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历类研究生入学专硕教育学->述评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

述评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1)“教育性教学”原则是指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的原则。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系统地提出并论证了“教育性教学”的思想,把教学作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手段。赫尔巴特认为,知识和道德有着直接和内在的联系。所以道德教育只有通过教学才能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也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在他看来,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因而,要通过教学传授知识,形成各种道德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养成各种品德。教学的目的要与整个教育目的保持一致,教学的最高目的在于养成德行。为了这个目的,教学要培养多方面兴趣,改变个性。多方面兴趣也因此具有道德的力量。(2)在赫尔巴特以前,教育家们通常是把道德教育和教学分开进行研究的,教育和教学通常被规定了各自不同的任务和目的。在这个问题上,赫尔巴特的突出贡献在于,运用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具体阐明了教学和教育之间存在的内在的本质联系,使道德教育获得了坚实的基础,其思想有其合理性。但是,他又把教学完全从属于教育,把教育和教学完全等同起来,具有机械论的倾向。因为除了教学之外,道德教育还有其他多种途径,尤其是道德实践。(3)我国目前的学校德育常常用思想教育课、政治教育课等直接的道德教育途径进行着一切德育。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德育将活动性、实践性、情境性很强的道德教育,变成了机械的、僵化的知识教育,课堂上教道德知识,课后学生背道德知识,最后考道德知识,其结果自然常常培养出来的有较高道德知识的人,而不一定是真正具有美德品质的人。其实,孔子早就提出,道德评价不仅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可见,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学校德育是不合理的,不能满足真正的德育要求和目标。所以,从我国目前道德教育实施的情况来看,要科学、合理地认识和运用“教育性教学”理论。

更新时间:2021-12-24 22:44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