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历类研究生入学专硕教育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①使学生不断地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②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③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他们的身心健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2)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①小学低年级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喜悦;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②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积极面对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形成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参与活动的能力。③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面对挫折的忍受能力。④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培养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获得情感体验;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方向的选择和准备;正确认识自己人际关系的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的反应和体验;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更新时间:2021-12-12 07:50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