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10-06 09:11

扫码用手机做题

试卷预览

1 单选题 1分

阅读某教师访谈记录的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记者:现在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据我了解,您的学生非常喜欢写作文,那么您是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调动他们写作积极性的

教师:首先。我鼓励学生写生活札记。一开始,我并没有要求他们写什么内容,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没有约束,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或记短小见闻,或偶发感想。为了打开他们的思路,我特意为生活札记开设了60个栏目,如:美丽一瞬、家庭记事、心灵独语、友情传递、读报有感、新闻点击、世事杂谈、人生感悟等。札记交上来,趁热打铁,改完后我又拿到班上讲评。写得好的札记就让作者自己念,并让其他同学进行评析。因为是自己同学的作文。具有可比性。于是有些学生就会想:他们所写的那些事我也经历过。为什么我就没想到呢别人的文笔那么美,我为什么那么差呢下一次我也要争取念自己的作文。这样,学生便从中产生了写作兴趣。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题干访谈记录片段中,教师在学生上交生活札记后,及时批改并在班上讲评,要求写得好的同学朗读自己的生活札记作品,其他同学进行点评,体现出教师点评、生生互评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C项“教师的中心地位”说法错误。

2 单选题 1分

阅读综合性学习“寻找春天的足迹”教学实录的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师:春天是一个诗情画意、充满生机的季节。你们最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春天呢

(学生积极分享:春和景明、春光明媚、春暖花开、春色满园……)

师:听了大家的形容,老师的心情“如沐春风”。

(众学生笑)

师: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都喜欢书写对春天的感受。你们记得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呢大家来简单赏析。

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小草在春雨滋润下刚刚萌芽的样子。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写出柳树在春风中端庄优美的身姿。

(学生赏析了很多诗句)

师:大家积累的诗句还真不少,诗人喜欢描写春天,画家喜欢描绘春天。下面,你们来做回诗人,当一次画家,每人画一幅春景,配上喜欢的诗句,一会儿轮流展示。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D

本题解析: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词语积累是综合性学习中语文知识学习的一部分,A项“偏离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说法错误。诗歌赏析的教学属于语文学科知识教学,并未体现跨领域、跨学科教学,B项“综合性学习跨学科的教学特点”说法错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绘春景图并配上诗句,之后轮流展示,有助于丰富课堂内容,加深学生对“春”的个性化解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累,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率,C项“干扰了学生对诗句的深入品味”说法错误,D项说法正确。

3 单选题 1分

阅读《苏州园林》教学实录的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师:我来讲讲分析说明文的方法,大家看大屏幕。

(投影“‘三步跨栏法’:①指出说明方法;②分析说明效果;③概说对象特征”)

师:首先看第一步——了解说明方法。请看大屏幕。

(投影“‘分析范例’: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称。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师:这几句话采用了做比较的方法,鲜明生动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这一特点。

师:为了比较苏州园林和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我给大家找了两张图片来说明。

(投影苏州园林和北京的园林的图片)

师:把两图放在一起就相当于列图表来比较。我们还可以打比方。如果说苏州园林是小家碧玉,那么北京的园林就是——

生:大家闺秀!

师: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体会苏州园林和北京园林的区别。我又采用了列图表和打比方两种方法。所有说明方法的使用都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下面大家小组合作,从课文中找出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题干教学实录片段中,教师总结了做比较、列图表、打比方共三种说明方法,C项“两种常见的说明方法”说法错误。

4 单选题 1分

阅读某教师《孤独之旅》备课笔记的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8月7日:下栽资料,在网上观看根据课文内容拍摄的电影,对比故事情节异同。

8月8日:研读教材,从中寻找关于本课教学的灵感。

8月9日:阅读大量与作者、课文有关的论文资料,做好阅读笔记。

8月10日:设计教学简案。

这是一篇小说,“文意把握”可以有四种方法:

①一句话阐释标题:利用课文内容阐释“孤独之旅”的含义。

②一句话概括课文:《孤独之旅》写了……的故事。

③一句话品析课文:我看《孤独之旅》对“孤独”的描写……

④一句话评价人物:杜小康这样一个孩子……

最适合我班学生的可能是第二种方法。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D

本题解析:

教师观看根据《孤独之旅》原著改编的电影并进行故事情节对比,有助于加深教师自身对课文情节的理解,提升其备课效率,同时也体现出教师具有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意识。教师可在备课过程中合理利用电影资源设计教学导人或学生思考探究等教学环节,故A项“没有实质性的作用”说法错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四种角度不同、难度不同的把握文意的方法,其所示要求并未规定具体的作答内容,而是引导学生在抓住重点内容的基础上拓展思考,故B项“制约了学生的思维”、C项“难度相当”说法错误。题干备课笔记片段中指出“最适合我班学生的可能是第二种方法”,体现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学情的关注,D项“学情是备课过程中设计教学方案的依据”说法正确。

5 单选题 1分

教师自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阅读教学和评价建议”的相关内容发表了一些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阅读教学”部分要求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故A项“避免使用比喻、排比等知识概念”说法有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地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故B项说法正确。第四学段的文学作品阅读评价,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故C项“信息筛选能力”说法错误。略读的评价重在考查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故D项“综合理解能力”说法错误。

6 单选题 1分

阅读某版教材课文《滹沱河和我》的教学叙事(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这一环节的教学既紧扣词语理解,又超脱于词语之外,比如对“喷”和“降落”的分析,就是联系文中刻画的“滹沱河”的整体形象来理解的。从这堂课的教学思路可以看到,我是联系整体来看细节,不是孤立地看,因为散文的美,首先在整体的浑然天成,对词语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局部的、表层的意思。此外,我还带着审美体验和感受来理解,把自己的感悟融进去,而不是冷漠地做纯技术分析。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D

本题解析:

结合题干教学叙事片段所述内容可知,教师强调的是从整体的角度,带着审美体验和感受,将教师自身的感悟融入词语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分析词语的基本意义,忽视其语境义,“冷漠地做纯技术分析”。故D项说法错误。

7 单选题 1分

某教研室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围绕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内容,展开研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与内容”部分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A项所述“提高阅读能力”即知识与能力目标,“情感教育”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两者同等重要。故A项表述错误。“课程目标与内容”部分还指出,应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故B项“难以成为课堂关注的内容”说法错误,C项表述正确。“实施建议”中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等。故“写作技巧”的教学只是写作教学的一部分,并不是主要内容,D项“大量讲授”“主要内容”说法错误。

8 单选题 1分

学习《藤野先生》,教师引导学生领悟“反语”的作用,一学生认为“反语”都包含愤激之情,另一学生举例提出异议,下列例子适合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D

本题解析:

现代汉语中的反语,可分为以正当反、以反当正两种类型。A、B、C三项中的“标致”“慈祥、佳肴”“丰功伟绩!收获巨大!”均属于以正当反式反语,暗含愤激之情,其中“标致”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丑态的讽刺和不屑,“慈祥、佳肴”刻画出“老板”的凶恶、苛刻以及包身工饭食质量之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则是对英法联军强盗行径的揭露、讽刺与怒斥。D项中的“聪明过分”属于以反当正式反语,体现出作者对“那时”不理解父亲深沉的爱的深切自责之情,而非愤激之情。

9 单选题 1分

教师告诉学生,许多经典名句都是在学习前人佳句的基础上创新而成。要求学生举例说明,下列不适合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A

本题解析:

A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怀旧空吟闻笛赋”一句用典,借向秀途经嵇康、吕安旧居,听邻人吹笛,悲从中来而作《思旧赋》的典故,抒发了对旧友的怀念之情。故“怀旧空吟”并不是从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诗句化用来的。

10 单选题 1分

教学《马说》时,教师要求学生举出一个与“其真不知马也!”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下列适合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

题干句中“其”为副词,表揣测,意为“恐怕、大概”。A项,“其”为代词,意为“其中的”;B项,“其”为副词,表推测,意为“大概”;C项,“其”为副词,表反问,意为“难道、怎么”;D项,“其”为副词,表强调,意为“一定”。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