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成瘾是一种过度使用互联网行为的心理疾病,患者无法摆脱时刻想上网的念头,出现网络操作时间失控,并且随着乐趣的增强,欲罢不能的现象。有网瘾者多由此忽视现实的存在,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情况。据悉,中国青少年网瘾发病率高达15%,人数至少在440万,互联网已成为部分青少年的“电子海洛因”。青少年上网成瘾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小学六年级至大学一年级之间,并且有越来越小的趋势。在接受心理治疗的“小网虫”中,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
中心:网络成瘾的定义和现状
2.今日,北京心理咨询中心爆出一条消息:该中心在贵阳、南京等地采样调查测试后发现,长期上网、沉湎于网络游戏的孩子,其智力会受到很大营销,甚至导致智商下降到正常孩子的标准水平线以下;而不常上网、不常玩电子游戏的青少年,其智力发育基本正常。
中心:网络成瘾影响青少年智力发育
3.2005年5月在武汉召开的“和谐社会与媒体责任”研讨会,华中师大陶宏开教授与媒体联合开展的挽救上网成瘾者行动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之一。“挽救行动”开展一年来,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300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云南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心理治疗中心新近开通了一条“网瘾戒除全国公益心理热线”,并与长沙命征学院社会工作系的史铁尔教授及其同事一起,实行跨区域合作。这是全国第一家由精神卫生、心理治疗、社会工作者,从生物、心理、社会层面进行研究和服务的大型团队。
中心:精神卫生、心理治疗、社会工作者采取行动挽救网瘾青少年
4.2005年3月7日《新民晚报》报道,国际游戏开发教育联合会主席纳兰*布什内尔认为“游戏首先是样好东西,它会与人为善的”。这位号称“视频游戏之父”的人对游戏作出的如此结论与网瘾重灾带给社会的难题“大异其趣”。他说:“当初我做第一个游戏时,并不怎么想着当生意来经营,想得更多的是让我们自己快乐”,“好的东西,在好的时间,就会有好的作用”。而当记者结合网瘾问题问及游戏时间时,这位“老玩童”却灵光一现道“不如发明一种游戏,超过2个小时就会键盘失灵,必须改用脚来调控,这样打游戏的人也就能全身运动了”。他觉得每天游戏的时间最好限制在2小时之内。
中心:游戏开发者对于网瘾的态度:希望限制游戏时间
5.调查表明,网络成瘾者上网主要从事以下活动:
玩网络游戏:玩游戏成为青少年上网首选目的,比例高达40%
网络交友:用OICQ或聊天室进行人际交流,包括网恋
网络色情:沉湎于网络色情,包括色情文字、图片、电影等
搜集信息:不能自制地在网上搜索、下载无意义的资料、数据
“开发”新技术:迷恋黑客等技术,热衷自建、发布个人网页、网站
其他行为:如不可抑制地参与网上讨论、购物、拍卖等
中心:网络成瘾的表现和主要分类
6.2004年8月8日,在由网络文明工程组委会主办的“网络游戏与网络产业研讨会”上,《光明日报》副总编何东平举了一个例子:一个12岁的北京男孩,酷爱电脑游戏,觉得技术不过关,玩得不过瘾,报名参加了一个课余计算机学校。由于有兴趣推动,半年拿到了一个全国计算机考试证书。事实上,很多青少年正是由于喜欢电脑游戏,而慢慢地过渡到“计算机应用与实践”阶段。另据报载,南京一个曾获过全国奥林匹克英语金牌的中学生,读高一时,对英语没有多少兴趣,后来他玩OFU的游戏,游戏中都是英文,他就查阅字典,游戏之后这些生词就忘不掉了,使学习和玩游戏结合起来,激发了他学英语的兴趣。
中心:学习和网络结合可以促进学习兴趣
7.据信息产业部最新发布的统计数字,2003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为1380万,其中玩网络游戏的85%以上是青少年。另据记者从文化部文化市场司网络文化处的消息,文化部此前进行的第一批违法网络游戏查处工作已经结束,六款游戏和四家网络游戏运营商因违反《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412号令)以及《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办法》而被查出取缔。
中心:青少年是网络游戏主要用户,国家依法处理违法游戏
8.上海某区检察院自2003年至今办理因网络引发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共8件21人,占受理案件数的19%,同比上升了100%,在其他类型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稳中有降的情况下,网络引发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却大幅上升。另据韩国媒体2004年8月报道,因网络犯罪案而受到罚款等刑事处罚并记录前科的10-19岁之间的青少年犯罪人数,每天以28人的速度迅速增长。根据韩国警察厅的数据,2003年10-19岁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件达10187起,比2002年增加了23%。其中网络游戏虚拟物品欺诈及黑客攻击案件,占总数的70%。
中心: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严重
9.据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9月15日报道,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使优秀民族文化通过运用现代技术得以发扬和传承,9月10日,共青团中、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在京宣布,首届“盛大杯”全国青少年软件程序设计大赛将于2004年9月12日在上海举行。此次程序设计大赛意在掀起广大青少年投身游戏软件程序设计的热潮,推出一大批网络游戏和软件产品设计的青少年拔尖人才,用喜闻乐见的游戏产品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上空间。
中心:政府部门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采取措施促进健康上网。
10.据最新赛迪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2005年上半年,我国的网络游戏产业市场规模达到15.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7.2%,预计到2006年,这个市场规模将达到93亿元人民币。飞速发展的网络游戏产业面临着高达60万专业人才的缺口,而且随着无限技术发展而不断兴起的手机游戏开发,所面临的人才匮乏困境也越来越明显。新闻出版总署副司长寇晓伟表示,到2008年前我国将出版100个民族网游产品,因此加快国内网络游戏人才的培养已成为目前该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这样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相矛盾的情况下,国家信息产业部的大力支持是天津游戏学院培养游戏设计与开发经营的责任更为重大。据透露,游戏学院目前已经与国内众多手机、网络游戏厂商及运营商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并计划为全国游戏厂商定向培养专业游戏人才,以学院与厂商强强联合的新型培养模式来缓解游戏人才奇缺的难题。
中心:网络游戏面临人才匮乏
11.2004年下半年,81名上海大学学生因学业无法过关,被集体退学。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马磊表示,这些大学生之所会被退学,除个别人无法适应大学生活等因素外,绝大多数是“玩物丧志”,而纠缠他们的“大魔头”便是网络游戏。大学生一旦沉迷其中,便难以自拔,放弃任何课程,把自己关在网吧或寝室里,日以继夜地玩。对这样的学生,学校虽屡屡劝导,但往往收效甚微。
中心:网络成瘾影响大学生学业
12.2004年10月,据长春警方介绍,在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中,与网络有关的已经占到80%-90%,其中被害人也以青少年居多。仅上半年,长春就发生了三起与网络有关的恶性案件:一起是几名家庭残缺的未成年人,为了上网,到社会上连偷带抢,一天他们将15元赃款交给一个只有12岁的小孩保管,被小孩贪吃花掉了。他们就用砖头把这个小孩活活打死了。另一起是一伙十三四岁的小网友,为了上网,抢劫一位在同一网吧上网的青年人,该青年身上没带钱,几名孩子竟挑断了他的脚筋;第三起,是一个男孩通过上网认识了一个女孩后,将其骗到住处强奸,又将其掐昏,并放火“灭迹”,女孩被烧成重伤致残。
中心:网络有关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多发
13.2002年10月,一名韩国25岁的青年连续在网吧玩游戏86小时后突然暴毙,引起了韩国以及西方媒体的注意。法国电视台不久前也报道了美国一位母亲痛失儿子的不幸经历:她的儿子曾经玩游戏到了痴狂的境地,当他后来对游戏产生厌倦时,便因厌世而自杀。这些事件使法国不少家长对子女玩游戏产生了警觉。一些家长还在与电子游戏有关的网上论坛发表文章,讲述子女沉迷游戏导致个人及家庭生活受影响的经历。德国有关机构在2004年年底对青少年接触媒体、信息的情况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在12岁至19岁的青少年中,有53%的人每周多次或者经常上网,其主要目的是查找信息和收发电子邮件。45%的青少年在网上碰到过色情内容,而十分之一的人每周至少接触过一次网络色情内容。德国专家认为,如今青少年获取的知识有三分之二不是来自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
中心:沉迷游戏和色情信息已经成为国际危害
14.上海盛大网络公司在游戏内劝告用户在24:00以后下线,注意休息,向用户呼吁:“游戏只为休闲娱乐,且勿沉迷其中”。大多数知名游戏站点都推出《用户文明自律公约》,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传达给用户并要求他们确认。上海盛大网络公司还推出了“限时”卡举措,通过全国销售渠道推出数十万张限时游戏卡,用技术手段阻止青少年在午夜12点后登录游戏,初期还免费赠送价值一百万的限时卡。
中心:企业采取措施减少网络游戏危害
结合给定资料,针对今后我国网络游戏发展的问题,谈谈你的见解,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联系实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行文流畅。
青少年网络成瘾分析及对策
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分析
1.从青少年的生活层面来看。网络成为青少年的一种生活方式。互联网的特点,对于处于个体社会化关键时期、相对缺乏社会生活的现实经验、相对缺乏人际交往的实际能力、相对缺乏信息处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以及鉴别能力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提供了一张心理问题滋生的温床。
2.从文化和社会层面来看。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难以适应青少年;青少年对不良文化的抗衡还缺少免疫力,尤其概莫能助。
3.从青少年的个性心理特征来看。青少年时期是个性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这个群体是网瘾的易患人群。在现实中遭受种种压抑,网络为其提供了最好的心灵释放场所。
4.从个性心理的角度,电脑和网络能满足青少年心理需要。诸如:
(1)认知
(2)情感交流与情感宣泄
(3)自我肯定与自我表现
(4)转移、升华
诊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对策建议
1.坚持预防为主
(1)加强教育与引导。正确看待互联网,扬长避短。
(2)重视发挥社会环境的关心和制约作用。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生活氛围;学校、社会及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加强对青少年的正面引导;网吧等场所严格控制夜间上网时间。
(3)加强学校、城镇社区、农村集镇等的青少年工作。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及青少年教育、服务机构等,要大力开展青少年文化活动,组织青少年社团,吸引青少年对健康、科学、积极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的兴趣。
(4)社会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对社会环境尤其是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使“网吧”、游戏室规范化,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
(5)保健。
2.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采用思想政治工作、心理治疗和必要的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综合治疗。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对青少年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努力提高与健全青少年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帮助其完善人格,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治本的问题;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以解决治标的问题,防止严重化、恶化。
3.坚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治疗。加强对青少年的认知教育,帮助青少年认清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危害,帮助他们认清自身的需要、发现满足自己心理需要的其他途径所在,并给予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引导他们摆正电脑与网络的位置,改善上网的心态。给予相应的现实生活方面的心理指导,如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等,帮助他们以健康的、科学的态度融入和适应现实生活和现实社会。
4.坚持强化对青少年的行为矫正。客观上规范、约束青少年的上网行为;指导、帮助上网青少年学会用“自我管理”的方法来增加自控能力,增加行为自律能力,在生活、学习实践中不断矫正自己的行为偏差。
这段文字阐述了一些对策,侧重心理分析,但没有提到政府-企业-教育部门-社会舆论-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挑战与对策-因特网对我省青少年思想影响的调查
网络对青少年思想的影响以积极为主,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青少年上网的基本状况:上网率较高,网龄较短,上网地点集中,网络活动以休闲娱乐为主,对青少年网站了解程度低。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青少年与网络接触日益加深,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更加广泛。开拓视野的同时,网络的全球性也促使青少年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倾向。扩展人际交流空间的同时,网络的虚拟性也使少数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获取丰富信息的同时,网络的开放性也使部分青少年的心灵受到“电子毒品”的侵蚀。提供自我展现舞台的同时,网络的隐蔽性也诱发了一些青少年不良的网络行为。青少年对网络的认知程度和使用水平较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薄弱。青少年对网络法律法规缺乏了解,法律意识淡薄,说明法律宣传力度还不够。
外界环境对上网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相对滞后。父母、老师、同龄朋友、大众传播媒体对上网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但现实中各方面力量发挥的明显不够。父母对网络的了解相当缺乏,老师对青少年网络经验形成的引导相对滞后,大从传播媒体对网络知识的宣传缺乏针对性,同龄朋友之间的网络经验交流存在单一性、片面性。
几点建议
网络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对外宣传的新渠道。
一、占领新阵地,变被动防范为主动出击。依对象和侧重点不同,建立三种类型的青少年思想教育网站:专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服务的网站,共青团组织网站,专门为中小学生服务的素质教育网站。充分发挥校园网和本省网站的作用。重视校园网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的育人作用。充分利用本省网站的网络资源,扩大网上思想教育阵地。提高网站质量,加大宣传力度。
二、加快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占领网上思想教育阵地,当前应主要做好两项工作;建立一支以研究网络文明为主要任务的专家队伍。培养一支既懂政治业务,又懂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的高素质的政工队伍。
三、加快立法和普法步伐,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
四、全社会都要加强对青少年上网的教育和引导。在重视依法治网的同时,必须重视以德治网。实施网络文明工程,单靠一两个部门是不行的,必须全社会都行动起来,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父母是青少年网络经验(网络行为和网络意识)形成和改变的最直接影响者。学校作为青少年最为集中的教育场所,不但要尽快普及网络知识教育,增强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而且要在学校德育课中增加网络道德教育内容。大众传播媒体,作为信息社会中影响青少年思想的最重要的媒介,要担负起维护文明网络环境的责任,尤其是,作为大众传播媒体一部分的网站,更应如此。
解决网络引发的系列问题,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不仅教育部门、宣传部门、政法部门要关心,而且全社会都要来关心。
一段时期以来,关于网络游戏负面影响的报道不时见诸于报端,例如影响青少年的学业、因过长时间游戏而损害健康等,甚至有舆论将之成为“电子海洛因”。对于此必须有全面、客观、公正的分析与评价,才可能在此基础上加强引导,提出趋利避害的对策。
日常工作中,如果一件事发展得太过顺利,我们总会隐隐觉得有哪里不对,这样的直觉是有道理的。澳大利亚和法国的研究者们最近在某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明了为什么当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同一个结果时,它反而可能有问题。他们将此称之为“一致性悖论”。
研究者以证人指认犯人为例研究了一致性悖论,发现在辨认嫌疑人过程中,系统偏差可能来自多种心理偏差,如警方给证人展示照片的方式、证人自身的个人偏见等。而研究者发现,哪怕是细小的偏差都会对最终的整体结果产生极大影响。具体来讲,即使在1%的辨认过程中施加偏差,如暗示某人是犯人,最终当3个以上的证人意见一致时,他们的意见就不再可靠。有趣的是,如果________________。那么其他证人正确的概率反而会大大增加。
为什么会这样?可以用数学中的贝叶斯分析来说明。以扔硬币为例:如果我们有一枚硬币,扔到正面的概率为55%,而非普通硬币的50%,只要扔的次数足够多,就会发现正面向上多于反面向上的次数,进而发现这个硬币是有问题的。换句话说,当我们看到投掷结果中正面向上的次数显著多于反面向上时,就会意识到出问题的是硬币,而非概率定理。同样,根据概率定理,很多证人同时得到一致结论的可能性极低,所以更有可能的是系统出了差错。
在警方组织的嫌疑人指认中,指认同一个人有罪的证人数目越多,这个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就越大。然而,这只适用于没有任何系统偏差存在的理想情况。实际情况中,当指认同一个人为犯人的证人数目增加到一个值以后,该嫌疑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反而会下降,最终与随机指认毫无差别,且系统偏差越大,概率下降得越早。比方说,如果你让证人完成一项较为容易的任务,比如从一堆香蕉中找出一个苹果,所有人都几乎不会出错,多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就可能出现,而指认犯人要比在一堆香蕉中找到苹果复杂得多。模拟显示,如果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高达48%,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证人同时指认一个人为犯人的概率就相当低了;但如果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多个证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也会提高。
在法律领域之外,一致性悖论还有很多用武之地,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加密技术。数据加密通常通过确认一个很大的数字是否为质数来进行,这个判断过程的错误率要达到非常低才行:低于2的负128次方才可以接受。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系统差错就是计算机故障。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宇宙射线会导致电脑将一个合数误认为质数,毕竟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只有10的负13次方——但要注意,这个概率要大于我们所要求的误差(2的负128次方),所以这类误差主导了整个过程的安全性。正因于此,加密协议所宣称的安全程度越高,实际的过程就越容易受计算机故障影响。
一致性悖论虽然听起来违背直觉,但研究者解释,一旦我们了解了足够的信息,就能理解它了。
根据本文,一致性悖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
日常工作中,如果一件事发展得太过顺利,我们总会隐隐觉得有哪里不对,这样的直觉是有道理的。澳大利亚和法国的研究者们最近在某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明了为什么当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同一个结果时,它反而可能有问题。他们将此称之为“一致性悖论”。
研究者以证人指认犯人为例研究了一致性悖论,发现在辨认嫌疑人过程中,系统偏差可能来自多种心理偏差,如警方给证人展示照片的方式、证人自身的个人偏见等。而研究者发现,哪怕是细小的偏差都会对最终的整体结果产生极大影响。具体来讲,即使在1%的辨认过程中施加偏差,如暗示某人是犯人,最终当3个以上的证人意见一致时,他们的意见就不再可靠。有趣的是,如果________________。那么其他证人正确的概率反而会大大增加。
为什么会这样?可以用数学中的贝叶斯分析来说明。以扔硬币为例:如果我们有一枚硬币,扔到正面的概率为55%,而非普通硬币的50%,只要扔的次数足够多,就会发现正面向上多于反面向上的次数,进而发现这个硬币是有问题的。换句话说,当我们看到投掷结果中正面向上的次数显著多于反面向上时,就会意识到出问题的是硬币,而非概率定理。同样,根据概率定理,很多证人同时得到一致结论的可能性极低,所以更有可能的是系统出了差错。
在警方组织的嫌疑人指认中,指认同一个人有罪的证人数目越多,这个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就越大。然而,这只适用于没有任何系统偏差存在的理想情况。实际情况中,当指认同一个人为犯人的证人数目增加到一个值以后,该嫌疑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反而会下降,最终与随机指认毫无差别,且系统偏差越大,概率下降得越早。比方说,如果你让证人完成一项较为容易的任务,比如从一堆香蕉中找出一个苹果,所有人都几乎不会出错,多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就可能出现,而指认犯人要比在一堆香蕉中找到苹果复杂得多。模拟显示,如果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高达48%,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证人同时指认一个人为犯人的概率就相当低了;但如果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多个证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也会提高。
在法律领域之外,一致性悖论还有很多用武之地,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加密技术。数据加密通常通过确认一个很大的数字是否为质数来进行,这个判断过程的错误率要达到非常低才行:低于2的负128次方才可以接受。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系统差错就是计算机故障。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宇宙射线会导致电脑将一个合数误认为质数,毕竟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只有10的负13次方——但要注意,这个概率要大于我们所要求的误差(2的负128次方),所以这类误差主导了整个过程的安全性。正因于此,加密协议所宣称的安全程度越高,实际的过程就越容易受计算机故障影响。
一致性悖论虽然听起来违背直觉,但研究者解释,一旦我们了解了足够的信息,就能理解它了。
根据本文,下列哪种情况中可能存在一致性悖论:
日常工作中,如果一件事发展得太过顺利,我们总会隐隐觉得有哪里不对,这样的直觉是有道理的。澳大利亚和法国的研究者们最近在某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明了为什么当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同一个结果时,它反而可能有问题。他们将此称之为“一致性悖论”。
研究者以证人指认犯人为例研究了一致性悖论,发现在辨认嫌疑人过程中,系统偏差可能来自多种心理偏差,如警方给证人展示照片的方式、证人自身的个人偏见等。而研究者发现,哪怕是细小的偏差都会对最终的整体结果产生极大影响。具体来讲,即使在1%的辨认过程中施加偏差,如暗示某人是犯人,最终当3个以上的证人意见一致时,他们的意见就不再可靠。有趣的是,如果________________。那么其他证人正确的概率反而会大大增加。
为什么会这样?可以用数学中的贝叶斯分析来说明。以扔硬币为例:如果我们有一枚硬币,扔到正面的概率为55%,而非普通硬币的50%,只要扔的次数足够多,就会发现正面向上多于反面向上的次数,进而发现这个硬币是有问题的。换句话说,当我们看到投掷结果中正面向上的次数显著多于反面向上时,就会意识到出问题的是硬币,而非概率定理。同样,根据概率定理,很多证人同时得到一致结论的可能性极低,所以更有可能的是系统出了差错。
在警方组织的嫌疑人指认中,指认同一个人有罪的证人数目越多,这个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就越大。然而,这只适用于没有任何系统偏差存在的理想情况。实际情况中,当指认同一个人为犯人的证人数目增加到一个值以后,该嫌疑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反而会下降,最终与随机指认毫无差别,且系统偏差越大,概率下降得越早。比方说,如果你让证人完成一项较为容易的任务,比如从一堆香蕉中找出一个苹果,所有人都几乎不会出错,多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就可能出现,而指认犯人要比在一堆香蕉中找到苹果复杂得多。模拟显示,如果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高达48%,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证人同时指认一个人为犯人的概率就相当低了;但如果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多个证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也会提高。
在法律领域之外,一致性悖论还有很多用武之地,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加密技术。数据加密通常通过确认一个很大的数字是否为质数来进行,这个判断过程的错误率要达到非常低才行:低于2的负128次方才可以接受。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系统差错就是计算机故障。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宇宙射线会导致电脑将一个合数误认为质数,毕竟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只有10的负13次方——但要注意,这个概率要大于我们所要求的误差(2的负128次方),所以这类误差主导了整个过程的安全性。正因于此,加密协议所宣称的安全程度越高,实际的过程就越容易受计算机故障影响。
一致性悖论虽然听起来违背直觉,但研究者解释,一旦我们了解了足够的信息,就能理解它了。
第5段中“正因于此”的“此”,指的是:
日常工作中,如果一件事发展得太过顺利,我们总会隐隐觉得有哪里不对,这样的直觉是有道理的。澳大利亚和法国的研究者们最近在某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明了为什么当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同一个结果时,它反而可能有问题。他们将此称之为“一致性悖论”。
研究者以证人指认犯人为例研究了一致性悖论,发现在辨认嫌疑人过程中,系统偏差可能来自多种心理偏差,如警方给证人展示照片的方式、证人自身的个人偏见等。而研究者发现,哪怕是细小的偏差都会对最终的整体结果产生极大影响。具体来讲,即使在1%的辨认过程中施加偏差,如暗示某人是犯人,最终当3个以上的证人意见一致时,他们的意见就不再可靠。有趣的是,如果________________。那么其他证人正确的概率反而会大大增加。
为什么会这样?可以用数学中的贝叶斯分析来说明。以扔硬币为例:如果我们有一枚硬币,扔到正面的概率为55%,而非普通硬币的50%,只要扔的次数足够多,就会发现正面向上多于反面向上的次数,进而发现这个硬币是有问题的。换句话说,当我们看到投掷结果中正面向上的次数显著多于反面向上时,就会意识到出问题的是硬币,而非概率定理。同样,根据概率定理,很多证人同时得到一致结论的可能性极低,所以更有可能的是系统出了差错。
在警方组织的嫌疑人指认中,指认同一个人有罪的证人数目越多,这个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就越大。然而,这只适用于没有任何系统偏差存在的理想情况。实际情况中,当指认同一个人为犯人的证人数目增加到一个值以后,该嫌疑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反而会下降,最终与随机指认毫无差别,且系统偏差越大,概率下降得越早。比方说,如果你让证人完成一项较为容易的任务,比如从一堆香蕉中找出一个苹果,所有人都几乎不会出错,多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就可能出现,而指认犯人要比在一堆香蕉中找到苹果复杂得多。模拟显示,如果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高达48%,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证人同时指认一个人为犯人的概率就相当低了;但如果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多个证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也会提高。
在法律领域之外,一致性悖论还有很多用武之地,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加密技术。数据加密通常通过确认一个很大的数字是否为质数来进行,这个判断过程的错误率要达到非常低才行:低于2的负128次方才可以接受。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系统差错就是计算机故障。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宇宙射线会导致电脑将一个合数误认为质数,毕竟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只有10的负13次方——但要注意,这个概率要大于我们所要求的误差(2的负128次方),所以这类误差主导了整个过程的安全性。正因于此,加密协议所宣称的安全程度越高,实际的过程就越容易受计算机故障影响。
一致性悖论虽然听起来违背直觉,但研究者解释,一旦我们了解了足够的信息,就能理解它了。
如果要论证在指证嫌疑人的过程中不存在一致性悖论,则需要补充下列哪一组证明:
①所有证人都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②所有证人都在犯罪现场看到了嫌疑人
③该名嫌疑犯在犯罪发生时的确在场
④该名嫌疑犯曾经犯过同样的罪行
⑤所有照片都体现出了嫌疑犯独有的外貌特征
⑥警察以同样方式对所有证人展示照片
日常工作中,如果一件事发展得太过顺利,我们总会隐隐觉得有哪里不对,这样的直觉是有道理的。澳大利亚和法国的研究者们最近在某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明了为什么当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同一个结果时,它反而可能有问题。他们将此称之为“一致性悖论”。
研究者以证人指认犯人为例研究了一致性悖论,发现在辨认嫌疑人过程中,系统偏差可能来自多种心理偏差,如警方给证人展示照片的方式、证人自身的个人偏见等。而研究者发现,哪怕是细小的偏差都会对最终的整体结果产生极大影响。具体来讲,即使在1%的辨认过程中施加偏差,如暗示某人是犯人,最终当3个以上的证人意见一致时,他们的意见就不再可靠。有趣的是,如果________________。那么其他证人正确的概率反而会大大增加。
为什么会这样?可以用数学中的贝叶斯分析来说明。以扔硬币为例:如果我们有一枚硬币,扔到正面的概率为55%,而非普通硬币的50%,只要扔的次数足够多,就会发现正面向上多于反面向上的次数,进而发现这个硬币是有问题的。换句话说,当我们看到投掷结果中正面向上的次数显著多于反面向上时,就会意识到出问题的是硬币,而非概率定理。同样,根据概率定理,很多证人同时得到一致结论的可能性极低,所以更有可能的是系统出了差错。
在警方组织的嫌疑人指认中,指认同一个人有罪的证人数目越多,这个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就越大。然而,这只适用于没有任何系统偏差存在的理想情况。实际情况中,当指认同一个人为犯人的证人数目增加到一个值以后,该嫌疑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反而会下降,最终与随机指认毫无差别,且系统偏差越大,概率下降得越早。比方说,如果你让证人完成一项较为容易的任务,比如从一堆香蕉中找出一个苹果,所有人都几乎不会出错,多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就可能出现,而指认犯人要比在一堆香蕉中找到苹果复杂得多。模拟显示,如果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高达48%,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证人同时指认一个人为犯人的概率就相当低了;但如果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多个证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也会提高。
在法律领域之外,一致性悖论还有很多用武之地,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加密技术。数据加密通常通过确认一个很大的数字是否为质数来进行,这个判断过程的错误率要达到非常低才行:低于2的负128次方才可以接受。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系统差错就是计算机故障。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宇宙射线会导致电脑将一个合数误认为质数,毕竟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只有10的负13次方——但要注意,这个概率要大于我们所要求的误差(2的负128次方),所以这类误差主导了整个过程的安全性。正因于此,加密协议所宣称的安全程度越高,实际的过程就越容易受计算机故障影响。
一致性悖论虽然听起来违背直觉,但研究者解释,一旦我们了解了足够的信息,就能理解它了。
文中有3处画线部分,将以下3句依次填入,顺序正确的是:
①每个证人都曾经被犯人劫持为人质
②证人中有一个人与其他人的意见不合
③证人们都只在犯人逃走时匆匆瞥了一眼
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科考破冰船已经正式开工。新船能在1.5米厚冰、0.2米厚雪的环境中以2~3节航速连续破冰行驶,还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能满足全球无限航区的航行需求。相比“雪龙”号,新船破冰能力有望提升三到四个级别。双向破冰,即船艏和船尾均可破冰,是新船的最大亮点。新船的船尾推进器装有两个大型吊舱,能原地360度自由转动,形成很强的冰层切削力。船体可转动180度,让船尾朝前,使尾部螺旋桨在海面下削冰并形成抽吸作用,直到把20多米厚的冰脊掏空。新船驾驶室为360度视野设计,这种机动性和灵活性使船更能适应极地环境。同时,新船的抗寒性也大幅提高,更重视低温环境下作业的防护。不仅有室外作业和脱险通道的防滑和加热处理、影响视线的窗户和室外摄像头的除冰防雨水功能,还有管道加热、机舱通风、保温处理和冷凝水排放等设计。新船绿色环保,采用了燃用轻质柴油的全电力推进系统,也满足国际上对氮氧化物排放的最高限值要求。
①之所以要建造新船,是因为现有的极地破冰船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科考需求。我国目前是一船多站的运营模式,每个航次“雪龙”号除了承担极地科学考察的任务外,还需承担给各科学考察站运送人员、补给等重要任务。②南北极夏季短暂,一艘船却要同时兼顾南、北极多项任务,海洋科考时间被大量压缩和挤占。新船的出现,将改变我国极地科考的作业模式。首先体现在延长科考作业的时间窗口。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基于考察船的极地科考工作是在极地的11月到下一年的3月之间进行,新船拥有更强的破冰能力和抗寒能力,可以更早进入极地,更晚离开。另一方面,新船将配备国际先进的海洋环境和地球物理调查装备,还将实现国际先进的极地海洋科学综合调查手段。新船进行了模块化设计,能根据不同的航次需求重新配置科学任务。以海洋水体环境调查为例,海洋科学研究中的重大发现几乎都是从长期观测中获得的,但劳动强度高、取样点少,而且容易受自然环境变化影响。新船配备的相关系统,不需要专门的工作时间来安排和投放工作,而是自动完成海表面的、随时随地的多要素连续自动测定,实现原位测量、实时显示和自动记录处理。
③新船预计2019年建成,将与“雪龙”号组成极地科考破冰船队。将通过专业定位和分工,使新船和“雪龙”号________________。“雪龙”号将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以后勤保障支撑为主,而新船将发挥其独特的综合极区海洋调查能力,以极区海洋科考调查作业为主。④未来,国家还要建设破冰能力更强的破冰船,最好能全年航行在冰区里,从而实现更多的应急救援和极地管理功能。
最适合作为本文标题的是:
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科考破冰船已经正式开工。新船能在1.5米厚冰、0.2米厚雪的环境中以2~3节航速连续破冰行驶,还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能满足全球无限航区的航行需求。相比“雪龙”号,新船破冰能力有望提升三到四个级别。双向破冰,即船艏和船尾均可破冰,是新船的最大亮点。新船的船尾推进器装有两个大型吊舱,能原地360度自由转动,形成很强的冰层切削力。船体可转动180度,让船尾朝前,使尾部螺旋桨在海面下削冰并形成抽吸作用,直到把20多米厚的冰脊掏空。新船驾驶室为360度视野设计,这种机动性和灵活性使船更能适应极地环境。同时,新船的抗寒性也大幅提高,更重视低温环境下作业的防护。不仅有室外作业和脱险通道的防滑和加热处理、影响视线的窗户和室外摄像头的除冰防雨水功能,还有管道加热、机舱通风、保温处理和冷凝水排放等设计。新船绿色环保,采用了燃用轻质柴油的全电力推进系统,也满足国际上对氮氧化物排放的最高限值要求。
①之所以要建造新船,是因为现有的极地破冰船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科考需求。我国目前是一船多站的运营模式,每个航次“雪龙”号除了承担极地科学考察的任务外,还需承担给各科学考察站运送人员、补给等重要任务。②南北极夏季短暂,一艘船却要同时兼顾南、北极多项任务,海洋科考时间被大量压缩和挤占。新船的出现,将改变我国极地科考的作业模式。首先体现在延长科考作业的时间窗口。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基于考察船的极地科考工作是在极地的11月到下一年的3月之间进行,新船拥有更强的破冰能力和抗寒能力,可以更早进入极地,更晚离开。另一方面,新船将配备国际先进的海洋环境和地球物理调查装备,还将实现国际先进的极地海洋科学综合调查手段。新船进行了模块化设计,能根据不同的航次需求重新配置科学任务。以海洋水体环境调查为例,海洋科学研究中的重大发现几乎都是从长期观测中获得的,但劳动强度高、取样点少,而且容易受自然环境变化影响。新船配备的相关系统,不需要专门的工作时间来安排和投放工作,而是自动完成海表面的、随时随地的多要素连续自动测定,实现原位测量、实时显示和自动记录处理。
③新船预计2019年建成,将与“雪龙”号组成极地科考破冰船队。将通过专业定位和分工,使新船和“雪龙”号________________。“雪龙”号将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以后勤保障支撑为主,而新船将发挥其独特的综合极区海洋调查能力,以极区海洋科考调查作业为主。④未来,国家还要建设破冰能力更强的破冰船,最好能全年航行在冰区里,从而实现更多的应急救援和极地管理功能。
“新船的出现,并不意味着‘雪龙’号要退出历史舞台。”填入文中哪处最为合适:
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科考破冰船已经正式开工。新船能在1.5米厚冰、0.2米厚雪的环境中以2~3节航速连续破冰行驶,还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能满足全球无限航区的航行需求。相比“雪龙”号,新船破冰能力有望提升三到四个级别。双向破冰,即船艏和船尾均可破冰,是新船的最大亮点。新船的船尾推进器装有两个大型吊舱,能原地360度自由转动,形成很强的冰层切削力。船体可转动180度,让船尾朝前,使尾部螺旋桨在海面下削冰并形成抽吸作用,直到把20多米厚的冰脊掏空。新船驾驶室为360度视野设计,这种机动性和灵活性使船更能适应极地环境。同时,新船的抗寒性也大幅提高,更重视低温环境下作业的防护。不仅有室外作业和脱险通道的防滑和加热处理、影响视线的窗户和室外摄像头的除冰防雨水功能,还有管道加热、机舱通风、保温处理和冷凝水排放等设计。新船绿色环保,采用了燃用轻质柴油的全电力推进系统,也满足国际上对氮氧化物排放的最高限值要求。
①之所以要建造新船,是因为现有的极地破冰船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科考需求。我国目前是一船多站的运营模式,每个航次“雪龙”号除了承担极地科学考察的任务外,还需承担给各科学考察站运送人员、补给等重要任务。②南北极夏季短暂,一艘船却要同时兼顾南、北极多项任务,海洋科考时间被大量压缩和挤占。新船的出现,将改变我国极地科考的作业模式。首先体现在延长科考作业的时间窗口。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基于考察船的极地科考工作是在极地的11月到下一年的3月之间进行,新船拥有更强的破冰能力和抗寒能力,可以更早进入极地,更晚离开。另一方面,新船将配备国际先进的海洋环境和地球物理调查装备,还将实现国际先进的极地海洋科学综合调查手段。新船进行了模块化设计,能根据不同的航次需求重新配置科学任务。以海洋水体环境调查为例,海洋科学研究中的重大发现几乎都是从长期观测中获得的,但劳动强度高、取样点少,而且容易受自然环境变化影响。新船配备的相关系统,不需要专门的工作时间来安排和投放工作,而是自动完成海表面的、随时随地的多要素连续自动测定,实现原位测量、实时显示和自动记录处理。
③新船预计2019年建成,将与“雪龙”号组成极地科考破冰船队。将通过专业定位和分工,使新船和“雪龙”号________________。“雪龙”号将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以后勤保障支撑为主,而新船将发挥其独特的综合极区海洋调查能力,以极区海洋科考调查作业为主。④未来,国家还要建设破冰能力更强的破冰船,最好能全年航行在冰区里,从而实现更多的应急救援和极地管理功能。
填入文中最后一段画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科考破冰船已经正式开工。新船能在1.5米厚冰、0.2米厚雪的环境中以2~3节航速连续破冰行驶,还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能满足全球无限航区的航行需求。相比“雪龙”号,新船破冰能力有望提升三到四个级别。双向破冰,即船艏和船尾均可破冰,是新船的最大亮点。新船的船尾推进器装有两个大型吊舱,能原地360度自由转动,形成很强的冰层切削力。船体可转动180度,让船尾朝前,使尾部螺旋桨在海面下削冰并形成抽吸作用,直到把20多米厚的冰脊掏空。新船驾驶室为360度视野设计,这种机动性和灵活性使船更能适应极地环境。同时,新船的抗寒性也大幅提高,更重视低温环境下作业的防护。不仅有室外作业和脱险通道的防滑和加热处理、影响视线的窗户和室外摄像头的除冰防雨水功能,还有管道加热、机舱通风、保温处理和冷凝水排放等设计。新船绿色环保,采用了燃用轻质柴油的全电力推进系统,也满足国际上对氮氧化物排放的最高限值要求。
①之所以要建造新船,是因为现有的极地破冰船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科考需求。我国目前是一船多站的运营模式,每个航次“雪龙”号除了承担极地科学考察的任务外,还需承担给各科学考察站运送人员、补给等重要任务。②南北极夏季短暂,一艘船却要同时兼顾南、北极多项任务,海洋科考时间被大量压缩和挤占。新船的出现,将改变我国极地科考的作业模式。首先体现在延长科考作业的时间窗口。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基于考察船的极地科考工作是在极地的11月到下一年的3月之间进行,新船拥有更强的破冰能力和抗寒能力,可以更早进入极地,更晚离开。另一方面,新船将配备国际先进的海洋环境和地球物理调查装备,还将实现国际先进的极地海洋科学综合调查手段。新船进行了模块化设计,能根据不同的航次需求重新配置科学任务。以海洋水体环境调查为例,海洋科学研究中的重大发现几乎都是从长期观测中获得的,但劳动强度高、取样点少,而且容易受自然环境变化影响。新船配备的相关系统,不需要专门的工作时间来安排和投放工作,而是自动完成海表面的、随时随地的多要素连续自动测定,实现原位测量、实时显示和自动记录处理。
③新船预计2019年建成,将与“雪龙”号组成极地科考破冰船队。将通过专业定位和分工,使新船和“雪龙”号________________。“雪龙”号将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以后勤保障支撑为主,而新船将发挥其独特的综合极区海洋调查能力,以极区海洋科考调查作业为主。④未来,国家还要建设破冰能力更强的破冰船,最好能全年航行在冰区里,从而实现更多的应急救援和极地管理功能。
文中第2段举海洋水体环境调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
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科考破冰船已经正式开工。新船能在1.5米厚冰、0.2米厚雪的环境中以2~3节航速连续破冰行驶,还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能满足全球无限航区的航行需求。相比“雪龙”号,新船破冰能力有望提升三到四个级别。双向破冰,即船艏和船尾均可破冰,是新船的最大亮点。新船的船尾推进器装有两个大型吊舱,能原地360度自由转动,形成很强的冰层切削力。船体可转动180度,让船尾朝前,使尾部螺旋桨在海面下削冰并形成抽吸作用,直到把20多米厚的冰脊掏空。新船驾驶室为360度视野设计,这种机动性和灵活性使船更能适应极地环境。同时,新船的抗寒性也大幅提高,更重视低温环境下作业的防护。不仅有室外作业和脱险通道的防滑和加热处理、影响视线的窗户和室外摄像头的除冰防雨水功能,还有管道加热、机舱通风、保温处理和冷凝水排放等设计。新船绿色环保,采用了燃用轻质柴油的全电力推进系统,也满足国际上对氮氧化物排放的最高限值要求。
①之所以要建造新船,是因为现有的极地破冰船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科考需求。我国目前是一船多站的运营模式,每个航次“雪龙”号除了承担极地科学考察的任务外,还需承担给各科学考察站运送人员、补给等重要任务。②南北极夏季短暂,一艘船却要同时兼顾南、北极多项任务,海洋科考时间被大量压缩和挤占。新船的出现,将改变我国极地科考的作业模式。首先体现在延长科考作业的时间窗口。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基于考察船的极地科考工作是在极地的11月到下一年的3月之间进行,新船拥有更强的破冰能力和抗寒能力,可以更早进入极地,更晚离开。另一方面,新船将配备国际先进的海洋环境和地球物理调查装备,还将实现国际先进的极地海洋科学综合调查手段。新船进行了模块化设计,能根据不同的航次需求重新配置科学任务。以海洋水体环境调查为例,海洋科学研究中的重大发现几乎都是从长期观测中获得的,但劳动强度高、取样点少,而且容易受自然环境变化影响。新船配备的相关系统,不需要专门的工作时间来安排和投放工作,而是自动完成海表面的、随时随地的多要素连续自动测定,实现原位测量、实时显示和自动记录处理。
③新船预计2019年建成,将与“雪龙”号组成极地科考破冰船队。将通过专业定位和分工,使新船和“雪龙”号________________。“雪龙”号将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以后勤保障支撑为主,而新船将发挥其独特的综合极区海洋调查能力,以极区海洋科考调查作业为主。④未来,国家还要建设破冰能力更强的破冰船,最好能全年航行在冰区里,从而实现更多的应急救援和极地管理功能。
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最突出的创新之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