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在上课前,陈老师对所在的初一(1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在上课前,陈老师对所在的初一(1)班全体学生进行课前调查。调查一下学生对于即将要学习的“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了解程度,结果发现有12%的学生从没听说过该知识;27%的学生虽然有听说过,但并不会动手操作。同时,还有10%的学生由于小学有过基础,因此对“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非常了解。
问题:
(1)这一调查结果体现了信息技术的什么性质?
(2)如果你是该老师,你将采用什么教学策略?
(1)信息技术的性质包括:基础性;工具性;实践性;层次性。而该题中的调查结果体现的是层次性。 (2)①课前:摸底,补课,备课。
A.课前研究掌握12%和27%对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
B.备好课,准备好助学课件和分层任务。
②课中:
A.设置分层任务。
B.依靠助学课件。
C.布置以个人为单位的任务,实行异质分组。
③课后:对少数冒尖学生进行专门辅导。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五种基本能力,没有包含在其中的是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描写的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