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历类研究生入学专硕教育学->华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精选

华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精选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12-27 08:36

扫码用手机做题

试卷预览

1 问答题 1分

简述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868年,日本建立了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执政的天皇明治政府,实施了一系列 的改革政策,史称“明治维新”,其中也包括对教育的改革。 (1)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文明开化”和“和魂洋才”。 (2)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1871年,日本在中央设立文部省.主管全国的 文化教育事业; 1872年,颁布《学制令》,在确立教育领导体制的基础上, 制定学校教育体制。规定全国实行中央从权式的大学区制。 @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中学分为寻常中学和高等中学两类,分别承担就业和升学的任务。 @努力发展高等教育,建立东京人学(后改称东京帝国大学)。此外主要的大学还有福泽谕吉创办的庆应义塾(后改为从应大学)和早稻田大学。明治政府不惜重金聘请西方国家的技术专家和教帅米I l本l作,升派悄学生出国留学。

2 问答题 1分

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一生都在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及教育理论的研究,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威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主要是从教育的本质论、教育目的论、课程论和教学方法观这几个方面论述的。(1)教育本质论。在杜威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①教育即生长。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是以本能为核心的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机能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杜威批评传统教育无视儿童内部的本能与倾向,只是从外部强迫他们学习成人的经验,教育成为一种“外来的压力”,他明确提出了以儿童为教育中心的主张。②教育即生活。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根据“教育即生活”这一原则,杜威又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教育原则——“学校即社会”,明确提出应把学校创造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从而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生活的人。③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评价:杜威的这些观点在当时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的情况下,有利于教育参与生活,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传统教育中只教死知识的书本教学形成了有力的冲击,但是把获得主观经验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这是错误的。(2)教育的目的。基于教育即生长、生活,即经验不断改造的理论,杜威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外在目的的。他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评价:杜威指责“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是一种外在的、虚伪的目的。杜威不是一般的教育无目的论者。他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中的具体目的,当然,他很难把教育的内在目的与教育的社会性目的统一起来。(3)课程与教材。①批判传统课程。他认为传统课程在智育方面极度贫乏,教材中充斥着许多呆板而枯燥无味的东西,阻滞了儿童的生长。②教材心理学化。儿童获取的知识应当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让儿童从做中学。③从做中学。杜威认为,应为学生设置适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在“做”中习得经验,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评价:杜威认识到传统课程的弱点,主张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教材的编写更是要注重学生心理水平,教材心理学化进一步将教育和心理学相结合,使我们的课程编写更有科学依据。杜威强调的从做中学对于传统的静坐学习也是有启发和进步意义的,但是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强调直接经验,却忽视了间接经验的学习。(4)思维与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课程上杜威提倡“从做中学”,在思维方法上他提倡反省思维,意思是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5)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反对个人至上论和社会至上论,反对将社会与个人割裂开来,认为个人的充分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社会的进步又可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他反对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和竞争的旧个人主义,而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强调社会责任和理智作用的新个人主义。道德教育应该是社会性的,道德教育应该在社会性的情境中进行而不是停留在口头说教。道德教育应该有社会性的情境、社会性的内容和社会性的目的。学校生活、教材、教法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评价:杜威非常重视学校对学生优良思维习惯的培养,他认为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杜威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地活动、积极地思维,并注意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这是很有见地的,为“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但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带有盲目性、摸索性的“做”的基础上,这是不科学的,不符合教与学的规律。综上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儿童中心”,以“从做中学”的方式开展的,形成了以生长为教育目的、以活动为课程、以反省思维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这样一个实用主义的教学思想体系,提倡教育的实用性,固然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然而,上面分析中所说到的关于杜威思想的一些不足和矛盾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3 问答题 1分

论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了解和研究学生。这是教育学生、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必要条件。了解学生 集体情况是在了解学生个人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的。 (2)教导学生学好功课。一般来说,教师要注意教导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态度;还要加 强学习纪律教育,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3)组织班会活动。班会的内容和形式应该多样化、有计划,班会的内容还要很吸引学生,能调动全班同学的兴趣。 (4)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这些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志趣才能, 丰富学生的生活非常有用,但是也要严格要求学生遴守学校制度和纪律,自觉抵制不良思想风气的侵蚀。 (5)组织学生的劳动。班主任在劳动前要做好劳动准备、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在劳 动过程中,要进行教育工作。劳动过后,要进行总结工作,并展示班级学生的劳动成果。 (6)通过家访建立家校联系。班主任应该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学生,这是 教师与家长互相协作,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7)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只有班主任将来自各方面的要求进行统一,形成教育 合力,才会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作川。 (8)评定学生操行。操行评定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方法,给学生评语时,要 实事求是,抓主要问题,有针对性,能反映学牛思想品德的发展趋势和全面表现。 (9)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班主任工作内容广、工作内容多、连续性强,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总结中不断提升自己,获取教师职业更大的发展

4 问答题 1分

简述教师的义务。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履行教学职责的义务。 (2)对学生进行有益教育的义务。 (3)关心、爱护、尊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义务。 (4)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义务。 (5)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义务。 (6)不断提商自身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义务。

5 问答题 1分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首先,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人能够适应不同的劳动需求。没有劳动,社会和个人都不可能存在,更谈不上发展。其次,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劳动分工中,劳动者智力与体力相分离的片面发展。全面发展的人将是体力与智力劳动相结合,体力与智力上能够协调发展的人。最后,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各种才能、志趣、道德和审美能力的充分发展,即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个性领域的发展是“真正自由的王国”,个人从事自由活动的时间不断扩大,人的个性因此得到自由发展。(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①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的。人的发展不是由人的意志和愿望决定的,也不是人性的自我发展,人的发展是被整个社会的发展所决定的。②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直接针对人的片面发展的事实提出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全面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指出了个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分工。劳动的分工是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种进步的现象,它对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分工的日趋精细,人的片面发展的程度也愈益加深,由于劳动成了一种毫无内容的机械运动,加之工人又被长期固定在某一操作上,因而这种劳动不仅造成了工人智力的荒废,同时也造成了工人身体的畸形。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里指出过:“它产生了特长和专业,同时也产生职业的痴呆。”③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现代大工业生产不仅提出了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性,而且也提供了可能性。首先,大工业生产依靠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劳动者通过学习掌握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整个生产系统成为可能;其次,大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为缩短劳动时间、减轻劳动强度,使劳动者有可能学技术、学文化、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④实现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可以看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特征是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如何来实现这一理想呢?唯一的方法是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不是机械的教育与劳动的相加,它的内涵包括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与用的结合,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的结合等。

6 问答题 1分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自然教育理论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其核心是“归于自然”,即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也就是自然教育、人为教育、事物教育。我们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卢梭所说的“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结果只会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教师的作用只是防范不良环境的影响,是消极的,不是积极的,因而他常提及“消极教育”。(2)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①不受传统(等级、阶段、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发展。②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③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担社会责任。④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3)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①正确看待儿童,这是自然教育的一个必要前提。②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遵循自然天性的教育。成人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4)自然教育的实施。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卢梭提出,教育者要按照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进行教育。第一阶段,在婴儿期(0~2岁),主要是进行体育。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因为健康的体魄是智慧的基础,是儿童接受自然的教育的条件。第二阶段,儿童期的教育(2~ 12岁),又称“理智睡眠期”,主要进行儿童感官的训练并继续发展身体。要求对这一阶段的儿童进行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训练。可以用“自然后果法”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第三阶段,在少年期(12~15岁),主要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第四阶段,在青年期(15~20岁),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5)对自然教育的评价:卢梭的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是高度尊重儿童的天性,倡导的是自然主义和儿童本位主义的教育观,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他系统地论述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路,提倡性善论,反对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在教育目的上主张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自然人”,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合理要求。他还详细地分析了不同时期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并据此探讨了教育内容。卢梭论证了自然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如:他分析了儿童身体健康教育;重视感觉教育的价值,并论述了感觉教育的要求和方法;反对古典主义和教条主义,倡导学习真实和有用的知识;反对“填鸭式”的教育,提倡启发式的教育;主张直观教学;反对向儿童灌输道德教条,要求养成符合自然发展的品德等。这些观点既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发展,也反映了近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卢梭的教育学说包含着相当激进的思想,充满了新兴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精神,在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其具有解放人们思想的重要意义。有人称,卢梭在教育界发动了一场哥白尼式的大革命,他把儿童放在教育过程的中心,认为儿童有一种潜在的发展可能,而教育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使其充分地实现这种可能性。同时卢梭奠定了实用主义哲学和进步教育的理论基础,对欧美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虽说卢梭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他本身也是一位备受争议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也有不足之处:对儿童天性的看法过于理想化,过分强调儿童在活动中的自然成长,忽视社会的影响和人类文化传统的教育作用;过高估计儿童的直接经验,忽视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

7 问答题 1分

孔子的教育方法。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孔子认识到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教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学的过程,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位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主张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对他们做出准确的评价,并且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启发诱导。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孔子认为无论是培养道德还是学习知识,都要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反对机械学习,提倡启发式教学。 (3)学、思、行并重。“学而知之”是孔子进行教学的主导思想,学是求知的途径,也是唯一手段。孔子还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学是手段不是目的,行才是终极目的,行比学更重要。由学而思而行,是孔子探索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教育过程,与人的一般认识过程基本符合。 (4)提出了训练学生的思考方法。①“由博返约”,意思是博学以获得较多的具体知识,返约是在对具体事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形成基本的原理、原则和方法。②“叩其两端”: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注意到事物的对立面,合乎辩证法。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实意义结合目前教学实际情况论述,言之成理即可。)

8 问答题 1分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及其阶段;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作用的大小不同,随着个体不断地发展,遗传素质 的作用会日益减弱。(2)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具体体现为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之间的相互作用,蕴涵着人的多种多样的发展可能性。环境的给定性指由自然、历史以及前人、他人为儿童个体所创设的环境,它对于儿童来说是客观的、先在的、给定的。人具有能动性,可以去选择环境、适应环境、还可以去创造环境。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一个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环境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但是我们不能过分地夸大环境的作用。(3)能动性是决定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个体的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4)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因为知识具有认识价值、能力价值、陶冶价值和实践价值。学生通过学习获取知识,认识事物特性,也就有了通过社会实践改造事物的可能性。总之,只有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相互作用才能充分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并且,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9 问答题 1分

杜威教育思想的贡献与影响。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相关内容。 ①批判传统课程。杜威强烈反对传统教育所使用的以既有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和教材,他认为传统课程在智育方面极度贫乏,教材中充斥着许多呆板而枯燥无味的东西。杜威指出,把那些“早已准备好了的教材”强加给儿童,是“违反儿童的天性”的,多种多样的学科课程只会将儿童统一而完整的生活经验加以割裂和肢解,从而阻滞了儿童的生长。 ②教材心理学化。他认为教材应该和儿童充满活力的经验相联系,根据这些原则,他提出“教材心理化”,儿童获取的知识应当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让儿童从做中学。 ③从做中学。对于教学和课程,杜威的基本原则是“从做中学”,他把这一原则贯穿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等各个方面。杜威认为,应为学生提供“设备相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在“做”中习得经验,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2)现实意义。 杜威认识到传统课程的弱点,主张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教材的编写更是要注重学生心理水平,教材心理学化进一步将教育和心理学相结合,使我们的课程编写更有科学依据。同时,杜威强调的做中学对于传统的静坐学习也是有启发和进步意义的,这与我们新课改中所提倡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思想具有一致性。但是,杜威将传统的学科课程一概否定,仅仅满足于活动课程和个人的经验,这是不科学的,这种做法最终导致了美国教育质量的落后。因此,我们在实际的课程编制的过程中,应该将教材的知识逻辑和心理逻辑相结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该以学科课程为主,保证学生可以学到系统的、科学的文化知识,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以活动课程作为辅助,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10 问答题 1分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①使学生不断地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②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③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他们的身心健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2)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①小学低年级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喜悦;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②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积极面对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形成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参与活动的能力。③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面对挫折的忍受能力。④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培养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获得情感体验;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方向的选择和准备;正确认识自己人际关系的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的反应和体验;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