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方面的作用,评析“在家上学”现象。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1)①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既具有正向功能,也具有负向功能。 ②伊里奇主张..废除学校,,,是对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分析和批判。其意义在于,指出了制度化学校教育的固有弊端。F“废除学 ③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形式,其正向功能难以取代。关键不在二校,,,而在于通过改革和创新,例如完善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以减少学校教育的负向功能。 (2)①学校在促进入的发展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为加速个体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实现个体个性化等。 ②学校教育长期面临着面向群体与关注个体之间的矛盾。‘‘在家上学”现象所反呋的,是家长对于更有针对性和适切性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追求。 3。在家上学”在追求个性的同时,也会丧失学校教育的某些优势。

更新时间:2021-12-02 02:04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