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是( ) 。
A项,各学科明确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 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 学业质量的标准。 B项,《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 订)》指出:学业评价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 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 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 判断的过程。 C项,美术教学评价是指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多项 评价方式。D项,美术学习总结是指在美术学习完成后对自己的各项美术表现进行的综合性总结。故本题选 B。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材料二:
课文摘录: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东北军不战而溃,军政大员四散逃避。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接着,日军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东北军十几万人撤至山海关内。短短4个多月,东北l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在日寇的铁蹄下,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
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材料:
某中学历史教师在讲授“洋务运动”一课时列出了三维目标,具体内容如下:
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分析理解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和晚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所给材料,挖掘其价值内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历史地、辩证地、多维地评价和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和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洋务运动过程的描述,让学生体会洋务运动起步和发展的艰难性;通过对甲午战争后洋务企业归宿的介绍,让学生明白洋务运动并没有因为甲午战争的失败而中止,而是不断地深化;体会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的时代精英的远见和局限.认识时代环境和历史传统对改革和创新的阻碍,认识历史人物在理想和实践中的双重性.
问题:
根据材料内容,请对该历史教师设计的三维目标内容予以评价。
材料一:
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与此同时,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
——某版历史教材课文选段
材料二: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商鞅徒木立信论》
材料三: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问题:
(1)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上变革的最重要的表现是什么
(2)材料二“商鞅之法”开始于哪一年请写出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列举两点即可)。这次变法给秦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3)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三,归纳韩非子的主张。
(4)“商鞅之法”的主要内容中,哪一点符合材料三中韩非子的主张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
材料:
下面是初中某位历史教师关于《三国鼎立》课堂教学内容所做的课堂小结:
师:通过老师对本课内容的讲解,谁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呢
生:……
师:安静一下,大家可以举手示意老师来发言。
生: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意味着封建国家的分裂,历时四百多年的秦汉统一的局面结束了.因此是历史的倒退。
生:三国鼎立后,魏、蜀、吴都想成为.天下 的主宰,为此统治者都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社会经济凋敝的局面而言,无疑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况且,三国时期又出现了民族大融合.也是历史进步的具体表现。
师:大家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我们能否可以综合以上的内容,以辨证的角度来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历史意义呢
师:相对于秦汉统一局面而言,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倒退;相对于东汉末年社会
大动荡以致生产力严重破坏的局面而言,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从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角度来说,三国时期民族大融合的出现,无疑是历史的进步。以上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请大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问题:
(1)对上述课堂小结进行分析。
(2)教师在课堂小结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简述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简述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需求的途径。
简述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
下列地点中与成语“围魏救赵”有关的是( )。
1979年秋收.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粮食总产量从原来的1.8万公斤猛增到6.6万公斤。小岗村粮食增产主要得益于( )。
“二战”后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下列有关这种影响表述不准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