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教学案例是某高中生物教师的授课过程,阅读教学案例后请完成相关问题。
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稳态与环境》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学过程:
过程一:
设问:“人类能否在生物圈外建造一个适于人类长期生活的生态系统呢 ”
利用多媒体播放“美国的‘生物圈2号’实验”影像资料。(内容简介:为了人类离开地球能否生存的试验,美国花费2亿美元建造了完全封闭的“生物圈2号”实验基地……8名科学家和家人入住以后,科学家们一边从事科学研究,一边养鸡养鸭,耕种收获……1年以后,科学家们不得不提前搬出实验室……)
过程二:
提问:看完影响资料,你会联想到与哪些生物学知识有关 哪些问题有探讨的价值 把你认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提出来。
(学生可能提出这些问题,如①“生物圈2号”模拟的是什么 生物圈1号呢 ②讨论“生物圈2号”与地球上的自然生态系统有什么不同 ……)
过程三:
学生分组讨论
过程四:
教师进一步设疑: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一系列原因是什么 会对人类造成怎样的后果 我们应怎样去解决这点问题 美国宇航局人类2030年移居月球有可能实现吗 ……
过程五:
教师对学生在前面几个阶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问题:
(1)请分析该生物老师的教学运用了什么的教学方法 (3分)
(2)该高中生物教师过程的实施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请结合教学案例分析)(10分)
(1)该生物老师的教学运用了直观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2)该高中生物教师教学过程的实施大致分为5个阶段:直观演示一设疑导人—探究学习一课堂小结一课堂反馈。
①直观演示:通过多媒体演示,创设感性直观的课堂氛围,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
②设疑导入—探究学习一课堂小结:通过设置疑问,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亲身探究与讨论,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体验了“像科学家一样”的学习,培养了创新精神,锻炼了思考能力。
③课堂反馈:课堂中实时评价反馈与总结,既实现了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同时直接或间接地保证了学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化了主体意识。
我国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专项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MP3( )。
计算机软件是指( )。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维护交易安全原则的内容?( )
围绕《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课,做一个教案。
请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写一篇小论文,题目自拟,角度不限,要求:结构完善、条理清晰、有说服力。
在国际关系中,第三世界国家历来是中国团结合作的对象,因为 ①第三世界国家是国际社会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②团结第三世界国家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③合作是第三世界国家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④第三世界国家在南北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 )
机关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在年终或第二年上半年对归卷的文件材料进行整理等工作,称为(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转变的关键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