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回延安》教学设计(节选),根据教学思路完成①—⑤题。(10分)
《回延安》教学设计(节选)
1.检查预习情况
2.简介诗作背景
(1)介绍诗人生平。
(2)介绍“信天游”的体裁特点。
3.初读诗作,把握内容要点,领会诗歌情感。
(1)明确朗读要求,初读诗作。
(2)引导学生概括诗作内容。
(3)引导学生领会诗作情感。
回到延安时:“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①“”
见到亲人时:“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②“”
展望延安未来:“延河滚滚喊“前进’”“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豪迈之情”
4.再读诗作,结合写作手法体会诗作情感
(1)“满心话顿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通过③描写来抒发情感。
(2)“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通过④描写来抒发情感。
(3)“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通过⑤手法来抒发情感。
(4)“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通过直接抒情方式来抒发情感。
①:激动之情
②:喜悦之情
③:动作
④:夸张
⑤:比喻
我国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专项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MP3( )。
计算机软件是指( )。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维护交易安全原则的内容?( )
围绕《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课,做一个教案。
请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写一篇小论文,题目自拟,角度不限,要求:结构完善、条理清晰、有说服力。
在国际关系中,第三世界国家历来是中国团结合作的对象,因为 ①第三世界国家是国际社会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②团结第三世界国家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③合作是第三世界国家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④第三世界国家在南北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 )
机关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在年终或第二年上半年对归卷的文件材料进行整理等工作,称为(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转变的关键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