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历类研究生入学专硕教育学->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不仅整个身心表现出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也是如此。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身体、心理的发展都呈现出相对独立的前后衔接的阶段。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不能“揠苗助长”、“凌节而施”,否则,欲速则不达。(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是指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生理、心理的发展不是同步进行的,在某一年龄阶段有些方面的发展可能比较快,而另一方面的发展可能比较慢,呈现出不均衡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是不均衡的;另一方面,在同一时期,身心不同方面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是由生物个体的成熟规律造成的。成熟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与学习的关系是很大的。个体在某一方面的某种成熟程度,表明了它在客观上具备了在该方面接受教育和进行学习的可能性。关键期是就成熟与教育的关系而言的,抓住关键期,就能使教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研究不同时期个体成熟状况及其特征,了解成熟期,抓住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积极促进青少年身心迅速健康地发展。(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人在身心发展阶段、发展顺序和每一阶段变化过程及速度等方面大体上是相同的,具有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环境、教育或其他条件的不同,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人,其发展水平又是有差异的,具有可变性。可变性是绝对的,稳定性则是相对的。身心发展方面的显著变化要以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状态为条件,不可逾越。人的身心发展的这一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掌握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并依此确定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还应重视学生身心发展的可变性,挖掘每个个体的发展潜力,改变僵死的教学模式,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发展。(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由于遗传、环境及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即使在同一年龄阶段,不同个体之间身心发展也存在着个别差异,人的身心发展的这一特点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各自的发展背景和水平,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5)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其次,人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也具有互补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首先面对全体学生,特别是生理或心理技能方面有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起信心,相信他们可以通过某方面的补偿性发展达到一般正常人的水平;其次,要帮助学生善于发挥优势,长善救失,通过自己精神力量的发展达到身心的协调。

更新时间:2021-12-05 16:10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