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历史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材料二:
课文摘录: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东北军不战而溃,军政大员四散逃避。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接着,日军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东北军十几万人撤至山海关内。短短4个多月,东北l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在日寇的铁蹄下,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
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人新课 教师采取经验导入法进行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回忆每年的9月18日在全国许多城市都会拉响警报,是为了让人们记住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这个国耻日.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吗.为什么这一天让我们中国人痛心疾首顺势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经验人手,能够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人课堂.同时.教师设置的思考问题又增加了课程的悬念,有利于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教师活动:多媒体呈现有关日本侵略中国的三则史料,请同学们从中提炼出主要观点.概括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学生活动:阅读史料,结合教材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归纳总结,日本很早就做好了侵略中国的准备,其侵略纲领将中国东北视为日本称霸亚洲的重要基地.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促使日本加快了侵略步伐,欧美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蒋介石忙于在南方“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设计意图】史料教学法的使用能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谀.
(二)经过
教师活动:播放《九一八事变》视频短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
学生活动:学生扮演历史小记者对当时的情况进行报道.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段铁路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沈阳城,东北军不战而溃,日军占领沈阳.
【设计意图】“九一八”事变的过程比较简单且枯燥,通过播放视频和学生报道的方式能化枯燥为有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氛围.
(三)结果
教师活动:层层推进,分别提出以下两个问题,请学生结合教材思考作答.
1.占领沈阳城之后日军就此收手了吗
2.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反应又是如何的呢东北人民又是怎样做的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教材内容依次回答.占领沈阳之后,日本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东北三省.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成立伪满洲国,日本在东北屠杀无辜百姓,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遣杨靖宇等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东北各抗日部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教师活动:播放东北人民抵抗日军的视频,并请学生思考:这些可敬的英雄们身上有哪些精神最可贵、最值得你崇敬
学生活动:以历史小组为单位,5分钟时间交流、讨论.自由发言.
教师活动:总结并深化认识,这些英雄身上有着顽强奋战、勇于献身、大无畏的爱国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从而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请学生担任小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复习本节课所学.
作业:请学生课下观看《九一八事变》完整版视频,写一篇观后感,下节课一起分享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担任小老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同时开放式的作业避免了死记硬背的知识灌输,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课文摘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r日-1的矛盾化解。后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强制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的同时,又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下面是某教师授课时,对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所作的比较:
师:从上表可知,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容也因此不同,最终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在古代希腊产生了民主制度,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而古代中国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造成中国长期的落后和封闭。?
问题:请对该教师所作的比较进行评价。
在探究学习方面,某教师对《走向多极化》一课作了如下教学策略的考虑:在明确学习内容、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认真阅读教科书内容。同时,教师提供相关多媒体学习资料,要求学生将获取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学习问题。
教师提出具体探究学习问题,形成一个问题群,问题如下:
第一目:“别了。雅尔塔”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与后果是什么
(2)“八一九”事件的实质和影响是什么
(3)讨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第二目:鼎足之势话西方
(4)苏联解体后,美国的对外意愿及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与核心思想是什么 它是如何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试图建立“单极世界”的
(5)欧洲一体化的过程和影响。
(6)冷战结束后,日本是如何谋求政治大国的 我们将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第三目:走出低谷的俄罗斯
(7)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哪些严峻问题 为此俄罗斯政府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8)谈谈你眼中的普京。
第四目:风云际会看东方
(9)发展中国家在当今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10)思考:我国如何应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曲折发展
围绕学习内容,逐步展示教师与学生制作的教学课件,创设和谐、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充分估计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坚持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师生合作探究教学方式。
教师精选教学资源,思想、心理准备充分。教学采用教师设问、追问,学生提问、质疑,师生互答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时,适时回放有关资料,及时抓住学生回答中的思维火花,予以引导和延伸,给予肯定和鼓励。
问题:请对该教师所做的教学策略考虑予以评价。
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二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
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材料三(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4分)
(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 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6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
简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
比较秦汉与隋唐的官员选拔方式。列举它们的不同点,联系现实生活,你认为哪种方式更容易得到人才?更能体现公平竞争的精神?
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二者的最大差别是( )。
“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这一规定最有可能出现在(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 )。
①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
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
⑧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④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