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案例:下面是某位教师在讲授“大气压强的存在”的教学片段。师:
案例:
下面是某位教师在讲授“大气压强的存在”的教学片段。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那么气体内部有压强吗 我们来看一些实验现象。将硬纸片放在装满水的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让学生猜想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师:将燃着的棉花放入广口瓶中,这时会发现塞在瓶口的鸡蛋怎么样了
生:鸡蛋被迅速地吞入瓶中。
师:硬纸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鸡蛋怎么会掉进瓶子里
生:外界气体给了它力的作用。
师:对,是大气压的作用,对比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大气压的产生是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也有压强的。
师:那么大家再重新解释一下刚才做的那两个实验现象吧。
生:是因为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也会对硬纸片和鸡蛋有大气压力的作用。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
生:用吸管喝饮料。
问题:
(1)请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析。(15分)
(2)针对上述教学片段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学习。(15分)
(1)该教师基本上通过实验结合分析讲解,学生很好地认识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内容丰富。但是该教师对思维过程的关注明显不够,错误地认为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就可以发展思维水平。教师应该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主动地去思考,让学生学会学习。
(2)教师:出示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将空杯置于管的正下方,然后向管内倒水,可看到水从管底流出。左手拿管。并且用食指紧紧堵住玻璃管的下端,仍然向管内注入水,至满。为什么水不会从下面流出
学生:因为玻璃管底被手指堵住了。
教师:由于玻璃管的底部被手指堵住,所以手指对管内的水产生向上的压强,支撑住了水柱。若此时将玻璃管倒拿,使其开口端朝下,水会不会流出
学生纷纷猜测,形成悬念。
教师:左手拿管不变,同时用右手中指抵住玻璃管的上口,然后将管倒置(倒置过程中,手指不要松开)。学生:水柱并没有流出来!
教师:咦,为什么水没有流出来呢 难道管里的水突然没有了重力吗
学生同时产生了想获知正确答案的强烈欲望。
教师:虽然我们看不见管口有物堵住它,但管口附近是不是任何物体都没有呢
学生:有空气存在。
教师:在管口四周存在着我们看不见的大量空气,这些气体起到了手指的作用.堵住了管口.使管内的水竟然无可奈何地呆在里面。这说明了这些大气对管底的水面有向上的压强,支撑着水柱。因为现在管内的水只有下面受到了大气压强的支撑作用,所以很难流出;但如果同时有大气作用在管的水上面,那么上、下作用的气压相互抵消,水就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来。。’
教师:松开左手食指,水应声藩下。大气压强确实存在,液体在各个方向上存在压强,气体是否也一样呢 学生:用实验探究大气压强是否向各个方向都有。
①向上。玻璃杯装满水用纸片挡住,倒立玻璃杯,纸片不脱落。说明向上有大气压。
②向下。将剥了壳的熟鸡蛋塞住刚烧过酒精棉球的广口瓶口,很快鸡蛋就被压进广口瓶中,说明向下有大气压。
③猜想向左、向右是否也有大气压,如何证实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先是要真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