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关注官员的素质,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明初开科取士并无南北之分,中期以后有了分地录取的新规定。中央会试首先是南北分卷,后来进一步按南、北、中地域分卷考试,对不同地域考生按比例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据材料二,指出明中期以后“开科取士”的新规定及其作用。(4分)
(2)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6分)
(1)隋唐选官,择优录取,官吏的选拔权收归朝廷;明中期以后以地域为标准分卷考试,按比例录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分布的地域不均衡的问题。 (2)①隋唐时期的科举以学问和才干作为选拔标准,打破九品中正制和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将大批优秀人才吸收到政府中来,扩大了统治基础;②明代科举以分地录取的做法平衡人才来源,同明初的录取情况相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录取公平的原则。
我国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专项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MP3( )。
计算机软件是指( )。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维护交易安全原则的内容?( )
围绕《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课,做一个教案。
请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写一篇小论文,题目自拟,角度不限,要求:结构完善、条理清晰、有说服力。
在国际关系中,第三世界国家历来是中国团结合作的对象,因为 ①第三世界国家是国际社会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②团结第三世界国家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③合作是第三世界国家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④第三世界国家在南北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 )
机关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在年终或第二年上半年对归卷的文件材料进行整理等工作,称为(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转变的关键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