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2-03-19 10:26
扫码用手机做题
本题解析:
高中美术《纪实摄影》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有位摄影家说过:“如果用语言可以说得清楚,何必再去背起相机。”这位摄影家是谁?让我们一起揭晓答案,走进新课《纪实摄影》。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纪实摄影初感知
教师出示大家熟知的摄影作品《中国希望工程——我要上学》,作品给你什么感受?请同学思考什么是纪实摄影?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纪实摄影以忠实地记录现实为目的,它坚持现实主义传统,同时稍加艺术渲染。拍摄的内容大多为某一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人物和社会现实。作品展现出虽然小女孩的生活条件艰苦,但流露出对读书的强烈渴望。
(二)“真实性”的表达
1.教师播放多媒体教材图片《纺织厂女童工》,猜想女童工此刻的心情如何?作者展现了一个怎样的童工形象(从环境、服装、动作、表情等分析)?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作者以纺织厂为背景,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女童工形象,其双手撑在台上,眼睛凝视镜头并充满对自由的渴望。
2.作者揭示了怎样的社会背景?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揭露了美国各地童工艰苦的生活工作状况。纪实摄影能揭示人物的内在心理活动,其核心是真实地表达。(本作品的作者就是路易斯?海因)
(三)纪实摄影的魅力
纪实拍摄内容大多为某一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人物和社会现实。继续展示摄影作品《纺织厂女童工》进一步分析讨论,作者采用了什么构图、色调和手法来表现主题的?继而思考纪实摄影的社会意义?小组交流讨论。限时3分钟。
教师总结:画面整体采用黑白色调,采用了横构图形式,将主体人物置于画面偏右的位置,进而兼顾工厂恶劣环境的展现。并运用背景虚化的摄影方法突出主要人物。纪实摄影作品无论美好或是丑陋,目的都在于表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引起人们的关注,唤起社会良知,同时记录特有的文化,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展示路易斯?海因的其他作品《气管装配工》,学生分组讨论:作者将人物定格在一瞬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表现出怎样的社会背景?
经过3分钟时间讨论,组内代表回答。教师总结:工人紧握扳手、弓身屈臂,这是力量的表现;聚精会神、一丝不苟,这是精神的表现;强壮的身体、绷紧的筋骨和隆起的肌肉,体现出劳动不仅创造了客观世界,而且塑造了气管装配工的健美。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后总结:这位伟大的摄影家一生的创作都能够教育大众及教育人们了解生命价值的巨大作用,他给我们太多的启示。
作业要求:搜集更多具有社会价值意义的题材和内容,为下节课做准备。
板书设计
略
答辩题目解析
1.摄影中的构图至关重要,有什么窍门么?【专业知识】
【参考答案】
拍摄窍门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巧妙安排主体物的位置。当画面上只有一个主要被摄对象时,不必非将趣味中心安排在靠近画面中心的位置不可,任何效果最佳的位置都行。若有两个以上的被摄对象,可以将主要对象安排在中心偏下的位置,而把其他对象裁掉一部分或者干脆安排在靠近画框的位置。
②运用比例来突出重点。可将被摄主体物靠近镜头,别的物体远离镜头,通过这种透视作用就能够夸大被摄对象的比例。
③利用线条的特性突出重点。根据物象抓住轮廓线、水平直线、垂直线、狭窄形状的线条、斜直线、对角线等。
④通过搭框架的方式突出重点。
⑤综合使用明暗光线。
⑥抓住物体的动态。可以用慢速快门让影像出现运动的痕迹,或用闪光灯上的频闪功能、照相机的多次曝光功能等。
2.你的教学目标是如何设定的?【教学实施】
【参考答案】
本节课内容是通过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方法,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所以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认识艺术摄影的概念和常见类型,学会从拍摄技巧赏析写意性风光和小品摄影;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不同题材摄影作品,能够运用摄影术语从景物选择、镜头、快门速度等多方面拍摄技巧赏析,提高审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走进艺术,更加热爱摄影,懂得关注生活中的一草一木。
本题解析:
初中美术《静物-改画法》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进门时每人抽取一张卡片,根据卡片的颜色,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组。让学生拿出课前要求带的一个静物,本组同学根据组内物品,自行摆出一组静物,学生摆好后,教师点出今天课题。
(二)直观感知
1.梵高《向日葵》原作欣赏。
出示梵高经典作品《向日葵》,并提问学生“画面里都画了什么?”“都用了哪些色彩?”
2.改画法作品展示。
教师给小组分发图片,分别是改变梵高《向日葵》原作色调、色相、纯度、色彩对比等某些方面的作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拿到的这幅作品与梵高的原作有哪些方面不同,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教师揭晓答案,总结画法。
3.水粉静物写生展示讲解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教师摆的静物的图片,并拿出教师水粉静物写生的范画,在小组间传阅,并让学生说一说,与实物有什么差别,并由范画引入水粉静物写生的步骤。
在黑板上贴上水粉纸,给学生边示范边讲解画法和步骤。
①单色水粉起型和明暗关系
②由暗到亮依次覆盖颜色
③整体调整,点高光
④制作完稿
(三)巩固提高
学生可根据各自水平和兴趣,在改画和水粉写生之间,任选一种方式进行练习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
1.主题:我是小画家
2.方式
自评: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优点以及有待进步的地方
互评:相互评价彼此作品,互评用色、构图、造型上的优点。
师评:教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加以肯定的基础上,从色彩和造型等方面给予点评,对优秀的作品提出表扬。
3.把学生的作品拍照收入学生学习电子档案袋。
(五)小结拓展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让同学课下可以改变一些大师作品,课上我们可以一起欣赏。
板书设计
略
?? 答辩题目解析
1.什么是静物画?【专业知识】
【参考答案】
静物画,即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这种物体(如花卉、蔬果、器皿、书册、食品和餐具等等)必须是根据作者创作构思的需要,经过认真的选择,经过精心地摆布和安排,使许多物体在形象和色调的关系上,都能达到高度表现,总的谐和,能传达出物象内在的感情。
2.怎样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教学实施】
【参考答案】
主动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表现出真诚的关心,如果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爱,信任教师,则肯定会乐于与教师进行沟通。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对于调皮的学生就要经常谈话,督促他改进缺点。对于不善言谈和性格孤僻的学生,还可以进行书信和谈话相结合的方式,想方设法走进学生的心灵。语言要幽默,委婉,含蓄。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
本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游戏导入
游戏导入,教师邀请一个小组的学生到讲台玩老鹰捉小鸡游戏,教师观察学生并拍摄两组照片,一组静态摆拍,一组报考抓拍,连接到投影仪,请同学说说喜欢哪一组照片,并说明理由。
学生交流回答,揭示课题:人物抓拍。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感知光线
(1)利用课件出示一组同一画面主体不同光线运用的照片,并讲授顺光与逆光的概念:光从被摄物体后面投射产生逆光效果,光从被摄物体正面投射则是顺光效果。学生通过照片感受不同光线运用在拍摄时的不同效果。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顺光和逆光分别适合什么样的拍摄情景?”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顺光适合主体物简单的画面构图,关注细节;逆光适合主体物较多勾勒轮廓。
2.体验不同光圈和快门效果
出示任务:教师做动作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照相机对老师拍摄,调整光圈大小和快门速度,不断拍摄,总结比较。同组学生观察其他人拍摄好的照片,并和自己的照片对比。提问:拍摄运动的物体用什么样的光圈和快门效果更好?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较大的光圈和较快的快门,可以获得较小的景深,同时虚化背景,突出前景主体。
环节三:示范讲解
教师演示展示一张上课时抓拍的学生报考照片,并分析拍摄注意事项:
1.手要稳,防止晃动造成的图像模糊。
2.拍摄时根据对象及环境选择使用顺光还是逆光。
3.拍摄报考照片使用较大光圈和较快快门。
环节四:实践展评
1.设置情景,运动场上隔壁班学生正在上体育课,要求学生携带摄像工具在15分钟时间内对运动场上的学生进行抓拍,要求主体明确,报考生动自然。(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对个别学生进行照相机使用方法指导。)
2.实践完成后,展示作品:
(1)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且介绍自己的抓拍心得和方法。
(2)学生互相展示作品,并从构图,光线选择等方面交流评议。
(3)教师总结评议。
环节五:小结作业
通过欣赏学生作品回忆摄影知识,感受抓拍下丰富肢体语言带来的感染力。
鼓励学生课下抓拍生活中丰富的人物形象,下节课分享点评。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摄影的发展?
【参考答案】
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法,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科学院与艺术院联合会议上,由法国巴黎国立天文台台长阿拉贡作摄影术报告,宣布摄影术诞生。数字摄影技术的应用,使学习摄影的门槛降低,学习摄影似乎变的更为容易。影像的控制从基于经验、主观判断的传统摄影影像控制方法转变为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精确、量化调整的数字摄影影像控制方法。因为即拍即显、可以进行精确量化控制等特点,数字摄影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并使一些原来难以开展的教学活动变得可行,学习摄影的难度降低,对需要学习摄影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摄影的用途是什么?
【参考答案】
找到日常中的美:当开始留意细节,就必然会找到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美,你开始会在当中寻到乐趣,并且摄影改变了你的日常体验。能够与生命中重要的人分享:摄影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我们可以与最爱的人分享,不论是父母、朋友、邻居都能够参与当中,甚至可以透过摄影把爱传至下一代;留住重要时刻:人生里有很多重要时刻,出生、毕业、结婚等等,这些都是应该留在家庭历史的故事,而偏偏很多时,都无法雇用一个专业摄影师拍照,所以学习摄影,随时准备好迎接这些日子;保存记忆直到永远:拍摄照片可以留住当下,让记忆成为永恒。
本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大家了解浮雕吗?你们了解的浮雕作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学生讨论回答:石头、木头。
教师总结:浮雕属于立体构成,它是雕塑艺术的一种形式,指在平面上用凹凸表现形象的雕塑。制作材料除了刚刚同学们提到的,还有卡纸也可以用来制作浮雕,我们统称为纸浮雕。
那么它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纸做的立体图像——《纸浮雕》。
环节二:实物展示,感知作品
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将纸浮雕实物作品分配给各组人员,引导学生感受,并提问实物作品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用什么工具制作?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总结:卡纸、刻刀、剪刀、尺子等。
教师继续展示相同题材的绘画和纸浮雕作品,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他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纸浮雕作品装饰性较强,视觉效果更突出,形象的高度概括与夸张、多种技法的综合运用、制作精细。
环节三:作品欣赏,感受魅力
教师展示纸浮雕作品“少数民族少女”,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作品运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折、卷、切刻、粘贴组合等。
教师继续提问作品中的折法相同吗?分别运用了哪些折法?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总结:直线折、对角折、波浪折、弧线折、折圆。
环节四: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纸浮雕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1)构思:确定制作主题;
(2)画图:绘制主题形象;
(3)制作:折、卷、切刻、剪等;
(4)粘贴:将制作好的形象粘贴到厚纸板上。
环节五:实践展评
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技法,制作一个纸浮雕作品(要求题材新颖,技法选用恰当)。
2.引导学生将完成作品展示到黑板上,说出自己设计意图,小组讨论评价,教师做最后总结(建议从多角度进评价),评价标准以以下为准:
(1)是否运用纸浮雕折、卷、切刻、粘贴组合的基本技法。
(2)是否突出立体造型工艺的特点。
环节六:小结作业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特点、制定方法、技法等)。
2.用你制作的纸浮雕作品设计装点我们的居室。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简要介绍雕塑的表现形式?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
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两种:圆雕和浮雕。所谓圆雕就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手法与形式多种多样,有写实性的与装饰性的,也有具体的与抽象的;雕塑内容与题材也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材质上更是多彩多姿,有石质、木质、金属、泥塑、纺织物、纸张、植物、橡胶等等。
所谓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主要有神龛式、高浮雕、浅浮雕、线刻、镂空式等几种形式。
2.作为一名教师,你如何在美术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答案】
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出来,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而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并且能够通过和学生情感上的交流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发挥出学生的积极性,帮学生树立美术创造的信心并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需要:
第一,教师要增强思维意识,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中,始终把创造性思维放在首位。
第二,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该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活泼而又蕴涵着一些思维力度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被吸引到学习中来。
第三,教学过程中,教者要善于不断深入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四,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创造思维的萌发,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所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关键所在。
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应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创造潜能,强调主观感受的表达,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保持艺术的创造性,把学生的创意思维真正激发出来。
本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新课
展示不同类型的绘画作品并提问:以上作品可以怎么分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绘画种类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题材可以分为风景画、人物画、静物画等,根据绘画工具和材料可以分为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等。并介绍油画是用透明的植物油为媒介调和颜料,在制作过底子的布、纸、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艺术形象的绘画,引出课题《油画》。
(二)观察讨论,欣赏分析
1.提问:以作品与自然对象相似程度上来划分可以怎样分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可以分为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出示徳?斯塔埃勒的油画《红色瓶子》并提问:这幅画画了什么?画面中的主色调是什么?
学生回答:在红色的背景前面有几个好像是瓶子的东西并列出现在画面上,很有节奏感。
追问:这幅作品属于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中的哪一种呢?
分小组讨论并进行回答,教师总结:属于意象艺术,画家运用了闪烁不定的色彩以及虚幻的空间处理,作品中瓶子的表现方法在抽象与具象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画面强烈的色调与独特的构图描绘了一幅纯粹、诗意的画面。画家更注重的是画面的表现,而不是描绘对象的逼真。
2.出示徳?斯塔埃勒的不同时期的纯具象作品及纯抽象作品让同学们欣赏,并提问:画家为什么最后要选择这样的形式来进行作画?
学生分享课前准备的徳?斯塔埃勒的生平材料:虽然被称为第二代抽象大师,而艺术家本人却不认可自己是纯粹的抽象画家,同时也拒绝与其他同时代的抽象油画家联手展岀。他不是画一般所看见的或所想到的,他画的是真正震憾自己的事物。
(三)实践练习
出示蒙德里安的作品,组织辩论,正方喜欢徳?斯塔埃勒的作品,反方喜欢蒙德里安纯抽象的作品,说明理由。
从画面构图、色彩及表现出来的情感等方面进行依次辩论,最后从语言流畅及思维敏捷等角度评出优胜。
(四)小结作业
让学生回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提示学生绘画的种类和表现方式多种多样,虽然各不相同但却共同构成了美术作品的多元化发展。最后留作业搜集更多喜欢的油画作品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参考答案】
意象美术更倾向于心理真实而不是眼见的真实的传达,尽管它可能“怪异”甚至“丑陋”,但它在艺术上却更集中、更典型,从整体上超越了具象美术在形象和时空上的限制,延伸了我们对事物和现实的认识,使我们对事物和现实有了更为全面和宏观的把握。
2.油画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油画强调视觉的直观性,表达是想更加直接,运用各种技法还原真实的生活状态,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色彩的艳丽与厚重感,造型的严谨,使画面效果带有很强的感染力,冲击性很强。
(2)绘画技法对绘画材料和工具的决定性。
(3)作品干燥时间较慢,可控性强。
(3)与空气隔绝,保存时间较长。
题目:工笔花鸟画
2内容:学画工笔花鸟画
(1)笔墨线条表现物象技法:线要表现形体结构(组织关系和前后关系)、线要表现质感、线要表现颜色
(2)赋色方法:分染或打底一一染色
3.基本要求:
(1)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提问;
(2)教师示范绘制过程;
(3)试讲时间为10分钟左右。
答辩题目
1.工笔与写意花鸟画的特点?
2.请列举3个以上中国古代花鸟画家以及代表作品?
本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带同学们参观故宫宋画精品展,同时PPT展示宋代工笔花鸟画作品,展示完成之后提问:展览中的作品属于什么创作形式?——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工笔花鸟画,进而引出课题《工笔花鸟画》。
环节二:直观感知
提问:你能说出哪几幅作品的作者?宋代花鸟画给我们一种怎样的视觉感受?与写意作品有什么不同?
——赵佶《芙蓉锦鸡图》、崔白《双喜图》、李嵩《花篮图》以及佚名画家的《出水芙蓉图》等,物象刻画细致入微、精准,画面严谨精致,颜色敷丽,与写意画的“只求神似不求形似”不同,工笔画更讲求“形似”。
介绍宋代花鸟在绘画史上的历史地位,展示中国古代及近现代的经典工笔花鸟画作品,感受不同朝代不同画家或典雅秀丽或雍容豁达或深沉静谧的不同画风。
环节三:形式分析
展示《花篮图》,提问:工笔花鸟画在线条、设色上有什么特点?
——用线工细严谨,刻画花朵生动逼真、婀娜多姿,对花篮的编制和图案的勾勒细腻精巧,与舒展的叶片形成了疏密的对比,再现了花篮的结构和花朵的姿态。在设色上,以沉稳的中性色为主,衬托出几点鲜红,大面积的墨绿和赭墨陪衬得淡色花朵呼之欲出,厚重不失娇美,淡雅不乏瑰丽。
环节四:示范点拨
教师以牡丹花为例示范工笔花鸟画的绘制步骤:
1.勾线稿,注意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和墨色深浅来体现形体结构和质感。
2.铺底色,注意颜色不要一次上太深,可多次打底。
3.分染,对花瓣和叶子分别进行渲染,注意花瓣及叶子的层次感,注意正反叶子颜色的深浅变化。
4.罩染,对叶子和花瓣分别罩染,整体调整画面。示范过程中详细讲解重要细节以及需要注意事项,边示范边讲解,为下一环节学生创作打下基础。
环节五:实践展评
以ppt呈现牡丹、荷花等常见花卉图片,写生或临摹绘制一幅工笔花鸟画作品。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大部分同学创作完成后,开展一个工笔花鸟画作品展,请同学讲作品放到展示区进行展示,作者自评,师生点评。
环节六:小结拓展
1.师生通过问答形式总结一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加深印象。
2.布置课后作业:为花鸟画作品题诗,注意画面布局。
【板书设计】
略
【答辩题目解析】
1.工笔与写意花鸟画的特点?
【参考答案】
传统花鸟画从技法上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类,工笔画是在熟宣纸上运用勾线笔先勾线再敷色的方式进行创作的一种绘画,工笔画以造型工整、描绘细腻、设色精致典雅见长,讲求“形似”,物象刻画细致入微、精准传神。
写意花鸟画以在生宣纸上作画的形式呈现的画种,用毛笔蘸墨直接在纸上作画,不求“形似”只求“神似”,注重运笔的提按顿挫、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墨色相融,尽显意趣。
2.请列举3个以上中国古代花鸟画家以及代表作品?
【参考答案】
花鸟画作为中国画三大种类之一,在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历代也出现了众多璀璨的花鸟画家,其作品风格迥异,各具体色。如五代时期的“徐黄异体”,指的是黄荃、徐熙两位具有代表性的花鸟画家,其代表作分别为黄荃《写生珍禽图》、徐熙《雪竹图》《石榴图》等,黄荃为宫廷画家,善绘宫中珍禽异卉,画风写实、精细,徐熙为江南布衣,善绘江湖间汀花、野竹、水鸟、鱼虫、蔬果,所画花木禽鸟,清新秀逸、粗笔浓墨、神采尽出。徐熙与黄荃的画风形成鲜明的对照,称为当时的两大流派,画史称为“皇家富贵,徐熙野逸”。宋代是花鸟画发展的昌盛时期,出现了以赵佶为代表的院体画派,宋徽宗赵佶留下了如《芙蓉锦鸡图》等一系列精美的工笔花鸟画作品,另有崔白《双喜图》、李嵩《花篮图》等。
题目:构图的窍门 2.内容: 巧妙安排主体物的位置
要点提示或建议:
(1)通常情况下照片的中心位置最能作为趣味中心来突出重点,但考虑到照片固有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结构,正中心位置的布局处理不好也容易给人“呆板”的感觉; 最好办法就是: 当画面上只有一个主要被摄对象时,不必非将趣味中心安排在靠近画面中心的位置不可,任何效果最佳的位置都行。
(2) 当画面上有两个以上的被摄对象或者别的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对象时,就应该将主要对象安排在中心偏下的位置,而把其他对象裁掉一部分或者干脆安排在靠近画框的位置,以体现它们的从属地位。
(3) 画面中那棵树几乎就在正中心,,但金黄色的麦田和绿色的葡萄园中那些有趣的线条使它看上去不显得“呆板”
亚思.阿图斯一伯特兰德[法国]
3基本要求:
(1) 教学过程中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2) 讲解构图的技巧;
(3) 试讲时间为10分钟左右。
答辩题目
1.摄影常用的构图方法都有哪些?
2 光线在摄影中的作用有哪些?
本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些优秀的摄影图片并提问:从这张图片中同学们一眼可以看到什么?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这些点就是照片中画面中的主体,它起着集中观赏者视线的作用,也起着集中人们的思想,使人们领悟事物内容的作用,这就是摄影构图的窍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构图的窍门》。
环节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伯特兰徳的摄影作品,提问:画面中有哪些构成要素?
学生回答:画面中心的主体物是一棵树,前景和背景分别是绿色的葡萄园和金黄色的麦田。教师总结:摄影构图的三大形式因素为主体、陪体、环境,而主体是摄影图的中心,是摄影者赖以表达自己思想情绪的主要对象。
教师出示几幅主体物分别处在画面不同位置的摄影作品,提问:哪幅作品中的主体物位置最恰当?
学生回答,教师整理: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处于两种情况比较合理,一是位于画面的中部,一是位于画面的黄金分割线上。
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老师分别给每个组一个静物做为主体物,让大家用手机来进行拍摄构图。并提出要求,用各种方法在画面中把主体物进行突出。
收集大家的练习作品并在大屏幕上展示,请同学们归纳主体物突出的办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可以运用色调、景深、透视等来突出主体。
环节三:实践练习
组织学生到室外拍摄校园风光,需要应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做到拍摄作品有趣味中心。
环节四:展示评价,小结作业
1.回到教室请同学们自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解拍摄的方法及意图。学生互评,可以从主体物的位置及陪体、环境的关系方面进行评价,最后教师总结,并提示学生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2.作业:请同学们在网络上搜集一些前景和背景处理得较好的照片,并思考是如何进行处理的,下节课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略
【答辩题目解析】
1.摄影常用的构图方法都有哪些?
【参考答案】
摄影构图是一种造型手段,它通过各种摄影技术技巧,在对画面各物象进行选择、排列、组合等的造型处理中,表达出一定的思想和情绪的内容。常见的构图方法有以下几种:
(1)对角线构图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2)斜线式构图可分为立式斜垂线和平式斜横线两种。常表现运动、流动、倾斜、动荡、失衡、紧张、危险、一泻千里等场面。也有的画面利用斜线指出特定的物体,起到一个固定导向的作用。
(3)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4)S型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2.光线在摄影中的作用有哪些?
【参考答案】
光线是完成摄影技术,继而实现画面艺术造型的一种重要手段,没有光线便没有事物的影像,归纳起来,光线在摄影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满足摄影技术上对照度的基本要求;
(2)表现物体的结构和颜色;
(3)表现物体的空间位置;
(4)再现环境气氛和时间概念。
本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请学生在讲台上摆出雕塑作品《思想者》的身份,引导学生猜测作品名称。
学生发言,教师提问:
——这是属于哪一类艺术的制作过程?你能用一句话概况雕塑的概念么?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雕塑的称谓与概念,揭示课题:《开启雕塑的大门》。
活动二:赏析作品,引导想象
(一)了解雕塑的基本形式和分类
1.教师展示兵马俑、如来像和屏风木雕的实物模型,提出问题:
它们在形式上有何不同之处?同桌两人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雕塑的基本形式有圆雕、浮雕和镂空雕。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文化生活,并提问:
同学们,除了这些雕塑,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雕塑作品?它们有何功能?
师生共同探讨,引出雕塑因功能、效用不同可以分为架上雕塑、建筑装饰雕塑和环境雕塑。
(二)欣赏、探究雕塑艺术的语言
.教师展示米勒斯的《上帝之手》,布朗库西的《躯干》和阿尔普的《鸟的骨骼》这三幅雕塑作品,学生四人一小组交流并回答问题:
这三幅作品中最吸引你的是哪幅?为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顺势引出雕塑中体量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从主题、形体、空间、色彩、质感等方面深入分析。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联系之前学习的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并思考这几件雕塑作品的整体面貌呈现出怎样的风格?
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分为三种风格。写实风格:真实自然,惟妙惟肖地“再现”;装饰风格:概括、夸张;抽象风格:抽象语言表达本质。
活动三:布置任务,巩固提高
1.教师展示《朱自清像》《鲁智深》《歌舞女神》《摩西》等多幅优秀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赏析交流,选择自己最欣赏的一幅并阐述理由,教师巡视辅导。
2.以交流会的形式展开,学生积极分享自己关于作品的见解。同学之间交流评议,从雕塑术语的运用、表现语言的分析等级方面补充、评价,教师总结评议。
活动四:巧妙设疑,拓展延伸
1.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雕塑作品,引发学生好奇心:这都是什么时期的雕塑作品?反映了怎样的时代和地域特色?
2.布置作业:自由选取中国或外国某一时期的雕塑,查阅资料,了解其发展历程,并记录。
【板书设计】
略
【答辩题目解析】
1.请你分析一下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大卫》?
【参考答案】
作品背景: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在绘画、雕刻、建筑方面有杰出的成就,他的作品迸发着一股反抗情绪,充满了英雄主义和悲壮的激情。《大卫》是他最著名的雕塑作品之一。
作品内容:米开朗基罗塑造了一位肌肉发达,怒目而视,准备战斗的全裸青年。他充满自信地站立着,左手抓住投石带,右手下垂,头向左侧转动着,面容英俊,双眼凝视着远方,显示出压倒一切敌人的威武姿态。
艺术特色:艺术家以解剖学为基础,对人体结构和全身的筋肉都表现得极为合理极为自然,运用艺术夸张的处理,将头部的比例加大,下肢放长,手和脚的关节都较大,以加强英雄的形象效果。
整体评价:《大卫》获得巨大的成功,标志着米开朗基罗艺术上的成熟。
2.说一说你的导入
【参考答案】
导入的目的是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的情绪安定,将注意力进入一种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境,导入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逐渐进入兴奋状态。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一次好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开始,因此就需要教师精心思考,争取有所新意。
(1)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关注点放到这节课当中来,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创设情境的导入方法;
(2)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教师播放人头像雕塑制作过程的短视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赏:这是属于哪一类艺术的制作过程?(学生回答)你能用一句话概况雕塑的概念么?让学生在观赏的同时也不至于脱离本节课,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当然就这节课而言,也许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创意十足的导入方法可供选用,但我认为我此次采用的导入方法比较直观地给学生营造了愉悦的学习氛围,并且与课题密切相关。但导入时间的长短问题也许是我本次的导入的不足之处,当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及时充电,抓紧改进。这就是我的导入。
本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问题导入
提问:中国的水墨丹青是我国的国画,那么英国的国画是什么画种呢?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并顺势引出课题——《水彩画》
活动二:讲授新课
(一)探究画法
教师PPT展示大师的水彩画作品,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水彩画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它的颜色可以与水溶解,画出的色彩十分的透明,不能覆盖底色,不象油画、水粉画颜料有较强的覆盖力。2.画笔也要有一定的弹性和含水能力。3.画面给人的感觉湿润流畅、晶莹透明、轻松活泼。
教师继续展示水彩画作品《港边的树》及《海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图中作品是用什么方式画出来的?方式相同吗?
同桌两个同学为一组,用带来的绘画工具进行尝试,然后找同学回答。
教师总结:这两幅画都是用干画法画出来的,也就是上好一遍颜色之后待其完全干透之后再上第二遍颜色。《港边的树》用的是干后接色的画法,而《海滩》用的是干后重叠的画法。
出示《烟雨水巷》《周庄细雨》让学生们自己用绘画工具尝试湿画法中的湿时重叠和湿时接色所产生的效果。
(二)总结经验
提问:在刚才的练习过程中,大家画的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时候,失误在哪里?
学生拿出自己失败的作业回答,教师总结:1.水分控制不好,水多了晕的太过,水少了很快干就没有晕染的效果。2.颜色调的太多,水彩画讲究透明、干净,如果颜色调的种类太多,就会有脏的感觉。3.时间控制的不好,有的同学心急,还没有干就进行接色和重叠,以至于达不到想要的效果。4.叠色层数过多,造成色彩灰暗混浊。
活动三:实践创作
运用水彩颜料创作一幅风景画,并讲解作画步骤及注意事项。
干画法:第一遍整体色调应轻淡,基本平涂,色块之间避免渗化。待干后再罩上暗部色彩,层层薄涂,深入刻划,逐渐达到色彩与形体造型完美的效果。
湿画法:一般先画亮面,待干时画中间面,再画暗面,使多种颜色相互渗化、逐渐过渡,达到塑造形体和质感的色彩效果。作画过程中可将湿画法和干画法结合运用。
活动四:总结评价
(1)展示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自评、互评,鼓励大胆发言。
(2)小结作业:水彩画的效果干净透明,给人十分轻快的感觉,这是水彩画不同于其他画种的魅力所在。学过本课之后,课后作业可以搜集一些大师的水彩画作品,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板书设计】
略
【答辩题目解析】
1.水彩画与中国传统绘画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参考答案】
首先,材质不同:中国画的传统底材是宣纸(分生宣、熟宣)或帛、绢;水彩画的传统底材是比较水彩纸,比较厚实,而且表面有各种纹理,水彩也可画在光滑的卡纸上。中国画的颜料是植物或矿物颜料,水彩画的颜料是化学颜料。
其次,风格和造型语言不同:中国画的传统造型语言是勾勒点染,线条是独立的绘画构成要素,造型不以光影为表现体积的手段,色彩不是非常复杂,但通常富于象征意味。水彩画是西画体系中的一个门类,是遵循光影造型的,而且色彩也注重写实性,早期水彩画以表现固有色和明暗调子为主,近现代水彩画以表现光色和环境色、色彩气氛为主,和国画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2.水彩画除了干画法湿画法,还可以进行一些特殊效果的制作,比如肌理,请列举几种?
【参考答案】
1.刮纸法,纸面很湿时可以用小刀刮出深于底色的线条,而纸面将干未干时用小刀刮出的是浅于底色的线条,当纸面全干后,小刀刮出的线条则会显得又亮又细且有涩味。
2.油水分离法,利用油画棒与水不相溶性,在大面积渲染之前先用蜡笔涂画,可以留出一些生动斑驳的线条与色块。
3.洒盐法,将盐粒疏密有致地撒在半干的画面上,过一会,画面上便会出现如雪花般肌理效果。
本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动画片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并模仿偏重动画人物的表情变化,体会人物做出不同表情时给五官带来的变化有哪些?学生大胆尝试,并感受五官的变化。教师总结,引出课题《3D角色》。
活动二:引导想象,新课讲授
1.3D角色与真实人物之间的区别
教师出示卡通漫画人物与写实头像图片,请学生思考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写实头像要求在三庭五眼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如实的刻画,卡通动漫对表情(脸型、五官、发型等)进行夸张、变形,失去了正常比例,使人物更加可爱、漂亮、生动,给人一种虚幻美感。
2.3D角色的表情变化
教师组织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镜子,对着镜子做喜、怒、哀、惧、惊等表情,观察自己的脸型、眉、目、鼻、口、耳的变化。并尝试回答:不同表情产生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角色的表情是通过角色五官形状和位置的变化来体现的。
教师追问:夸张的表情与五官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学生思考作答,教师补充总结:极度夸张的表情对应着极度夸张的五官——五官在3D角色表情的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3D角色的五官表现
(1)教师出示3D角色的局部放大图片,引导学生观察:①五官中的哪一器官最能影响表情的变化?②他的哪些变化赋予了角色生动的面部表情?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并设置活动:依次遮住五官的任一器官,对比找出问题答案。师生共同总结:在五官中,眼睛是影响表情的最重要的器官。拉长或压扁眼眶,放大或缩小瞳孔,以及利用眼帘的遮盖功能等,都可以使角色面部显现出不同喜怒倾向的表情。
(2)教师依次为学生讲解设计一个3D角色时五官的主要变化以及表现方法,如喜怒哀乐、男女老幼、忠诚奸诈等不同角色变化与五官之间的联系。
活动三:示范讲解,实践练习
1.教师为学生示范创作一个3D角色的基本步骤,①起草大形②刻画五官③调整修饰。
2.教师在示范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3D角色的表情不仅仅表现在脸部五官的变化上,还反映在哪些地方?学生同桌之间简单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也反映在角色整体姿势的变化上。
3.教师多媒体出示课堂作业要求:
(1)选择喜、怒、哀、乐、惧、惊中的一个表情,设计一个3D角色形象的头部,注意五官表情的重点刻画。
(2)对所设计角色的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信息进行简单描述,不少于50字。
(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对个别学生进行技法指导)
活动四:交流评议,拓展提高
(一)学生展示交流
1.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且介绍自己设计的3D角色肖像。
2.学生互相展示作品,并且选出本组最有特色的部分作品进行展示,大家共同分享创作带来的快乐与收获,教师总结评议。
(二)拓展提高
1.学生尝试为所设计3D角色画出下列三个表情:
①眼部表现“愤怒”②面部表现“愤怒”③全身姿势表现“愤怒”
2.尝试模仿设计制作一个角色的头部模型,并与同学交流建模的体会。
【板书设计】
略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动漫形象的造型方法?
【参考答案】
作为动画的一个基本技术,动漫人物设计为原本没有生命力的形象创造了生命和个性。动画的形象构成元素具有无穷的表现和想象空间,动画通过多种技术手段为人们创造出另一个虚拟世界。
(1)几何形的组合
这与绘画基础的素描造型课的基本原理相同。我们所观察到的任何一个自然形态都是由多几何形所构成的,这些大的几何形组成了自然形态的基本骨架,在观察和绘画形象时应从大处着眼,将自然形态的物体加以划分,以几何形化的思维方法来观察分析它,从而便于我们画出它的基本形态。
(2)夸张变形
夸张变形是动画形象设计中最常用的方法,夸张变形是在了解自然形态的结构基础上来进行变形的。夸张变形不是随意的扩大或缩小,而是根据自然形态的内在骨骼结构、肌肉和皮毛的走向变化来进行的。
(3)拟人化的处理
拟人化的处理是动画形象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创作方法。在动画形象设计中,对于动物、植物、道具等形象的设计往往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处理。人可以直立行走,而在形象设计中对动物类角色就是让其直立,像人类一样奔跑跳跃,完全模拟人的动作,再将人类的语言、性格、服饰等赋予这些角色,使它们好像完全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朋友。迪士尼的米老鼠、唐老鸭,中国动画里的孙悟空、猪八戒、黑猫警长等都是采用了拟人化的设计手法。
2.怎样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
【参考答案】
主动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表现出真诚的关心,如果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爱,信任教师,则肯定会乐于与教师进行沟通。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对于调皮的学生就要经常谈话,督促他改进缺点。对于不善言谈和性格孤僻的学生,还可以进行书信和谈话相结合的方式,想方设法走进学生的心灵。语言要幽默,委婉,含蓄。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的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积极聆听的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要避免当学生讲话时,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次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次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次
试卷分类: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6次
试卷分类:中学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