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10-06 08:58
扫码用手机做题
阅读《赤壁之战》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师:大战结束,周瑜会怎样向将士总结这次取胜的原因曹操也会总结这次大战失败的教训,他又会向部下怎样总结
生: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个从来不认错的人,他怎么会向部下分析失败的原因呢
(学生议论纷纷)
师:你说得对!曹操不会开总结会。但他回去之后会不会自己反省一下我们就说说他反省
的内容,好不好
(生开始踊跃发言)
对上述教学实录(节选)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本题解析:
教学实录中,教师并没有回避学生提出的质疑,而是运用教学机智进行了巧妙的引导。
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在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积极因素中,教师的个性极为重要。学无个性,常常是因为教无个性。由于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性特点,语文教师更容易成为最具个性的教师群体,然而,也最容易成为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甚至是“误尽苍生”的历史罪人。尽管许多老师在上课中表现得极具“个性风采”:“演讲型”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表演式”教师在课堂里魅力十足,“演示型”教师多媒体技术娴熟。但是,若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个根本,以牺牲学生个性发展为代价来成全教师的个性展示,就本末倒置了。对教师来说,善于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环境,比自身才艺出众更重要。
对上述观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本题解析:
题干论文中指出教师不能为了教师自己的个性展示而牺牲学生个性发展,其强调的是发展学生个性才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目标。故A项说法正确。论文中指出“语文教师更容易成为最具个性的教师群体”,而不是说语文教师全部都具有教学个性。故B项说法有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在进行其个性展示时并不会抑制学生个性发展。C项说法过于片面。具有“个性风采”的教师有演讲型、表演式、演示型三种,并不主要体现在创设教学情境上。D项说法以偏概全。
阅读《一片树叶》的课堂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预习中的疑问展开讨论)
生1:“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为什么用“吊”
师:谁能解答
生2:因为是刚出生的叶子。
师:是吗这是什么季节
生2:秋天。
生3:“吊”写出黄叶干枯的形状和即将落地时的状态。
师:大家同意这位同学的理解吗
(生说“同意”并点头)
师:请继续提问。
生4:“一叶坠地”的“坠”能不能换成“落”
师:(手拿纸做飘落的动作)同学们,这叫“坠地”吗
生5:不是,这叫“飘落”。“坠”显得很有力量。直落!
师:说得好,“坠”字写出了掉落的速度快。
对上述教学实录(节选)的分析,正确的是()。
本题解析:
学生深入品味词语的途径不仅限于教师模拟情景,A项说法过于片面。实录节选中学生的提问有助于学生通过品味揣摩文章用词的巧妙,教师引导解决后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B、C两项说法错误。
阅读《窦娥冤》的评课记录,按照要求答题。
关汉卿是了不起的大戏剧家.但关汉卿的经历以及写作背景,与高一学生之间的距离太远了。再加上剧本这样的文学样式,学生很难进入文本。到底怎么教,是一个难题,但也不是不可逾越的。
张老师执教关汉卿的《窦娥冤》,把教学重点放在“戏剧语言”上,着重抓对白的运用,她通过补充对白的内容,让学生理解《窦娥冤》。抓对白的形式,是从语言开始进入;补充对白,是让学生理解对白背后的潜台词,体会它的内涵.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实际上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这堂课实现了师生在合作中与文本的对话,在教法上是一种创新。
对上述评课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是()。
本题解析:
题干教学实录中,张老师只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补充对白,但并未让学生表演对自.因此A项“口语训练”说法错误。张老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戏剧语言”上并且从对白入手,抓对白的形式.而不是将对白作为戏剧学习重点,因此B项说法有误。张老师设计扩写或补写活动,主要目的是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实现阅读中的多重对话,因此C项说法正确。戏剧学习的难点在于使学生形成情感共鸣.获得情感体验,从而进入文本,仅仅依靠补充写作背景、作者和剧本知识的理论,是无法达到这一目的的,D项说法过于绝对。
某教师为了让学生把握《想北平》的情感基调,师生一起查阅资料,梳理“故乡”的含义、类型、价值等。对教师做法的分析,恰当的是()。
本题解析:
题干指出某教师教学目的是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但仅仅依靠梳理“故乡”的理论概念。并不能引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或实际的情感体验。
某练习册选择了一篇介绍我国某著名生态学家的传记,并设计了4道阅读思考题。其中,能够训练学生推断能力的思考题,合适的是()。
本题解析:
A、B、D三项思考题的设置,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并总结概括文本内容:C项思考题则是要求学生根据文本相关内容推论其现实意义,是对文本内容的拓展思考。
阅读《白莽作(孩儿塔)序》的教学设计,按照要求答题。
学习目标:
(1)阅读并“议议讲讲”文章内容,明白“序”的一般写法。
(2)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复杂感情。
活动设计:
(1)围绕“如果我是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会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情感”,小组合作探究后进行交流。
(2)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并将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与学生的学习进展作比较。
(3)根据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对上述教学设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本题解析:
B项,“落实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提供一个复杂的问题”说法不当。即便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只要是具有启发性、引导性,学生也可以各抒己见,达成教学目标。A、C、D三项内容在材料中均有体现。
某教师在教学《故都的秋》后布置了一道练习题:“读课文,说说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故都的秋哪些特点。从哪些句段中,你感觉、体察到了作者所谓的‘悲凉’如何看待这种‘悲凉’”
关于教师布置此题要达成的目标.下列恰当的是()。
本题解析:
练习题的设置包括景物的选取与特点、作者情感的表达与表达方式,其重点考查的是情与景的结合,通过景物分析来体会作者情感。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次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次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次
试卷分类: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6次
试卷分类:中学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