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小学美术教科书中的《精细的描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主要是运用线描的表现手法让学生表现一幅自己喜欢的线描画。教材中展现了宋代李嵩的《市担婴戏图》,门采尔的线描作品《两个中国香炉》,以及学生的一些线描作品如《运动鞋》、《机器人》、《椅子》等作品。
以下是某位老师为该课设计的教学导入环节,请你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合理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将环节二(新授)的部分补充完整,要求能够恰当运用教学辅助手段,至少设计三个有价值的课堂提问。
一、导入
游戏导入,由教师说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物品或工具,(如自行车,书包,鞋子等。)请学生闭上眼睛,说说它的细节特征。看哪位同学说地对说的具体,引出课题精细的描写。
二、新授
三、课堂练习,语言表达。(略)
四、展示评价。(略)
五、教学小结、拓展延伸。(略)
将环节二(新授)的部分补充完整,要求能够恰当运用教学辅助手段,至少设计三个有价值的课堂提问。
图片展示,直观感知
1、用投影仪展示宋代李嵩《市担婴戏图》
简介:宋代风俗画的代表作;
内容:画面中一位老货郎(旧时汉族民间在农村或城市小街僻巷,流动贩卖日用杂货的商贩)走街串巷,鼓锣呼唤,招来一群老少挑选商品的情景;
作品中哪些地方进行了精细描写?
货郎、妇女、儿童
货担上的小葫芦刻画的很精细,上面的福字都看得清清楚楚
货郎脚上的草鞋
2、引导学生对门采尔作品《两个中国的香炉》进行赏析:
构图:画面两个香炉主次分明,突出了视觉刻画的空间效果,画面安排饱满
造型:线条流畅,富有变化,粗细(边缘线与细部刻画)、曲直(边线花纹)、虚实(主体及上下两部分),注重细部刻画。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线条的疏密、长短、曲直、穿插来精细地表现物象。
3、欣赏学生作品:看看课本中,同龄的小伙伴创作的作品。思考用什么样的线条,如何组织才能更精细的表现物象?
“运动鞋”:鞋带的走势;鞋底的商标;鞋面缝合的纹路
“两个书包”:书包的拉链,两侧的网袋、提手都刻画地很生动、逼真;这些部分线
条的细、密与书包轮廓的疏线条形成强烈对比;
小组讨论总结:
平时在创作前,要仔细观察描绘对象;注重细节的刻画,使画面更生动。
通过线条的疏密、长短、曲直、穿插来精细地表现物象。
你认为要进行精细描写,需要做哪些准备?
我国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专项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MP3( )。
计算机软件是指( )。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维护交易安全原则的内容?( )
围绕《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课,做一个教案。
请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写一篇小论文,题目自拟,角度不限,要求:结构完善、条理清晰、有说服力。
在国际关系中,第三世界国家历来是中国团结合作的对象,因为 ①第三世界国家是国际社会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②团结第三世界国家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③合作是第三世界国家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④第三世界国家在南北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 )
机关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在年终或第二年上半年对归卷的文件材料进行整理等工作,称为(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转变的关键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