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迅的大量杂文中可以看出,他确实把“所读的书活起来”了,因此常常能够揭示要害,看出实质。例如历来被认为是田园诗人的陶渊明,当有的文章宣扬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泯灭一切忧喜”的“静穆”,并且举出陶渊明“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的时候,鲁迅针锋相对地指出:“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而且说明“历来的伟大的作者,是没有一个‘浑身是静穆’的”。
下面所列陶渊明诗句中符合鲁迅观点的是:
第一步,分析文段,找到鲁迅论述“陶渊明”的关键信息。信息出现在第三行,分析可知,“静穆”是指泯灭一切忧喜。有人认为陶渊明浑身都是“静穆”,是因为其退隐田园,看淡功名。而鲁迅反对这种观点,指出陶渊明不是浑身“静穆”,即陶渊明并非完全泯灭功名心理。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荆轲奇功不建的惋惜,表现了陶渊明不“静穆”的一面,与鲁迅观点相符。
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 )
运用奖励和惩罚,是德育工作的( )
晏阳初三大教育方式中,学校式教育不包括( )
首先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论证的是( )
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 )
现实主义与跨国主义对国家利益的阐释认为,在当代,对任何主权国家来说,其利益应包括()
“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奋斗的目标。
最为经济且最为便利的直观教学手段是( )
我国是()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以下重要事件中直接导致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