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
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0分)
【参考设计】
《登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片段设计
一、新课导入
(PPT展示本诗写作背景)
导入语:《登高》是杜甫在夔州期间的作品。重阳佳节,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生活,体会杜甫的情感。
二、旧知回顾
师生共同回忆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
三、自由品读,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注意四点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四是读出感情。
教师引导:诵读时,要根据诗意读出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
结合注释朗读,领悟诗歌的大意。
再次朗读,思考问题:可否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概括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悲凉(悲)。
四、精读诗歌,合作探究
1.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思考:首联共描写了几种景物?其情感基调是什么?诗人描写这些景物的目的是什么?
(2)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明确:
①首联十四字共写六种景,语言凝练。
②“哀”字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情感基调。
③此景巧妙地折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学生朗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本联诗句的意象特点,强调其情感表达。
(2)教师提问:结合其时其境展开合理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
(3)学生思考回答,学生互评。
(4)教师总结明确。
明确:诗人想到韶光易逝,常年漂泊的凄苦及壮志难酬的痛苦。
3.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学生朗读本联诗句,小组讨论,分析本联诗句意象,教师指导。
(2)知人论世,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客”与“做客”的不同,深入解读。
明确:“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作客”意指客居他乡。诗人选用“作客”,表明杜甫漂泊流浪他乡是无奈之举。
4.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学生朗读本联诗句,教师强调诗句中的多种意象及其所蕴含的感情,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开展师生对话。教师适度引导、评价并加以明确。
提问:
①从尾联来看,诗人感到愁苦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②尾联所展现出来的是诗人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是忧愁,还是忧愤?
③诗人为什么“苦恨繁霜鬓”又“新停浊酒杯”呢?
明确:国难当头,诗人内心忧愤。然而,年老体衰却使得诗人有志而不得展,以致凄苦之情郁结于心。
五、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回顾学过的杜甫的其他诗歌,对其诗歌中所用意象及情感表达进行对比、总结,下节课进行
交流。
六、板书设计
有“泥土诗人”之称的诗人是()。
明朝初年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 )。
①不惑②垂髫③花甲④加冠⑤而立⑥古稀⑦半百
1931年,一位给人们带来光明的科学家重病的消息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几十名记者为他守夜。每隔一个小时就对外发布一次消息:“灯”还亮着。这位科学家是(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大碗岛的星期天》是哪一位画家作品?( )
杜甫诗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能够使人联想到的美术作品是()。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