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案例:初中物理“声音”的一段课堂教学实录如下:师:请大家把手
案例:
初中物理“声音”的一段课堂教学实录如下:
师:请大家把手放在自己的声带上,说一句话,看看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到声带在振动。
师:大家敲打一下桌上的音叉。看看有什么现象
生:音叉在抖动。
师:通过上面的亲身体会,我们能够很容易发现,当有声音发出时,肯定会伴随着物体的振动,也就是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问题:
(1)对上述课堂实录进行评述。
(2)针对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改进的教学方案(形式不限,可以是教学思路、教学活动等)。
(1)该教学片段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①教师虽然引导学生思考利用身边的工具作为自己的实验教材进行实验,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引导,仅仅是简单的体验,没有起到实验应有的探究性目的,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来说,不利于其建立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
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内容过多,属于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应该予以摒弃。
③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未做出及时有效正确的反馈,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不利于学生养成热爱物理的习惯。
(2)师: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一做: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如:直尺、橡皮筋、气球、玻璃杯、纸、笔、音叉等,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
可能出现的方法:
①用直尺打桌子,再把尺放在桌边用手拨动。
②把橡皮筋夹在两手上拨动。
③吹气球,弹动、放气听声。
④用笔敲打玻璃杯。
⑤敲打音叉。
师:请大家说出刚才发出的声音各是由什么物体在发声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尺子、橡皮筋、气球、玻璃杯、音叉等,它们发声时都在振动。
师:请观察实验:击鼓。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够让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请说出你的方法。
生1:鼓在振动,在鼓上放纸屑,看到纸屑在跳。
生2:把手放在鼓上感觉它在抖动。
生3:把乒乓球放在鼓上被弹起很高。
师:请同学们摸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受。
生:说话时感觉手在抖动,是声带在振动;不说话就不动。
师:大家能总结一下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
生: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先是要真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