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08-10 16:53
扫码用手机做题
第1胎新生儿,胎膜早破29小时,生后第2天出现发绀、拒奶,体温不升,黄疸,白细胞,血小板,血型O型,胆红素205pmol/L。最可能的诊断是()
本题解析:
第1胎新生儿,有胎膜早破史,出现拒奶、发绀、体温不升等症状,病理性黄疸,白细胞、血小板降低,最可能的诊断是败血症。患儿0型血,故不考虑AB0溶血病;Rh血型溶血病很少发生于第1胎,可以除外新生儿溶血病。
患者张某,拟诊伤寒入院,入院后患者做肥达反应,两次的结果分别如下:入院后第4天结果,TH1:80,TO 1:80,TA、TB、TC 1:40;入院后第12天,TH、Tol:320,TA、TB、TC 1:40,则患者可以诊断为()
本题解析:
本题为应用题,考核对肥达反应的结果解释和在诊断伤寒及副伤寒甲、乙、丙中的意义。伤寒与副伤寒沙门菌含有O(菌体)抗原和H(鞭毛)抗原,它们感染人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其中0抗原为共同抗原,H抗原分为伤寒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H抗原A、B、C.肥达反应系应用已知伤寒沙门菌0抗原和H抗原,副伤寒沙门菌H抗原A、B、C与患者血清进行半定量凝集试验。根据血清中抗体的凝集滴度及动态变化。用以辅助诊断伤寒或副伤寒的血清学方法。伤寒或副伤寒患者发病后2周,其血清抗体滴度明显增高,一般地区人群中0凝集滴度(TO)≥1;80,H凝集滴度≥1:60;或发病后期至恢复期0、H滴度较发病初期增高至≥4倍者,有诊断价值。本例肥达反应结果支持诊断为伤寒,而副伤寒H凝集滴度(TA、TB及TC)均低,且无动态性升高,可否定副伤寒。
小儿符合中度等渗性脱水的是()
本题解析:
等渗性脱水为体内等比例丢失水和钠离子,钠离子正常浓度为135-155mmol/L,由于患儿中度脱水故失水量占体重的8%。
男性,45岁,右下腹隐痛4个月,近2个月来乏力、消瘦,常有低热。查体:结膜苍白,右侧腹部5 cm× cm肿块。化验:血红蛋白95 g/L。
为明确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方法是()
本题解析:
右侧腹部5 cm×3 cm肿块,可能是结肠病变,诊断结肠病变时纤维结肠镜应作为首选。
二十九、女性,55岁。高血压20年,不规则服药。某日晨突发头痛,意识不清,30分钟后送到医院。体检:昏迷,血压210/110mmHg,双眼向右侧凝视,左足外旋位。
最可能的病变部位是()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男性,41岁,上腹疼痛7 h,伴发热,体温35.5℃,频繁呕吐。查体发现上腹部肌紧张,压痛,无移动性浊音。血白细胞。X线检查:膈下未见游离气体。
如果病人治疗期间出现上腹部包块,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本题解析:
急性胰腺炎病程长者可并发脓肿、假性囊肿或瘘管形成。
患者,女,56岁。无明显诱因消瘦3月余。1月前出现腹泻3~4次,无明显腹痛,抗感染治疗无效。近1周极度乏力、懒言、不能站立,吞咽呛咳就诊。体检:呈恶病质,体温36.8℃,表情淡漠,语音低微。皮肤略潮湿。无突眼。甲状腺Ⅰ度肿大,未及结节,杂音(-),心率124/min,律齐。双手细微震颤(+)。全身肌萎缩明显,肌力Ⅱ~Ⅲ级。
关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女性,40岁,反复手关节痛1年,曾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间断使用理疗和非甾体抗炎药,症状有缓解。近1个月来低热,关节痛加重。肘后出现多个皮下结节,检查ESR 40mm/h,心脏彩超发现小量心包积液。考虑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
最适宜的治疗措施是()
本题解析:
[考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
[分析]该中年女性病人是患类风湿关节炎,由于有皮下结节、血沉块和心包积液等,说明类风湿关节炎处于活动期,虽然C反应蛋白的增高也能说明本病的活动性,但对疾病活动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是类风湿因子滴度,其数量与本病的活动性和严重性呈比例;有关节外症状者或关节炎明显或急性发作者宜加用皮质激素,但由于它不能根治本病,停药后症状会复发,所以需合用慢作用抗风湿药。由于本例又急性发作,同时还有心包积液等关节外表现,所以最适宜的治疗措施是应用皮质激素加慢作用抗风湿药。
试卷分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练习次数:4次
试卷分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练习次数:4次
试卷分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练习次数: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