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对当时的教育具有绝对的积极意义。
错误
观点错误。 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于16世纪初,其矛头直指 天主教会,其实质是以一种新的宗教去取代原有的 旧的宗教。可以说,宗教改革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 在宗教领域的继续。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中 的人文主义运动相比,是一场更广泛、更深刻的社 会改革运动,它的意义绝不仅在于“宗教”的改革, 而是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宗教改革与文艺 复兴相比,带有广泛群众性,参加者涉及社会各阶 层,故对教育的影响更为深远。 积极方面: (1) 出现了公立的学制和实施普及小学义务教 育的思想与法令。 (2) 各级学校(尤其是平民小学)有了较大 发展。 (3) 中等学校开始按一定的规章制度办学,班 级授课制产生。 (4) 出现了教育调查、学校视导、教师检査考核 及师资培养的萌芽。 (5) 欧洲主要国家(英、法、德)文字基本定型, 对普及初等教育有重要意义。 消极方面: (1) 在新、旧教的学校中宗教仍占据重要地位。 (2) 新、旧教均接受了古典文化,要求宗教信仰 与人文学科结合。 (3) 近代双轨学制初现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