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梯形的面积”为例,通过求车窗玻璃的面积,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撰写一个教学设计片段,并写出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
要求:
(1)教学片段要有层次,有条理;
(2)设计意图要写清楚,在每个环节具体落实了哪些课程目标。
附: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
一、铺垫埋伏,以旧引新
我会请学生回忆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学到的重要的学习方法,并阐述推导过程。根据学生所述,我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是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三角形的面积推导是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进而得出相应的面积公式。
(设计意图)采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地再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与此同时,唤起学生的回忆,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新知迁移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我会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明想给车窗贴遮阳布,但是不知道该买多少遮阳布?请同学们帮助小明一起计算。
在学生会异口同声说出是求“梯形的面积”后,我会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梯形图。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猜想梯形面积可以怎样推导,学生会猜想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要把它转化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可能会说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甚至是三角形。我会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呈现梯形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容易感受和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及其用处。
三、自主探究,讲授新课
我会拿出提前为学生准备好的各种梯形教具,包括普通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并将学生分为两组,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进行探究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并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在学生完成之后会请大家汇报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方法。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做法:
(1)选择两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多媒体演示),每个梯形的面积就是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2)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梯形将梯形对折,使上下底重合,沿折线将梯形剪开,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多媒体演示)。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下底),高是梯形高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梯形的面积,从而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用字母表示为: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加深对梯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多媒体演示,能使原来用实物不好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降低了观察的难度,突出了观察的重点。随着实物—实物图—平面图的显示,学生的空间意识一步步得到增强,空间观念不断得到发展。
四、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在学生学会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我会请学生帮助小明解决他的问题,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后我将根据学生的做答情况,做一个点拨,再把方法进行一个展示,加强记忆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运用,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加强对公式的应用。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总结体会,加深理解
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请学生总结归纳,并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充。
(设计意图)教师提问学生本节课的收获,学生自己做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同时,也能够提高总结概括能力。
六、布置作业,加深巩固
(1)完成课后的练习题1;
(2)请学生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出示篮球场的罚球区图形,请计算出罚球区的面积。
(设计意图)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既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有综合性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我国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专项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MP3( )。
计算机软件是指( )。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维护交易安全原则的内容?( )
围绕《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课,做一个教案。
请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写一篇小论文,题目自拟,角度不限,要求:结构完善、条理清晰、有说服力。
在国际关系中,第三世界国家历来是中国团结合作的对象,因为 ①第三世界国家是国际社会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②团结第三世界国家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③合作是第三世界国家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④第三世界国家在南北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 )
机关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在年终或第二年上半年对归卷的文件材料进行整理等工作,称为(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转变的关键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