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晋升策略应采取的措施包括()。
一种良好的晋升策略,除了注意上述各个方面之外,还必须完善以下配套的措施:
1.管理者应该强调企业的内部晋升政策。即一旦出现晋升机会,管理者会首先考虑从内部晋升来填补空缺,而不是试图通过外部招聘来填补,这是对企业内现有员工的一一种有效的激励制度。如果企业必须通过外部招聘来填补某一空缺,应该在事先进行公告。
2.鼓励直线经理和主管允许有能力的员工离开自己所负责的部门。许多直线经理和主管出于本位主义的考虑,常常会在这些员工离开本企业时故意设置障碍,应该教育他们从企业的大局出发,为其他兄弟企业输送人才。
3.建立并完善企业工作岗位分析评价与分类的制度,通过工作岗位分析,明确员工的职责范围、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工作标准,绘制岗位晋升路线图,使每个员工都清楚地知道,本岗位员工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经验和专业技能,以顺利地晋升到更高一级的岗位。企业也应当尽可能地创造条件,重视企业员工培训开发体系的建没,加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不断增强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帮助员工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工作。
4.企业定期公布内部聘任岗位空缺的情况。这样对该空缺岗位有兴趣的员工都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申请。如果有可能,在某类岗位实际出现空缺之前就可以对此类岗位空缺做出预告,并对候选人进行筛选,尽量减少岗位空缺可能带来的损失。
5.采用有效措施克服并防止员工晋升中的歧视行为。企业在晋升策略上,除了应强调以员工的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等为标准之外,还必须注意避免员工晋升歧视行为的出现。这种歧视包括因为性别、种族、国籍、宗教等因素在员工晋升中出现的各种歧视行为。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由于劳动人事立法执法体系比较健全完善,企业中出现的各种对员工的歧视行为都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发达围家的企业,就像在招聘中必须很小心地避免歧视行为一样,也尽可能采取必要措施避免在员工晋升中出现各种歧视的行为,有许多企业在这方面的诉讼中败诉,这不仅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很大损失,而且也严重地损害了企业的公众形象。在我国,尽管在劳动法律法规中也有反歧视的原则性规定,但是这些规定相对来说还缺乏明确具体的实施细则,因此,在实践中,相关的法律诉讼也比较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员工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在招聘、晋升等方面的权利,因此,应当引起企业经营管理者对此类问题的关注。
6.企业员工晋升过程的正规化。为了充分发挥内部晋升制的激励作用,企业应当克服员工晋升非正规化的倾向。据调查,目前许多企业仍然依靠非正式的渠道来晋升员工,对是否存在空缺岗位以及空缺岗位的任职资格和标准是什么,往往是保密的,因此,晋升岗位者往往是由企业的主要管理者从他们所认识的员工中或者从曾经留给他们特殊印象的员工中挑选。这种非正规化的晋升行为,不但不能发挥晋升的激励作用,还会带来一系列涣散组织的负面影响。
企业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应当确立正确的员工晋升政策,完善员工晋升的工作程序,将企业员工晋升过程纳入正规化、规范化的轨道。
请简述企业实施人员招聘的基本程序和步骤?(18分)
某公司是一家电器销售公司,公司成立十余年来,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了当地行业的龙头企业,这家公司经营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十分重视员工薪酬信息的管理统计与分析,并能及时设计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薪酬调查问卷,使员工能够清晰的了解自己在公司中的地位与价值,并利用薪酬的激励机制,将公司与员工之间的经济利益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公司与员工结成利益关系的共同体,从而促进公司的不断发展。
根据以上案例,请回答如下问题:
(1)采集薪酬信息的方法有哪些。(9分)
(2)薪酬调查问卷设计的要求有哪些。(9分)
2000年1月2日,张某到A公司应聘,并于当日与A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该合同于2002年1月1日期满。签订合同当日,张某被A公司派到B商场工作,与B商场签订了借聘协议,确定了借聘关系。至2001年7月6日之前,张某一直在B商场工作,由B商场对其管理并支付工资。2001年7月6日,B商场以张某违反商场的劳动纪律(即一个月内迟到两次)为由,与张某解除了借聘关系,同时,B商场口头告知张某,A公司也以相同的理由与其解除了劳动合同。经查,张某确实在一个月内迟到两次,但不构成严重违反A公司劳动纪律而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1)A公司和B商场的做法是否合法?(9分)
(2)张某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9分)
2008年1月18日,某航空公司湖北分公司与张某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合同期限到法定退休年龄之日止。年仅22岁的张某终于实现其蓝天梦,心情无比激动,工作努力。公司出资对张进行专业培训,先后将他送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等单位进行培训,交费172万余元。2011年7月24日,张某突然向航空公司提出辞职申请。4天后,航空公司出具书面复函,认为张某提出的辞职原因及理由不充分,经公司研究决定不同意其辞职。此后,双方协商数次,未能达成一致,公司未安排张某飞行任务。8月25日后,张某再未上班。航空公司提起诉讼,认为张某单方面解除合同属违约行为,要求其支付违约金、培训费,损失共计350余万元。宝桥法院审理后认为,张某递交辞职报告于1个月后正式离职,其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航空公司要求张某赔偿培训费用的请求合情合法。张某被判赔违约金154万元,双方解除劳动合同,航空公司转出张某的飞行档案。
请用所学知识评析该案例。
某公司10月招聘员工,明确要求中专以上学历,并要求应聘者如实填写个人情况表,如有隐瞒,一经发现立即辞退,解除劳动合同。赵某和王某是中学同学,赵某中专未毕业,但托人领取了某中专的毕业证;王某是大专毕业,她们同时被公司录用。该单位与她们签订了劳动合同,期限为8年,试用期半年。二人在试用期工作都很认真。次年2月,公司发现赵某的中专毕业证是伪造的,要解除与赵某的劳动合同,赵某称自己已怀孕,并持有医院证明,单位并不理会,解除了赵某的劳动合同。同月,王某经常出现呕吐、恶心、全身不适等症状,经医院诊断为“妊娠反应”。王某持医院开具的证明到公司请假。公司认为王某在应聘时没有如实填写个人情况登记表,隐瞒了自己怀孕的事实,欺骗公司,也解除了王某的劳动合同。3月,赵某和王某以怀孕期间公司不能解除劳动合同为由向劳动争议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
请问该公司的行为是否正当合法为什么
某公司是国内一家民营医药企业,为应对新产品上市导致的人员紧缺,在全国各地招聘了60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使这些新员工尽快适应工作,该公司人力资源部对这些新员工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岗前培训,培训的内容以“任务与要求”、“权利与义务”为主,培训结束后还发给每人一本员工手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不到一个月内,就有20多名新员工纷纷辞职。问及他们辞职的理由,有的人认为,该公司给予他们的薪酬还可以,只是工作压力大;有的人则认为,对销售工作心中没底,又没有老员工带,什么都靠自己摸索,工作难度太大了。
请结合本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公司的岗前培训存在哪些问题?(10分)
(2)企业在组织岗前培训时应按什么步骤进行?(11分)
李琦于去年10月份看到某文印厂的招聘启事:本厂招用劳动合同制排版工人10人,男女不限,年龄在23周岁以下,双眼裸眼视力为5.0以上。李琦患有视神经萎缩,裸眼视力只能达到4.6,而且不能矫正。为了找工作,李琦找人开具了视力为5.0的虚假证明。文印厂根据证明与李琦于2014年11月1日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合同中明确规定试用期为6个月。李琦入厂后由于其视力达不到工作要求,经其排版的清样错误多,质量和效率与同期进厂工人的差距很大。经说服教育,李琦不得不到医院复查。经查证,李琦视力在招工以前即为4.6,与招聘启事中要求的视力不符。2015年3月1日,文印厂通知李琦解除劳动合同,限4月10日前离开工厂。李琦认为,文印厂与自己签订了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行为,不同意解除劳动合同,并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
您认为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将如何裁决?为什么?(20分)
某公司是一家高科技生产企业,由于公司规模的持续扩张和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现有在岗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已无法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为此,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发展需求,不但重新修订了现有岗位的任职资格条件和要求,还准备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培训需求分析,以使人力资源与公司发展需求相匹配。
请结合本案例,分析说明:
(1)员工培训需求分析一般应包括哪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应重点分析哪些内容?(9分)
(2)企业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可采用哪些分析方法?(9分)
2004年初,张某应聘到ABC公司,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5年的协议。双方约定了张某在服务期内不得以任何借口离开公司;如因私脱离公司,应按其本人工资收入的300%支付违约金,并赔偿经济损失8万元。此后,ABC公司为张某办理了人才引进等相关手续,并支付招聘服务费8000元。
2005年2月1日,张某向公司递交辞职报告。辞职未获得批准。此后张某一直工作至2005年7月2日,ABC公司支付其工资至7月底。2005年8月,张某向公司递交了请假条,就一直未上班。ABC公司多次通知其上班未果,于2005年9月1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张某支付违约金6260元,赔偿损失8万元,并返还代缴的社会保险费中张某个人应承担的部分。
请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对本案进行剖析?
某房地产集团下属一家物业经营管理公司。成立初期,该公司非常注重管理的规范化和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制定了一套科学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公司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大,该公司的经营业绩却不断滑坡,客户的投诉也不断增加,员工的工作失去了往日的热情,出现了部分技术、管理骨干离职,其他人员也出现不稳定的征兆。
经过对公司内部管理的深入了解和诊断,发现问题出在公司的薪酬系统上:关键的技术骨干员工的薪酬水平明显低于市场水平,对外缺乏竞争力;公司的薪酬结构也不尽合理,从而导致技术骨干和部分中层管理人员流失。针对这一具体问题,该公司进行了薪酬市场调查分析,并对公司原有薪酬制度进行调整,制定了新的与企业战略和组织架构相匹配的薪资方案,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公司发展又开始恢复良好的势头。
请问该公司员工流失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够获得什么启示?(1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