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10-09 08:14
扫码用手机做题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了生命观念(a)、科学思维(b)、科学探究(c)和社会责任(d)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某教 师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中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能够为常见生态系统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②能够根据生态系统各种成分和结构的关系,尝试制作生态瓶 ③能运用物质和能量输入和输出平衡的原理,认识具体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 ④能运用反馈调节的原理,判断不同生态系统维持其稳定性的相对能力 上述目标和所反映的核心素养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本题解析: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 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 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 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科学 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 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做出理性解释 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根据上述概念,可找出对应关系:教学目标①是基于对“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参与社会事务,反映的是“社会责任”;教学目标②中的“尝试制作生态瓶”属于探究性实验,反映的是“科 学探究”;教学目标③属于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反映的是“生命观念”;教学目标④属于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映的是“科学思维”。
下列有关新物种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本题解析: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三个环节: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 供原材料(物种形成的内因);②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物种形成的外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是生物进化的标志;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地理隔离是同种生物由于地 理上的障碍而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不同物种之间因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 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综上所述,A、B、D 三 项说法错误,C 项说法正确。
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是( )。
本题解析:
生产者包括可以进行光能合成或化能合成的生物。A 项,蘑菇是真菌,属于分解者;马铃薯和菠菜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B 项,酵母菌是真菌,属于分解者;水绵是藻类的一种,属于生产者;棉 铃虫是一种蛾的幼虫,属于消费者。C 项,硝化细菌利用 NH3和 HNO2氧化所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 苔藓、黑藻分别是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属于生产者。D 项,大肠杆菌、乳酸菌、蚯蚓都属于分解者。
细胞中的核糖体通常不是单独执行功能,而是构成多聚核糖体(图 )。研究表明,动物胚胎卵裂期细胞中多聚 核糖体的百分比明显增高。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本题解析:
核糖体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脱水缩合,A 项正 确。卵裂期的细胞分裂旺盛,而分裂问期主要进行 DNA 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所以,卵裂期需要合成大量的蛋白 质,B 项正确。一般来说,mRNA 链越长,上面可附着的核糖体数量也就越多,C 项正确。多聚核糖体只是让很多核 糖体可以一起工作,以增加蛋白质的合成效率,每条肽链还是只能由一个核糖体来完成,其合成所用时间并没有缩 短,只是提高了肽链合成的效率,D 项错误。
某双链 DNA 分子中,C 占碱基总数的 28%,其中一条链中的 A 占 DNA 碱基总数的 10%,那么另一条链中的 A 占 DNA 碱基总数的( )。
本题解析:
DNA 分子中,A(腺嘌呤)与 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与 C(胞嘧啶)配对,A+G=T+C。根据 题意,C 占碱基总数的 28%,则 G 也占碱基总数的 28%,A 与 T 各占碱基总数的 22%。已知一条链中的 A 占 DNA 碱基总数的 10%,那么另一条链中的 A 占 DNA 碱基总数的 12%。
图表示的是在适宜的温度和 pH 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 是( )。
本题解析:
在适宜的温度和 pH 条件下,影响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酶的浓度和底物浓度。 在酶浓度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度。当反应物浓度很高时,所有酶都与反应物结合成复 合物,此时酶促反应达到最大速率,酶的浓度成为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若此时增加酶的浓度,酶促反应的最 大反应速率将提高,A 项正确、B 项错误。由图示可知,曲线 AB 段内,随着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限制 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C 项错误。曲线 BC 段内,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几乎不再变化,限制反应 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浓度,D 项错误。
图为部分分子或者离子进出细胞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本题解析:
糖蛋白在细胞膜外侧,图示中的四种物质均是从细胞外侧进入细胞内侧。图中 a 表示的是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且需要能量,表示主动运输。b、c、d 表示的都是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跨膜运输, 但跨膜的方式不同,分别表示自由扩散、通过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和通过载体蛋白的协助扩散,故 A 项错误。水分 子进入细胞的途径有自由扩散和通过水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B 项错误。神经细胞内 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恢复静 息电位时,细胞膜主要对 K+有通透性,K+通过 K+通道蛋白外流,C 项错误。葡萄糖进入人成熟红细胞的运输方式为 通过载体蛋白的协助扩散,D 项正确。
某学校学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存在的错误认识相似,而其他学校学生则没有此类 问题。研究者想初步了解这些错误概念形成的原因,最适合的研究方法是( )。
本题解析:
文献研究法(资料研究法)主要是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 科学事实认识的方法。实验法是指在人工控制教育现象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教育现象的变化和结果。它 能使观察、记录更为精密,便于弄清每一个条件所产生的影响,保证研究工作的准确进行。访谈法是以谈话为主要 方式来了解某人某事、某种行为或态度的一种调查方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主要以当个样本的文献为研究对象的研 究方法,通过对文献的定量分析、统计描述来实现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研究者想初步了解这些错误概念形成的原因, 可以通过访谈法来调查并找出本校学生与其他学校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判断出真实原因。题干中的研究 者不是要形成科学性事实认识,也不是要研究某个因素对教育的影响,不适合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和实验法,故 本题选 C。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次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次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次
试卷分类: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6次
试卷分类:中学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