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务员公务员省考公务员申论->给定资料1.2013年的清明节让西安市民G先生“长了见识”。

给定资料

1.2013年的清明节让西安市民G先生“长了见识”。在去祭拜爷爷的路上,有许多售卖祭祀品的摊位,不仅有亿元面值的纸钱、别墅、跑车、中华烟、保镖,而且还有最新款的IPAD、IPHONE、口手袋。G先生说:“没想到清明节这么‘与时俱进’,关键是这些东西竟然还卖得特别好。”

更有甚者,在一些公墓。还有纸扎的“小姐”“伟哥”和“安全套”等“新玩意”出售,一些打扮妖娆的“小姐”身上甚至有“某某夜总会头牌”的字样。

这种现象令G先生感到不解:“古诗里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缅怀逝者的,气氛应该庄重肃穆。这些乌七八糟的祭品究竟是缅怀还是抹黑先人?”

与此同时,记者走访发现.某市多家殡葬服务公司提供“代理扫墓”服务,其代理扫墓服务项目包括:鲜花一束、清扫墓地、供果三样、上一炷香,完成后拍照证明,收费为500元。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传统的祭祖扫墓的日子.以表达对逝者的一种哀思。但一些在外漂泊的子女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回到家乡给已故的亲人扫墓.这就有了“代理扫墓”的服务。

然而扫墓毕竟是严肃而庄重的事情。到已故亲友的墓地清扫、上贡品、焚香燃烛、烧纸钱、拜扫……这一系列的形式本质上是为了表达对先人的尊重和悼念.如果说让别人代替扫墓,那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一种传统的习俗.清明节扫墓的形式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最重要的是心里要记得已故的人。如果单纯因为嫌麻烦想偷懒.而选择让别人代扫墓,则会让清明节“变味”。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代理扫墓的盛行,更应该看作是金钱文化对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侵袭,在全民道德观念日益下降的今日,传统的情感底线也在逐渐被侵蚀殆尽。

不仅祭奠民俗变异,一些地方的婚庆民俗也越来越俗不可耐。一位网友在微博中“吐槽”了几年前给朋友做伴娘的经历。“10个伴娘被一堆人堵在楼道里.劣质喷雾弄得整个楼道都弥漫着五颜六色的气体,根本看不到人,我呛得不停咳嗽。最让人不能忍受的是有人趁机动手动脚,而且还不止一个!我爬着逃出来.跟那个朋友绝交了。回来上网一看.别的地方甚至还有伴娘因为被脱光丢在陌生男人堆里而自杀的。这辈子再也不当伴娘!”

2013年2月份,山西省清徐县一场婚礼上发生了一起极端事件。当天.24岁的新郎李瑞江被朋友数次猛烈击打导致气管断裂而住进医院,在昏迷10余天后,终因抢救无效身亡。对此,当地一位刚结婚的年轻人说:“结婚闹得越凶说明人缘越好.喷彩带的不如喷可乐的,喷可乐的不如喷灭火器的,现在就这风气,很讨厌,但谁都拿它没办法。”

2014年4月27日,河南省许昌市区春秋广场.一名打扮性感的新郎手拿香烟走在街头。在河南许昌有闹婚习俗.当日该年轻男子在众多朋友的见证下,头戴金色假发.口涂唇彩,穿紧身内衣、胸罩,左胳膊上画着小乌龟。背着光头强气球及两枚“龙凤呈祥”礼花炮,隐私部位用树叶遮挡,脚蹬迷彩胶鞋,向过往行人散发喜烟。

社会科学院W教授表示,这种现象折射出民俗在时代的演变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变异。不是在古典民俗基础上的接续和进化。而是价值失落、文化精神缺失导致的退化。“关注民俗,让民俗摆脱恶俗,这个意义肯定要大于修建一些复古建筑。”

“民俗是我们中国人的感情纽带,从节日、禁忌、礼仪到国人日常生活,无一不因其浸润。”一位文化专家说,“公序良俗对一个社会很重要.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乡风浓郁的地方,人们重感情。民风淳朴,精神面貌也好。这就是民俗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引导和教化效果。因此.守护民俗.就是守护国人的精神家园”。

2.在中国,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礼”自然是少不了的。春节过后,人们没有分享节日后的喜悦.而是纷纷对节日间的巨大开支叫苦不迭。他们或是因送“万金礼”花掉了几个月的工资致钱包空空.或是因奔波于各种聚餐而身心俱疲,成为“房奴”“卡奴”“孩奴”之后新一代的“节奴”。古先生就是庞大的“节奴”族群之一。他在杭州工作.一年中只有过年才回一次哈尔滨老家。“所以,每次回家的行程都是满满的,走不完的亲戚、见不完的朋友、数不清的酒席、闹不完的聚会……有时一个晚上就要赶几个场子。”古先生告诉记者。

长久以来,中国都有春节送礼的习俗.虽说春节的主题是亲情团聚,但在亲情至上、孝字当先的传统礼数之外.已扩张出无数圈涟漪,诸如礼去礼还的朋辈礼数、同事礼数、乡情礼数,以及着眼于现实利益纠葛(许多是被动和无奈式的)的“公关礼数”等。

2010年.一个关于春节送礼的调查显示,被春节送礼掏空了口袋的人还真不少。在杭州一运集团工作的张师傅告诉记者,他拿着为数不多的年终奖金回家过年.还不够发红包.到后来只能找借口不去走亲戚了.不然都没有钱买回程票了。

“公关礼数”不断增加.使得春节等各大节日变成“几家欢喜几家忧”。本来过年过节礼尚往来,既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增加节日文化气氛,是值得提倡的。而现在过年送礼却成了一种无奈,甚至是负担。老家在陕西的吴先生说:“每年过年回家,走亲访友,送礼不断,而且一年比一年凶,车票又那么难买,一路上折腾,真是有点怕过年了。”

有网友表示,中国送礼之风极盛,而且已成为一种“面子文化”,拜年不送礼也不合乎情理,产生“节奴”一族也就不足为奇了。

也有一些网友表示,如今国人过年,那些淳朴、雅趣的民俗节仪,有很多都被厚重的商业利益所代替,传统的民俗变得庸俗化、功利化,这也是中国目前产生“节奴”的社会根源之一。

3.千姿百态的面塑、风格各异的雕刻、出神入化的皮影……如今.这些流传千年的凝聚着我国民间文化精华的民间艺术品,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纷纷走向市场。这为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利润,也为民间艺术品的发展延续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但与此同时,有关人士也有这样的忧虑:一些民间艺术品走向市场后,出现了粗制滥造的现象。

那些反映了人们的美好理想和审美观念的精美民间艺术品现在都面临着惨淡维持的现状。“目前传统文化消逝的速度很快,就在我们谈话的这一分钟.就有可能有一个身怀绝技的老人过世了,但他却没有传人。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传统文化在消失。”中国艺术研究院田青教授如是说。

山西省孝义市必独村66岁的老艺人武海棠.是孝义皮影戏的一位七世传人.他的戏班也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皮腔皮影民间表演团体之一,但现在已皮影人箱、鼓乐入库。孝义市皮影木偶艺术博物馆馆长朱文告诉记者,博物馆是他父亲当馆长时修建的,已多年没有大修:皮影艺术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现在会制作皮影的仅寥寥数人.他的几个学生因为“无法解决编制问题,现在都在外面打工.给人当服务员”。

针对民间艺术品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一场旨在继承和传承民间文化、增强国人对渐渐逝去的传统文化记忆的行动正在由政府或民间艺术家们主动或被动地进行着。

在政府采取行动的同时,一些人也开始看到民俗中的商机。去过平遥的人都会对平遥的漆器有印象,它以推光和描金彩绘技艺,制成各类精美的屏风、印章盒、首饰盒等.这种漆器目前在平遥的大小商店都有出售,成了古城平遥的另一个名片;而在大同云冈石窟,想必许多人都会购买一些雕刻着各种形象逼真、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大佛的煤矸石回家。除了大规模的生产外,许多民间艺人也自己开办商店将自己的作品推向市场。

但专家们对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品走向市场存在不同的看法。因为一个民间艺术品.往往蕴藏着传统文化最深的根源,包含着难以言传的意义和不可估量的价值.保留着形成该民族文化的原生状态以及各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

“剪纸现在不是剪纸,不是用剪刀剪出来的,而是用模子刻出来的,成了刻纸:一些雕刻作品也不是雕出来的,而是用模板压出来的;在市场上的一些艺术品都是粗制滥造出来的。”山西省民俗博物馆有关负责人痛心地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果一件民间艺术品如过去一样由民间艺人手工精细制作.则很难大批量生产,其价格也难为普通百姓所接受,为降低成本,现代人发明了模板进行大批量制造。

“好多人往往是看到这东西值钱了,才反过来重视这些民间绝活儿,不是去考究其中蕴涵的民俗民风这些文化的东西,而是想着怎么能粗制滥造后拿出来卖钱,这是在将民俗文化?庸俗化’。”一位艺术品收藏爱好者这样说。

4.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给文化和旅游穿上“连体衣”,不少壮、苗、瑶、侗族地区更是依托当地民俗文化,如火如荼地打造旅游产业,文化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专家认为.当前广西旅游业与民俗文化的融合仍然不够深、不够精。如何大力挖掘、保护、发展好广西各地的民俗文化,更好地展示民族风情、保护民族特色、延伸民俗,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广西文化旅游品牌.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及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问题。

当今一些火爆的少数民族旅游景区,除了鬼斧神工的自然之美外.更多吸引游客的魅力来自各领风骚的民俗文化和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渲染民俗文化。已成为广西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2012年1o月,记者随同广西文化、旅游、艺术界的专家考察团到达三江侗族自治县。对三江的“百家宴”,多位专家十分赞赏。刚想进入冠洞村冠小屯百家宴现场.大家就被穿着民族服饰的侗哥侗妹们“拦”在了寨外,原来,不唱歌,不给进寨。侗哥侗妹们扬声唱起侗族迎宾曲。游客们听得兴起,也唱和起来,大家终于入得寨内。

夜幕下,侗哥侗妹载歌载舞。浓浓的侗族风情弥漫开来。歌舞后.便是“百家宴”。偌大的表演场瞬间摆上多列长长的方桌,各家各户摆上自己的拿手菜。现场升腾起别样的宴会气氛。游客们先坐着吃,后站着吃,再后就是走着吃,挨着桌子一路吃过去,不亦乐乎。

专家们认为。通过这种互动参与的形式.让游客加深了对侗族民俗的印象,提升了侗族.文化的感染力。很多游客或许在多年以后,已不记得看过的侗族风光,但一定会记得“百家宴”.这就是民俗文化的渗透力。

除了唱一唱,还有看一看。目前,通过实景演出,打造民族风情大戏,广西不少地方也已尝到了甜头。广西现已推出3台实景演出:阳朔的《印象?刘三姐》、三江的《坐夜三江》和巴马的《梦?巴马》。几台演出均展现了恢弘的气势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让人印象颇深。因为有了演出,更多的游客选择了留下来,过夜游客倍增,新建酒店翻番。

据统计,自2004年起,《印象.刘三姐》每年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8年共演出2700多场次,总票房超过6亿元。

但是.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绝不仅仅是唱一唱、看一看那么简单。王宝花是南宁一家旅行社的资深导游。带了几十年旅游团队,踏遍广西山山水水、村村寨寨的她说:外来游客中。很多人还是想看到广西原生态的民族习俗,而这个“原生态”的东西.不仅仅是来自于舞台的.更不仅仅是唱两支歌、吃一顿饭。

更有专家指出,过度而无序的旅游开发,对传统民俗文化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负面影响。尤其是旅游开发中,重自然资源(景观)开发,忽视民族文化资源保护性开发,在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下,真正的民族传统文化在旅游开发热潮中,正面临着衰退,甚至是消亡性变迁。

专家认为.当前的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的结合,有着以下几个不容忽视且“急需立刻改变”的现象:

①在旅游开发中,不少地方为了获取眼前的经济效益、迎合旅游者猎奇的需要,一些地道的民风民俗和民族歌舞在纯粹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变味走形。为了表现出民族风情.一些地方让一些外来的人驻人员穿上当地的服饰,虽然服饰相同,但已失去了原味。而一些民族村、民俗村的传统民间民俗、庆典活动,如火把节、泼水节、婚嫁风俗等也不按原有的特定时间、地点、方式进行,而是因“旅游需求”随时、随地、随意地开展,专家们认为,这已非民族风情的真实展现,最终会造成传统民俗文化的破坏性消亡。

②“在百色、桂林,我们去了很多少数民族旅游区,每个地方都有绣球、蜡染、扎染,每个地方的文化商品基本相似。体现当地民族文化特色、文化品位高的旅游商品数量却很少。”北京市民杨金因工作关系经常到广西各地出差旅游,但他对记者发出如此抱怨。

文化、旅游业内人士聚首相谈,不少人认为,当前广西不少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注重自然景观的开发,重商业设施,轻文化建设。缺乏文化品位,降低了旅游产品对游客的吸引力;旅游文化商品档次不高.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工艺品,如绣球、蜡染、扎染等制作由于机械化批量生产而走向粗制滥造.渐渐失去了传统的艺术形象和价值。

③广西侗族大歌被誉为“天籁之音”和“来自天堂的和声”,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然而,这样美妙的侗歌同样也正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境地.目前会唱百首以上侗歌的歌师不到百人,绝大部分已是古稀老人,许多侗族大歌正随着这些歌师的老去而消逝。专家指出,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商业文化驱使下,一方面是婚娶宴席等民俗被庸俗化和商业化利用,另一方面却是民族语言加速流失,民族服饰、舞蹈、音乐、文物、手工艺、风俗等文化艺术面临失传,以及民族文化保护理念欠缺,造成了一些“建设性破坏”的案例.民族建筑和文物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等等。原生态民俗文化是一笔大财富,要适度开发,避免破坏原汁原味,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抢救、挖掘、整理、传承的制度,保证其延续发展的生命力。

5.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腾飞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从语言到服饰,从节日到习俗,外来文化都在急剧地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

在这种氛围中成长的“90后”和“00后”孩子们.传统民族文化的缺失显得尤为严重,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孩子们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渐渐淡忘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上一代人小时候乐此不疲的跳皮筋、抖空竹、推铁圈等健体益智的小游戏似乎离孩子们越来越远。

面对着孩子们传统文化的缺失.位于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新郑路的工人第二新村小学在坚持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大胆引入了民俗文化教育.把传承民俗文化作为校园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将民俗文化教育列为工二村小学的特色教育。

步人工二村小学.民俗文化的身影随处可见。校门口以“工二村小学”拼音缩写为内容的中国印章民俗特色影壁墙,传达着工二村小学传承民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创新、融会世界的理想;在其侧面,以“民俗故事”为主题的大型浮雕栩栩如生,吸引着每一个进出校园的孩子驻足观看,在潜移默化中激发着孩子们对民俗文化的热情与兴趣:操场上,以武术、盘鼓为内容的民俗特色文化墙与主题浮雕交相辉映:教学楼的走廊上也充斥着民俗文化展板,将什么是民俗、中原地区有哪些民俗、它们有何特点等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文图展示给孩子们,让民俗文化的魅力贯穿于孩子们的在校时光;同时,彰显民俗特色的剪纸、泥塑、面塑、年画等作品,也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使孩子们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而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校园中那间独特的“民俗馆”了。置身其中.充满民俗风情的虎头鞋、窗花、泥塑、风车琳琅满目,穿行其间,无异于享受一场民俗文化的饕餮盛宴。

同时,记者也了解到。为了打造民俗文化特色校园,]2--村小学的领导还走访了很多民间艺术家,聘请了河南省著名民俗艺术家孟宪明老师为名誉校长.一同开发学校的校本课程。

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工二村小学研发了1~6年级的校本课程,确定了各年级的学习内容。每个年级的校本课程均由“民俗风貌”“民问美食”“民间艺”“民间体育”四大块构成。学生通过六年的学习,将会对剪纸、茶艺、书法、女红等传统文化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学校还将民俗文化的发扬渗透到各科教学.深挖教材中的民俗资源,让师生了解民俗知识和历史背景,激发他们的热爱之情,最终达到师生人人爱民俗、人人动手创民俗、人人主动传民俗的良好氛围。

在注重民俗文化教育的同时,工二村小学的民俗活动也是丰富多彩。2011年2月,工二村小学举办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民俗庙会进校园”活动.请来了河南省著名的民间艺术家到学校现场表演,魔术、吹糖人、捏面人、剪纸、刺绣、民间字画等十几种表演让师生大开眼界。类似活动已连续在工二村小学举办了三年。通过活动.工二村小学的孩子们更加深刻地体验到了中华民俗文化的瑰丽与广博,激发了他们身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和对生活、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使得民俗文化的精髓在下一代的身上得以发扬。

采访中,工二村小学校长陈丽红也表示:“我们会鼓起十足的信心.把中国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的种子传播下去,让优秀的民俗文化在中原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中原大地上的子子孙孙都具有中华灵魂、世界眼光。”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中指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东西,不以学校里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鼓励独立工作——创造。”与此同时,作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民间艺术产于自然,内容丰富多彩。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活力。鲁迅先生也曾经说过:“民间艺术是生产者的艺术。”可见,若将民间艺术与受教育者的“创造”工作结合起来,定会是一种更加科学、更具民族气息,同时更加贴近生活的教育模式。

6.保护民俗需要唤起老百姓对民俗文化的感情。”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举办民俗文化节可以唤起人们对民俗文化的关注,让老百姓有享受民俗文化的浓厚兴趣也是保护民俗文化的方式之一。

对于民俗文化,冯骥才说,民间文化的存在现在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已经死去了的:第二种是濒危的;第三种是活态的。后两者都需要我们去保护和抢救,如果再不加紧抢救.我们丢失的东西会更多。

近年来,冯骥才一直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问文化遗产抢救.他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要对56个民族所遗存的所有的民间文化,大到古村落,小到荷包,包括民俗和民间文学,拿出10年时间做一个“地毯式”的考察。“古村落是我们最后的精神家园。现在大部分城市里面历史遗存和历史记忆已非常稀薄.有一些历史遗存也是支离破碎的。其实从农耕社会发展到今天,最深的文化底蕴实际是在村落里面。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就是指村落文化的多样性。”冯骥才说,目前,在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原生态的村落会不会受到冲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保护,这些问题都值得关注。

“所谓的民俗,就是大家共同认可的情感方式,或者一种心灵生活方式。”冯骥才说,比如春运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为什么在那个时候中国那么多的人都要回家过年?实际上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起了作用——就是回家过年。“所有的民间文化都是自发的,人们有这种感情,要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老百姓是自己文化的主人,也是文化创造者,所以我们千方百计要做的是唤起老百姓对自己文化的感情,这是非常重要的。”冯骥才说.民俗起源于民间,因此保护民俗最重要的是唤起老百姓对民俗的感情,要唤起老百姓对文化的一种自觉和热爱,亲近并重温历史。

冯骥才认为,文化是人类的灵魂与情感,对人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不是大喊大叫的关注,而是唤醒、热爱、存入记忆,所以传统节H很重要。“用节庆的方式来弘扬地域文化、引起公众兴趣,也是对自己文化遗产抢救与整理挖掘工作的一种总结,我觉得这个事情很好.很有创意。”冯骥才认为。节庆可以唤起人们对文化的关注。比如说民俗文化节,老百姓觉得很有意思,渐渐地就会感兴趣了。有了兴趣以后就可以再慢慢培养.大家都培养起保护民俗文化的习惯,民俗文化自然会得到很好的保护。

作答要求

一、近年来,一些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恶俗化”的倾向.请结合“给定资料1~2”概括其“恶俗化”的表现。(15分)

要求:全面、简明。不超过200字。

二、请认真阅读“给定资料3”,针对民俗文化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其在市场化过程中所遇到的机遇与挑战谈谈你的看法。(20分)

要求:概括全面,分析准确,措施可行,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三、我国有不少地区在传承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假如你是某市文化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4~5”,草拟一份情况汇报供上级领导参阅。(25分)

要求:

(1)内容具体,切合主题;

(2)准确全面,逻辑清楚;

(3)不要求格式,不超过450字。

四、“给定资料6”中冯骥才先生提到,“保护民俗最重要的是要唤起老百姓对民俗文化的感情”。请结合给定资料,以“莫让民俗恶俗化”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内容充实;

(2)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一、近年来.一些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恶俗化”的倾向,请结合“给定资料1~2”概括其“恶俗化”的表现。(15分)

要求:全面、简明。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近年来.民俗文化呈现“恶俗化”的趋势.具体表现为:

一是粗鄙化。[2.5分]祭奠民俗格调低俗,婚俗野蛮粗俗,传统节日变成应酬。[2.5分]

二是空洞化。[2.5分]传统民俗丧失内涵,流于形式。具体为扫墓奢侈无哀思,婚礼变态无爱情,以及节日疯狂无温情。[2.5分]

三是功利化。[2.5分]传统习俗被利益、人情所绑架,文化内涵丧失,功利化凸显,无论婚礼、丧礼,传统、文化都屈从于功利。[2.5分]

评分说明:?

共6个要点。每个2.5分。

要点的含义相符或相近即可给分。每个要点要么给满分,要么给。分。

二、请认真阅读“给定资料3”,针对民俗文化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其在市场化过程中所遇到的机遇与挑战谈谈你的看法。(20分)

要求:概括全面,分析准确,措施可行,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由于民俗文化缺乏自己的品牌建设和产品标准.民俗文化的市场化必然出现劣币驱逐良币。[2分]高质量也就意味着高成本,市场化越强,民俗文化流失也就越严重,甚至面临着文化资源流失、失传、消亡日趋严重的现实问题。[2分]

而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民俗文化机遇与挑战并存。(2分]一方面,市场化给民俗艺术带来了商机,为民间艺术品的发展延续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2分]另一方面,民俗艺术由于粗制滥造而导致其日益庸俗化。[2分]鉴于此.首先应大力宣传民俗艺术深刻的文化内涵及其产品的独特性;[2分]其次,需要政府加大支持与保护力度.积极进行高尚文化引导.推动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2分]最后,需要加强对于民俗艺术市场的监管与合理引导.打击仿冒和侵权.保护民俗文化主体的合法权益。[2分]

评分说明:?

本题分值由结构分和要点分两部分构成。

结构分.能从”表明观点—具体分析—提出对策”三个方面组织答案的,赋结构分4分。

要点分:共8个要点。每个2分。

要点的含义相符或相近即可给分,每个要点要么给满分。要么给0分。

三、我国有不少地区在传承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假如你是某市文化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4~5”.草拟一份情况汇报供上级领导参阅。(25分)

要求:

(1)内容具体,切合主题:

(2)准确全面,逻辑清楚;

(3)不要求格式,不超过450字。

【参考答案】

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我市的民俗文化,借鉴相关的成功经验.我部门对民俗艺术发展活跃的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3分]

一、大力发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将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完美结合。[3分]广西壮族自治区依托当地丰富的民俗文化,如火如荼地打造旅游产业。除了有唱山歌、“百家宴”此类与百姓生活相贴合的民俗活动.更有实景演出这样的民族风情大戏,在传承民俗文化的同时,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5分]

二、开展民俗文化教育,把传承民俗文化作为校园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3分]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的工人第二新村小学在坚持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将民俗文化教育列为工二村小学的特色教育。除了举办“民俗故事”主题浮雕展览、设有各具特色的“民俗馆”、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还聘请了民俗艺术专家一同开发学校的校本课程,使得民俗文化的精髓在下一代的身上得以发扬。[5分]

我市文化部门应该积极汲取上述优秀经验,科学合理地开展我市民俗文化建设工作,相信通过这一工作,不但能使民俗文化薪火相传,更会助推民俗文化产业积极发展。[3分]

评分说明:?

本题分值由结构分和要点分两部分构成。

结构分:能从“汇报目的—成功经验—总结展望”三个方面组织答案的。赋结构分3分。

要点分:共6个要点。其中成功经验展开说明部分要点每个5分。其余要点每个3分。

要点的含义相符或相近即可给分。每个要点要么给满分。要么给。分。

四、“给定资料6”中冯骥才先生提到,“保护民俗最重要的是要唤起老百姓对民俗文化的感情”。请结合给定

资料,以“莫让民俗恶俗化”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内容充实;

(2)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例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莫让民俗恶俗化

? ?“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不可不慎也。”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文化表达,民俗文化凝聚着民族的情感,承栽着文化的血脉,表达着民族的精神,彰显着国家的软实力。然而,随着生活的现代化、多元化和外来文化交流的日益便捷和频繁,中国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摧残,意义丧失,内涵空洞,甚至变异为“恶俗”的代名词。祭奠奢侈却无哀思、婚礼狂欢却无爱情、节日破费却无温情。为了避免民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被随意改造、哗众取宠和过度开发,需要“软硬兼施”.从提高意识和制度管理两方面作出努力。

? ?遏制民俗恶俗化,需要建设“软环境”。唤醒公众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是打造“软环境”的关键。传统社会的教化手段从典籍熏陶到社庙说书,从戏曲故事到宗教仪式。口口相传、延续至今的这种文化培养了民族的独特性,形成了民族的凝聚力。然而,随着传统社会的解体,民间文化逐步衰落,致使很多人缺乏对中华民族民间风俗文化应有的了解,导致他们传统文化观念淡薄。要想在新的时代继承我们的优秀文化,必须结合时代特色,导入传统精神内涵,丰富公众的文化生活,唤醒公众的自觉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创建“软环境”,更好地传承民俗文化的精髓。

? ?遏制民俗恶俗化,需要匡正“硬管理”。仅仅依靠公众的自觉意识,无法有效地遏制民俗文化的恶俗化,还需要政府切实有效的执法行为。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民俗文化保护机制,研究和制定民俗文化的保护政策,使民俗文化保护工作呈现协调的、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同时要正本清源,清除恶俗,弘扬传统,加大扶持力度,重视民俗文化传人保护和继承问题.使民俗文化保护工作少留遗憾。

? ?苏轼说:“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优秀的民俗文化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智慧的源,是文化强国的不竭动力,它不仅承栽着一个民族精微复杂的文化心理和深厚的思想意识,还维系着社会的和谐运行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 ?因此.只有打造良好的“软环境”,加强制度措施方面的“硬管理”,才能更好地发展与传承民俗文化,实现中国的文化强国之梦。

评分说明:?

一类卷[32~40分.基准分36分):能围绕”遏制民俗恶俗化”立论。观点鲜明、准确、见解独特:能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论据充分:结构完整.逻辑严密:语言流畅。书写工整无误:不少于800字。

二类卷(24~31分.基准分28分]:能围绕”遏制民俗恶俗化”立论。观点明确、合理;能联系社会实际。论据较充分:结构完整。层次较清楚;语言通畅.书写工整无误;不少于800字。

三类卷(16~23分。基准分20分]:能围绕“遏制民俗恶俗化”立论。观点不够明确:联系社会实际不够紧密:结构欠完整.条理不够清楚。语言不够通顺:不少于800字。

四类卷(15分以下。凡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均在本等级计分]:一是观点完全脱离材料的:二是篇幅不足600字的:三是不分段落、标点的:四是摘抄原文为主的:五是文面错误较多的。

说明:

1.没有标题.扣2分。

2.每3个错别字扣1分.最多扣2分。字数1000字以外.每超过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少于800字.每少于50字.扣1分。

更新时间:2021-09-13 10:08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日常工作中,如果一件事发展得太过顺利,我们总会隐隐觉得有哪里不对,这样的直觉是有道理的。澳大利亚和法国的研究者们最近在某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明了为什么当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同一个结果时,它反而可能有问题。他们将此称之为“一致性悖论”。

研究者以证人指认犯人为例研究了一致性悖论,发现在辨认嫌疑人过程中,系统偏差可能来自多种心理偏差,如警方给证人展示照片的方式、证人自身的个人偏见等。而研究者发现,哪怕是细小的偏差都会对最终的整体结果产生极大影响。具体来讲,即使在1%的辨认过程中施加偏差,如暗示某人是犯人,最终当3个以上的证人意见一致时,他们的意见就不再可靠。有趣的是,如果________________。那么其他证人正确的概率反而会大大增加。

为什么会这样?可以用数学中的贝叶斯分析来说明。以扔硬币为例:如果我们有一枚硬币,扔到正面的概率为55%,而非普通硬币的50%,只要扔的次数足够多,就会发现正面向上多于反面向上的次数,进而发现这个硬币是有问题的。换句话说,当我们看到投掷结果中正面向上的次数显著多于反面向上时,就会意识到出问题的是硬币,而非概率定理。同样,根据概率定理,很多证人同时得到一致结论的可能性极低,所以更有可能的是系统出了差错。

在警方组织的嫌疑人指认中,指认同一个人有罪的证人数目越多,这个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就越大。然而,这只适用于没有任何系统偏差存在的理想情况。实际情况中,当指认同一个人为犯人的证人数目增加到一个值以后,该嫌疑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反而会下降,最终与随机指认毫无差别,且系统偏差越大,概率下降得越早。比方说,如果你让证人完成一项较为容易的任务,比如从一堆香蕉中找出一个苹果,所有人都几乎不会出错,多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就可能出现,而指认犯人要比在一堆香蕉中找到苹果复杂得多。模拟显示,如果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高达48%,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证人同时指认一个人为犯人的概率就相当低了;但如果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多个证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也会提高。

在法律领域之外,一致性悖论还有很多用武之地,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加密技术。数据加密通常通过确认一个很大的数字是否为质数来进行,这个判断过程的错误率要达到非常低才行:低于2的负128次方才可以接受。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系统差错就是计算机故障。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宇宙射线会导致电脑将一个合数误认为质数,毕竟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只有10的负13次方——但要注意,这个概率要大于我们所要求的误差(2的负128次方),所以这类误差主导了整个过程的安全性。正因于此,加密协议所宣称的安全程度越高,实际的过程就越容易受计算机故障影响。

一致性悖论虽然听起来违背直觉,但研究者解释,一旦我们了解了足够的信息,就能理解它了。

根据本文,一致性悖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

  • A.过程复杂
  • B.系统偏差
  • C.主观因素影响
  • D.评价标准不唯一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日常工作中,如果一件事发展得太过顺利,我们总会隐隐觉得有哪里不对,这样的直觉是有道理的。澳大利亚和法国的研究者们最近在某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明了为什么当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同一个结果时,它反而可能有问题。他们将此称之为“一致性悖论”。

研究者以证人指认犯人为例研究了一致性悖论,发现在辨认嫌疑人过程中,系统偏差可能来自多种心理偏差,如警方给证人展示照片的方式、证人自身的个人偏见等。而研究者发现,哪怕是细小的偏差都会对最终的整体结果产生极大影响。具体来讲,即使在1%的辨认过程中施加偏差,如暗示某人是犯人,最终当3个以上的证人意见一致时,他们的意见就不再可靠。有趣的是,如果________________。那么其他证人正确的概率反而会大大增加。

为什么会这样?可以用数学中的贝叶斯分析来说明。以扔硬币为例:如果我们有一枚硬币,扔到正面的概率为55%,而非普通硬币的50%,只要扔的次数足够多,就会发现正面向上多于反面向上的次数,进而发现这个硬币是有问题的。换句话说,当我们看到投掷结果中正面向上的次数显著多于反面向上时,就会意识到出问题的是硬币,而非概率定理。同样,根据概率定理,很多证人同时得到一致结论的可能性极低,所以更有可能的是系统出了差错。

在警方组织的嫌疑人指认中,指认同一个人有罪的证人数目越多,这个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就越大。然而,这只适用于没有任何系统偏差存在的理想情况。实际情况中,当指认同一个人为犯人的证人数目增加到一个值以后,该嫌疑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反而会下降,最终与随机指认毫无差别,且系统偏差越大,概率下降得越早。比方说,如果你让证人完成一项较为容易的任务,比如从一堆香蕉中找出一个苹果,所有人都几乎不会出错,多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就可能出现,而指认犯人要比在一堆香蕉中找到苹果复杂得多。模拟显示,如果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高达48%,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证人同时指认一个人为犯人的概率就相当低了;但如果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多个证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也会提高。

在法律领域之外,一致性悖论还有很多用武之地,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加密技术。数据加密通常通过确认一个很大的数字是否为质数来进行,这个判断过程的错误率要达到非常低才行:低于2的负128次方才可以接受。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系统差错就是计算机故障。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宇宙射线会导致电脑将一个合数误认为质数,毕竟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只有10的负13次方——但要注意,这个概率要大于我们所要求的误差(2的负128次方),所以这类误差主导了整个过程的安全性。正因于此,加密协议所宣称的安全程度越高,实际的过程就越容易受计算机故障影响。

一致性悖论虽然听起来违背直觉,但研究者解释,一旦我们了解了足够的信息,就能理解它了。

根据本文,下列哪种情况中可能存在一致性悖论:

  • A.检测站对某公司生产的所有新车及使用5年以上的旧车分别进行了尾气检测,检测结果为该公司生产的新车均达到尾气排放标准
  • B.低空跳伞世界级选手辛普森有2000次高空跳伞和1400次低空跳伞的经历,但是,他的第1401次低空跳伞,因降落伞未打开而以失败告终
  • C.两个城市的两位彩民凭借机选票分享一等奖两注,这两张在同一分钟购买的彩票,不仅中大奖那注号码一致,没中奖的两注机选号码也完全一致
  • D.在欧洲殖民者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欧洲人曾经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后来欧洲人登陆澳大利亚后,一上岸竟发现有黑色的天鹅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日常工作中,如果一件事发展得太过顺利,我们总会隐隐觉得有哪里不对,这样的直觉是有道理的。澳大利亚和法国的研究者们最近在某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明了为什么当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同一个结果时,它反而可能有问题。他们将此称之为“一致性悖论”。

研究者以证人指认犯人为例研究了一致性悖论,发现在辨认嫌疑人过程中,系统偏差可能来自多种心理偏差,如警方给证人展示照片的方式、证人自身的个人偏见等。而研究者发现,哪怕是细小的偏差都会对最终的整体结果产生极大影响。具体来讲,即使在1%的辨认过程中施加偏差,如暗示某人是犯人,最终当3个以上的证人意见一致时,他们的意见就不再可靠。有趣的是,如果________________。那么其他证人正确的概率反而会大大增加。

为什么会这样?可以用数学中的贝叶斯分析来说明。以扔硬币为例:如果我们有一枚硬币,扔到正面的概率为55%,而非普通硬币的50%,只要扔的次数足够多,就会发现正面向上多于反面向上的次数,进而发现这个硬币是有问题的。换句话说,当我们看到投掷结果中正面向上的次数显著多于反面向上时,就会意识到出问题的是硬币,而非概率定理。同样,根据概率定理,很多证人同时得到一致结论的可能性极低,所以更有可能的是系统出了差错。

在警方组织的嫌疑人指认中,指认同一个人有罪的证人数目越多,这个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就越大。然而,这只适用于没有任何系统偏差存在的理想情况。实际情况中,当指认同一个人为犯人的证人数目增加到一个值以后,该嫌疑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反而会下降,最终与随机指认毫无差别,且系统偏差越大,概率下降得越早。比方说,如果你让证人完成一项较为容易的任务,比如从一堆香蕉中找出一个苹果,所有人都几乎不会出错,多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就可能出现,而指认犯人要比在一堆香蕉中找到苹果复杂得多。模拟显示,如果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高达48%,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证人同时指认一个人为犯人的概率就相当低了;但如果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多个证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也会提高。

在法律领域之外,一致性悖论还有很多用武之地,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加密技术。数据加密通常通过确认一个很大的数字是否为质数来进行,这个判断过程的错误率要达到非常低才行:低于2的负128次方才可以接受。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系统差错就是计算机故障。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宇宙射线会导致电脑将一个合数误认为质数,毕竟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只有10的负13次方——但要注意,这个概率要大于我们所要求的误差(2的负128次方),所以这类误差主导了整个过程的安全性。正因于此,加密协议所宣称的安全程度越高,实际的过程就越容易受计算机故障影响。

一致性悖论虽然听起来违背直觉,但研究者解释,一旦我们了解了足够的信息,就能理解它了。

第5段中“正因于此”的“此”,指的是:

  • A.加密技术判断过程的错误率并不可能达到2的负128次方
  • B.除宇宙射线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引起计算机的系统误差
  • C.上述加密技术的判断过程是在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 D.出现计算机故障的概率高于加密技术判断过程的错误率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日常工作中,如果一件事发展得太过顺利,我们总会隐隐觉得有哪里不对,这样的直觉是有道理的。澳大利亚和法国的研究者们最近在某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明了为什么当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同一个结果时,它反而可能有问题。他们将此称之为“一致性悖论”。

研究者以证人指认犯人为例研究了一致性悖论,发现在辨认嫌疑人过程中,系统偏差可能来自多种心理偏差,如警方给证人展示照片的方式、证人自身的个人偏见等。而研究者发现,哪怕是细小的偏差都会对最终的整体结果产生极大影响。具体来讲,即使在1%的辨认过程中施加偏差,如暗示某人是犯人,最终当3个以上的证人意见一致时,他们的意见就不再可靠。有趣的是,如果________________。那么其他证人正确的概率反而会大大增加。

为什么会这样?可以用数学中的贝叶斯分析来说明。以扔硬币为例:如果我们有一枚硬币,扔到正面的概率为55%,而非普通硬币的50%,只要扔的次数足够多,就会发现正面向上多于反面向上的次数,进而发现这个硬币是有问题的。换句话说,当我们看到投掷结果中正面向上的次数显著多于反面向上时,就会意识到出问题的是硬币,而非概率定理。同样,根据概率定理,很多证人同时得到一致结论的可能性极低,所以更有可能的是系统出了差错。

在警方组织的嫌疑人指认中,指认同一个人有罪的证人数目越多,这个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就越大。然而,这只适用于没有任何系统偏差存在的理想情况。实际情况中,当指认同一个人为犯人的证人数目增加到一个值以后,该嫌疑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反而会下降,最终与随机指认毫无差别,且系统偏差越大,概率下降得越早。比方说,如果你让证人完成一项较为容易的任务,比如从一堆香蕉中找出一个苹果,所有人都几乎不会出错,多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就可能出现,而指认犯人要比在一堆香蕉中找到苹果复杂得多。模拟显示,如果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高达48%,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证人同时指认一个人为犯人的概率就相当低了;但如果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多个证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也会提高。

在法律领域之外,一致性悖论还有很多用武之地,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加密技术。数据加密通常通过确认一个很大的数字是否为质数来进行,这个判断过程的错误率要达到非常低才行:低于2的负128次方才可以接受。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系统差错就是计算机故障。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宇宙射线会导致电脑将一个合数误认为质数,毕竟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只有10的负13次方——但要注意,这个概率要大于我们所要求的误差(2的负128次方),所以这类误差主导了整个过程的安全性。正因于此,加密协议所宣称的安全程度越高,实际的过程就越容易受计算机故障影响。

一致性悖论虽然听起来违背直觉,但研究者解释,一旦我们了解了足够的信息,就能理解它了。

如果要论证在指证嫌疑人的过程中不存在一致性悖论,则需要补充下列哪一组证明:

①所有证人都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②所有证人都在犯罪现场看到了嫌疑人

③该名嫌疑犯在犯罪发生时的确在场

④该名嫌疑犯曾经犯过同样的罪行

⑤所有照片都体现出了嫌疑犯独有的外貌特征

⑥警察以同样方式对所有证人展示照片

  • A.①②⑥
  • B.①④⑤
  • C.②③⑤
  • D.③④⑥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日常工作中,如果一件事发展得太过顺利,我们总会隐隐觉得有哪里不对,这样的直觉是有道理的。澳大利亚和法国的研究者们最近在某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明了为什么当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同一个结果时,它反而可能有问题。他们将此称之为“一致性悖论”。

研究者以证人指认犯人为例研究了一致性悖论,发现在辨认嫌疑人过程中,系统偏差可能来自多种心理偏差,如警方给证人展示照片的方式、证人自身的个人偏见等。而研究者发现,哪怕是细小的偏差都会对最终的整体结果产生极大影响。具体来讲,即使在1%的辨认过程中施加偏差,如暗示某人是犯人,最终当3个以上的证人意见一致时,他们的意见就不再可靠。有趣的是,如果________________。那么其他证人正确的概率反而会大大增加。

为什么会这样?可以用数学中的贝叶斯分析来说明。以扔硬币为例:如果我们有一枚硬币,扔到正面的概率为55%,而非普通硬币的50%,只要扔的次数足够多,就会发现正面向上多于反面向上的次数,进而发现这个硬币是有问题的。换句话说,当我们看到投掷结果中正面向上的次数显著多于反面向上时,就会意识到出问题的是硬币,而非概率定理。同样,根据概率定理,很多证人同时得到一致结论的可能性极低,所以更有可能的是系统出了差错。

在警方组织的嫌疑人指认中,指认同一个人有罪的证人数目越多,这个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就越大。然而,这只适用于没有任何系统偏差存在的理想情况。实际情况中,当指认同一个人为犯人的证人数目增加到一个值以后,该嫌疑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反而会下降,最终与随机指认毫无差别,且系统偏差越大,概率下降得越早。比方说,如果你让证人完成一项较为容易的任务,比如从一堆香蕉中找出一个苹果,所有人都几乎不会出错,多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就可能出现,而指认犯人要比在一堆香蕉中找到苹果复杂得多。模拟显示,如果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高达48%,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证人同时指认一个人为犯人的概率就相当低了;但如果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多个证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也会提高。

在法律领域之外,一致性悖论还有很多用武之地,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加密技术。数据加密通常通过确认一个很大的数字是否为质数来进行,这个判断过程的错误率要达到非常低才行:低于2的负128次方才可以接受。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系统差错就是计算机故障。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宇宙射线会导致电脑将一个合数误认为质数,毕竟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只有10的负13次方——但要注意,这个概率要大于我们所要求的误差(2的负128次方),所以这类误差主导了整个过程的安全性。正因于此,加密协议所宣称的安全程度越高,实际的过程就越容易受计算机故障影响。

一致性悖论虽然听起来违背直觉,但研究者解释,一旦我们了解了足够的信息,就能理解它了。

文中有3处画线部分,将以下3句依次填入,顺序正确的是:

①每个证人都曾经被犯人劫持为人质

②证人中有一个人与其他人的意见不合

③证人们都只在犯人逃走时匆匆瞥了一眼

  • A.①②③
  • B.②③①
  • C.③①②
  • D.②①③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科考破冰船已经正式开工。新船能在1.5米厚冰、0.2米厚雪的环境中以2~3节航速连续破冰行驶,还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能满足全球无限航区的航行需求。相比“雪龙”号,新船破冰能力有望提升三到四个级别。双向破冰,即船艏和船尾均可破冰,是新船的最大亮点。新船的船尾推进器装有两个大型吊舱,能原地360度自由转动,形成很强的冰层切削力。船体可转动180度,让船尾朝前,使尾部螺旋桨在海面下削冰并形成抽吸作用,直到把20多米厚的冰脊掏空。新船驾驶室为360度视野设计,这种机动性和灵活性使船更能适应极地环境。同时,新船的抗寒性也大幅提高,更重视低温环境下作业的防护。不仅有室外作业和脱险通道的防滑和加热处理、影响视线的窗户和室外摄像头的除冰防雨水功能,还有管道加热、机舱通风、保温处理和冷凝水排放等设计。新船绿色环保,采用了燃用轻质柴油的全电力推进系统,也满足国际上对氮氧化物排放的最高限值要求。

①之所以要建造新船,是因为现有的极地破冰船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科考需求。我国目前是一船多站的运营模式,每个航次“雪龙”号除了承担极地科学考察的任务外,还需承担给各科学考察站运送人员、补给等重要任务。②南北极夏季短暂,一艘船却要同时兼顾南、北极多项任务,海洋科考时间被大量压缩和挤占。新船的出现,将改变我国极地科考的作业模式。首先体现在延长科考作业的时间窗口。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基于考察船的极地科考工作是在极地的11月到下一年的3月之间进行,新船拥有更强的破冰能力和抗寒能力,可以更早进入极地,更晚离开。另一方面,新船将配备国际先进的海洋环境和地球物理调查装备,还将实现国际先进的极地海洋科学综合调查手段。新船进行了模块化设计,能根据不同的航次需求重新配置科学任务。以海洋水体环境调查为例,海洋科学研究中的重大发现几乎都是从长期观测中获得的,但劳动强度高、取样点少,而且容易受自然环境变化影响。新船配备的相关系统,不需要专门的工作时间来安排和投放工作,而是自动完成海表面的、随时随地的多要素连续自动测定,实现原位测量、实时显示和自动记录处理。

③新船预计2019年建成,将与“雪龙”号组成极地科考破冰船队。将通过专业定位和分工,使新船和“雪龙”号________________。“雪龙”号将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以后勤保障支撑为主,而新船将发挥其独特的综合极区海洋调查能力,以极区海洋科考调查作业为主。④未来,国家还要建设破冰能力更强的破冰船,最好能全年航行在冰区里,从而实现更多的应急救援和极地管理功能。

最适合作为本文标题的是:

  • A.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考破冰船“牛”在哪?
  • B.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能赶超科考船舶国际水平吗?
  • C.最强组合:“雪龙”号与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
  • D.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将满足快速增长的科考需求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科考破冰船已经正式开工。新船能在1.5米厚冰、0.2米厚雪的环境中以2~3节航速连续破冰行驶,还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能满足全球无限航区的航行需求。相比“雪龙”号,新船破冰能力有望提升三到四个级别。双向破冰,即船艏和船尾均可破冰,是新船的最大亮点。新船的船尾推进器装有两个大型吊舱,能原地360度自由转动,形成很强的冰层切削力。船体可转动180度,让船尾朝前,使尾部螺旋桨在海面下削冰并形成抽吸作用,直到把20多米厚的冰脊掏空。新船驾驶室为360度视野设计,这种机动性和灵活性使船更能适应极地环境。同时,新船的抗寒性也大幅提高,更重视低温环境下作业的防护。不仅有室外作业和脱险通道的防滑和加热处理、影响视线的窗户和室外摄像头的除冰防雨水功能,还有管道加热、机舱通风、保温处理和冷凝水排放等设计。新船绿色环保,采用了燃用轻质柴油的全电力推进系统,也满足国际上对氮氧化物排放的最高限值要求。

①之所以要建造新船,是因为现有的极地破冰船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科考需求。我国目前是一船多站的运营模式,每个航次“雪龙”号除了承担极地科学考察的任务外,还需承担给各科学考察站运送人员、补给等重要任务。②南北极夏季短暂,一艘船却要同时兼顾南、北极多项任务,海洋科考时间被大量压缩和挤占。新船的出现,将改变我国极地科考的作业模式。首先体现在延长科考作业的时间窗口。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基于考察船的极地科考工作是在极地的11月到下一年的3月之间进行,新船拥有更强的破冰能力和抗寒能力,可以更早进入极地,更晚离开。另一方面,新船将配备国际先进的海洋环境和地球物理调查装备,还将实现国际先进的极地海洋科学综合调查手段。新船进行了模块化设计,能根据不同的航次需求重新配置科学任务。以海洋水体环境调查为例,海洋科学研究中的重大发现几乎都是从长期观测中获得的,但劳动强度高、取样点少,而且容易受自然环境变化影响。新船配备的相关系统,不需要专门的工作时间来安排和投放工作,而是自动完成海表面的、随时随地的多要素连续自动测定,实现原位测量、实时显示和自动记录处理。

③新船预计2019年建成,将与“雪龙”号组成极地科考破冰船队。将通过专业定位和分工,使新船和“雪龙”号________________。“雪龙”号将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以后勤保障支撑为主,而新船将发挥其独特的综合极区海洋调查能力,以极区海洋科考调查作业为主。④未来,国家还要建设破冰能力更强的破冰船,最好能全年航行在冰区里,从而实现更多的应急救援和极地管理功能。

“新船的出现,并不意味着‘雪龙’号要退出历史舞台。”填入文中哪处最为合适: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科考破冰船已经正式开工。新船能在1.5米厚冰、0.2米厚雪的环境中以2~3节航速连续破冰行驶,还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能满足全球无限航区的航行需求。相比“雪龙”号,新船破冰能力有望提升三到四个级别。双向破冰,即船艏和船尾均可破冰,是新船的最大亮点。新船的船尾推进器装有两个大型吊舱,能原地360度自由转动,形成很强的冰层切削力。船体可转动180度,让船尾朝前,使尾部螺旋桨在海面下削冰并形成抽吸作用,直到把20多米厚的冰脊掏空。新船驾驶室为360度视野设计,这种机动性和灵活性使船更能适应极地环境。同时,新船的抗寒性也大幅提高,更重视低温环境下作业的防护。不仅有室外作业和脱险通道的防滑和加热处理、影响视线的窗户和室外摄像头的除冰防雨水功能,还有管道加热、机舱通风、保温处理和冷凝水排放等设计。新船绿色环保,采用了燃用轻质柴油的全电力推进系统,也满足国际上对氮氧化物排放的最高限值要求。

①之所以要建造新船,是因为现有的极地破冰船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科考需求。我国目前是一船多站的运营模式,每个航次“雪龙”号除了承担极地科学考察的任务外,还需承担给各科学考察站运送人员、补给等重要任务。②南北极夏季短暂,一艘船却要同时兼顾南、北极多项任务,海洋科考时间被大量压缩和挤占。新船的出现,将改变我国极地科考的作业模式。首先体现在延长科考作业的时间窗口。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基于考察船的极地科考工作是在极地的11月到下一年的3月之间进行,新船拥有更强的破冰能力和抗寒能力,可以更早进入极地,更晚离开。另一方面,新船将配备国际先进的海洋环境和地球物理调查装备,还将实现国际先进的极地海洋科学综合调查手段。新船进行了模块化设计,能根据不同的航次需求重新配置科学任务。以海洋水体环境调查为例,海洋科学研究中的重大发现几乎都是从长期观测中获得的,但劳动强度高、取样点少,而且容易受自然环境变化影响。新船配备的相关系统,不需要专门的工作时间来安排和投放工作,而是自动完成海表面的、随时随地的多要素连续自动测定,实现原位测量、实时显示和自动记录处理。

③新船预计2019年建成,将与“雪龙”号组成极地科考破冰船队。将通过专业定位和分工,使新船和“雪龙”号________________。“雪龙”号将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以后勤保障支撑为主,而新船将发挥其独特的综合极区海洋调查能力,以极区海洋科考调查作业为主。④未来,国家还要建设破冰能力更强的破冰船,最好能全年航行在冰区里,从而实现更多的应急救援和极地管理功能。

填入文中最后一段画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功能互补、优势倍增
  • B.相辅相成、锦上添花
  • C.各具优势、分工协作
  • D.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科考破冰船已经正式开工。新船能在1.5米厚冰、0.2米厚雪的环境中以2~3节航速连续破冰行驶,还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能满足全球无限航区的航行需求。相比“雪龙”号,新船破冰能力有望提升三到四个级别。双向破冰,即船艏和船尾均可破冰,是新船的最大亮点。新船的船尾推进器装有两个大型吊舱,能原地360度自由转动,形成很强的冰层切削力。船体可转动180度,让船尾朝前,使尾部螺旋桨在海面下削冰并形成抽吸作用,直到把20多米厚的冰脊掏空。新船驾驶室为360度视野设计,这种机动性和灵活性使船更能适应极地环境。同时,新船的抗寒性也大幅提高,更重视低温环境下作业的防护。不仅有室外作业和脱险通道的防滑和加热处理、影响视线的窗户和室外摄像头的除冰防雨水功能,还有管道加热、机舱通风、保温处理和冷凝水排放等设计。新船绿色环保,采用了燃用轻质柴油的全电力推进系统,也满足国际上对氮氧化物排放的最高限值要求。

①之所以要建造新船,是因为现有的极地破冰船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科考需求。我国目前是一船多站的运营模式,每个航次“雪龙”号除了承担极地科学考察的任务外,还需承担给各科学考察站运送人员、补给等重要任务。②南北极夏季短暂,一艘船却要同时兼顾南、北极多项任务,海洋科考时间被大量压缩和挤占。新船的出现,将改变我国极地科考的作业模式。首先体现在延长科考作业的时间窗口。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基于考察船的极地科考工作是在极地的11月到下一年的3月之间进行,新船拥有更强的破冰能力和抗寒能力,可以更早进入极地,更晚离开。另一方面,新船将配备国际先进的海洋环境和地球物理调查装备,还将实现国际先进的极地海洋科学综合调查手段。新船进行了模块化设计,能根据不同的航次需求重新配置科学任务。以海洋水体环境调查为例,海洋科学研究中的重大发现几乎都是从长期观测中获得的,但劳动强度高、取样点少,而且容易受自然环境变化影响。新船配备的相关系统,不需要专门的工作时间来安排和投放工作,而是自动完成海表面的、随时随地的多要素连续自动测定,实现原位测量、实时显示和自动记录处理。

③新船预计2019年建成,将与“雪龙”号组成极地科考破冰船队。将通过专业定位和分工,使新船和“雪龙”号________________。“雪龙”号将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以后勤保障支撑为主,而新船将发挥其独特的综合极区海洋调查能力,以极区海洋科考调查作业为主。④未来,国家还要建设破冰能力更强的破冰船,最好能全年航行在冰区里,从而实现更多的应急救援和极地管理功能。

文中第2段举海洋水体环境调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

  • A.缩短了海表面科学观测的时间和周期
  • B.调查装备和手段均达世界先进水平
  • C.使科考作业的周期大大延长
  • D.改变了极地海洋科学研究的调查方式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科考破冰船已经正式开工。新船能在1.5米厚冰、0.2米厚雪的环境中以2~3节航速连续破冰行驶,还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能满足全球无限航区的航行需求。相比“雪龙”号,新船破冰能力有望提升三到四个级别。双向破冰,即船艏和船尾均可破冰,是新船的最大亮点。新船的船尾推进器装有两个大型吊舱,能原地360度自由转动,形成很强的冰层切削力。船体可转动180度,让船尾朝前,使尾部螺旋桨在海面下削冰并形成抽吸作用,直到把20多米厚的冰脊掏空。新船驾驶室为360度视野设计,这种机动性和灵活性使船更能适应极地环境。同时,新船的抗寒性也大幅提高,更重视低温环境下作业的防护。不仅有室外作业和脱险通道的防滑和加热处理、影响视线的窗户和室外摄像头的除冰防雨水功能,还有管道加热、机舱通风、保温处理和冷凝水排放等设计。新船绿色环保,采用了燃用轻质柴油的全电力推进系统,也满足国际上对氮氧化物排放的最高限值要求。

①之所以要建造新船,是因为现有的极地破冰船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科考需求。我国目前是一船多站的运营模式,每个航次“雪龙”号除了承担极地科学考察的任务外,还需承担给各科学考察站运送人员、补给等重要任务。②南北极夏季短暂,一艘船却要同时兼顾南、北极多项任务,海洋科考时间被大量压缩和挤占。新船的出现,将改变我国极地科考的作业模式。首先体现在延长科考作业的时间窗口。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基于考察船的极地科考工作是在极地的11月到下一年的3月之间进行,新船拥有更强的破冰能力和抗寒能力,可以更早进入极地,更晚离开。另一方面,新船将配备国际先进的海洋环境和地球物理调查装备,还将实现国际先进的极地海洋科学综合调查手段。新船进行了模块化设计,能根据不同的航次需求重新配置科学任务。以海洋水体环境调查为例,海洋科学研究中的重大发现几乎都是从长期观测中获得的,但劳动强度高、取样点少,而且容易受自然环境变化影响。新船配备的相关系统,不需要专门的工作时间来安排和投放工作,而是自动完成海表面的、随时随地的多要素连续自动测定,实现原位测量、实时显示和自动记录处理。

③新船预计2019年建成,将与“雪龙”号组成极地科考破冰船队。将通过专业定位和分工,使新船和“雪龙”号________________。“雪龙”号将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以后勤保障支撑为主,而新船将发挥其独特的综合极区海洋调查能力,以极区海洋科考调查作业为主。④未来,国家还要建设破冰能力更强的破冰船,最好能全年航行在冰区里,从而实现更多的应急救援和极地管理功能。

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最突出的创新之处是:

  • A.驾驶室采用了360度视野设计
  • B.采用了全电力推进系统
  • C.提升了低温环境下的作业防护能力
  • D.可以实现双向破冰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