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归园田居》(其一)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
《归园田居》(其一)原文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课文介绍
本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第二单元第四课《诗三首》,另外两首诗为《涉江采芙蓉》和《短歌行》。同单元另外三篇课文为《诗经》两首、《离骚》和《孔雀东南飞》。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一时期产生了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诗人们在许多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新诗体、新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相继出现,为唐代诗歌高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相关要求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学生情况
高一年级,班额50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
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研讨与练习】。(25分)
研讨与练习
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2.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其一)》)
?3.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拟古(其七)》)
?4.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其一)》)
?5.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教学活动: (1)教师课件展示【研讨与练习】中的诗句,学生大声诵读;教师强调字音、停顿、节奏以及有感情地朗读。
(2)四人为一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思考讨论,仔细品味陶渊明的诗句,说说诗句在动词使用上的特点。
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引导生生互评,并总结评价,予以明确。
明确:
①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荫”名词作动词,“遮蔽”的意思。“榆柳荫后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好像“榆柳”们自觉主动地把阴凉“遮蔽”在“后檐”上似的,这就把无生命意识的树荫这一自然现象写得情意绵绵,让人读起来非常亲切。“罗”字本为动词,“排列、陈列”的意思,如“星罗棋布”“桃李罗堂前”都有比拟的意味。“荫”“罗”两字,不仅用字准确,而且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突出了家园的可爱可亲。
②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翼”名词用作动词,“扇动”的意思。全句意为“那微微的南风温存地抚爱着幼嫩的禾苗,使得那新苗像小鸟儿扇动着翅膀一样活泼可爱”,把禾苗鲜活的生命描写得栩栩如生。
③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扇”是人的动作行为,这里用来写风,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显得春风似乎对人特别有情,殷勤地传布着“微和”,人情物态显得极为融洽。
④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贮”字是“藏、留”的意思。清幽凉爽的林荫好像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泓清泉,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把清幽凉爽的树荫写得具体可感。
⑤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交”是“通”的意思。本是远风吹拂平畴,诗人却偏不这样写,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仿佛平畴与远风在某个特定的时节里相交。一个“交”字使得整句生意盎然,写出了一种飞扬灵动之感。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陶渊明诗句在动词使用上的特点。
明确:这些动词都是常见字眼,诗人用起来,却显得新鲜有味。他将无生命的事物写得情意绵绵,读起来使人觉得格外亲切。
(4)教师出示【研讨与练习】中陶渊明诗句的完整诗歌,学生大声齐读,感受陶渊明用字的新颖和精准。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