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幼儿中小学面试->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汇编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汇编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2-03-19 10:18

扫码用手机做题

试卷预览

1 问答题 1分

幼儿中小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汇编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初中历史《张骞通西域》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展示水果:葡萄和石榴,并提问:你吃过这些水果吗?你知道它们的原产地在哪吗?它们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原的呢?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西域的地理概念

教师展示地图,询问西域具体在哪呢?与学生一起看图,确定一下它的地理位置。

学生观察地图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西域。

(二)张骞通西域

1.两次出使西域

课件出示“招贤令”,提问该“招贤令”所招募的使者是谁?他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思考,回答问题。教师继续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提问张骞共出使了几次西域?两次出使的情况怎样呢?请同学们找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成果,并填写表格。

2.张骞的精神

教师播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引导学生设想张骞出使西域会遇到的艰险。

学生思考回答:自然环境恶劣;被匈奴俘虏;食物匮乏等。教师继续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张骞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学生思考,教师总结:不畏艰险、勇于奉献、志存高远、忠于祖国等。

3.影响

教师出示PPT,提问汉朝和西域各国的频繁往来给彼此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分小组讨论张骞通西域有什么历史意义?小组讨论结束,小组代表发表意见,教师总结。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讲内容,结合上节课内容,总结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及意义。

作业:搜集材料,设计以“张骞通西域以及开通丝绸之路”为主体的板报,并评比。

板书设计略

2 问答题 1分

幼儿中小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汇编

幼儿中小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汇编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初中历史《英国的宪章运动》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国际歌》,之后提问:有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简单阐释国际歌的意义,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英国宪章运动的起因

教师展示“卢德运动”的图片,提问:为什么这一时期的工人要摧毁机器?学生结合教材思考后得出。

(二)宪章运动的中心内容

教师引导之后提问:为什么把这次英国的工人运动叫做宪章运动?学生阅读教材得出。

教师播放英国宪章运动的视频,并提问:这次运动的斗争形式是什么?

学生观看视频回答,之后教师总结:这次工人运动采用了罢工和向议会递交请愿书的形式。教师适时展示图片《宪章运动中的群众集会》,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这一史实。之后教师展示《人民宪章》的内容,请学生结合材料思考:这次运动的斗争形式是什么?它的中心要求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宪章运动的中心要求是争取普选权,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

(三)英国宪章运动的性质

教师展示法国里昂工人运动的口号,请学生结合卢德运动思考:这次工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5分钟时间自由交流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参与人数和提出的要求两方面来思考。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分析并总结:这次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作业:请学生课下收集法国里昂工人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运动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幼儿中小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汇编

答辩题目解析

1.请你说一下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参考答案】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它给资本主义以第一次沉重打击;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丰富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以致在公社成立后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最终导致公社失败。公社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2.选择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原则?

【参考答案】

(1)目标性原则

根据并围绕着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资源,以使教师和学生运用这些资源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2)思想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选择要注重其所呈现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取向,要选择那些有助于学生、客观、辩证地分析历史的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对历史进行正确的认识。

(3)精选性原则

历史课程资源有多种多样,要对各种资源进行筛选,选取反映历史真实状况、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资源,使资源的利用有助于学生对学习重点的理解。

(4)可行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选择和运用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考虑到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课程资源必须易于在教学实际中应用,并且省时、有效。

3 问答题 1分

幼儿中小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汇编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初中历史《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如来佛、观音菩萨以及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的图片,并提问:同学们知道他们是哪个宗教中的人物吗?这些宗教是什么时候在我国发展起来的?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佛教的传入

教师指出佛教是当今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并提问:佛教在什么地方兴起?又在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它的教义是什么?

教师请同学阅读教材,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主张今生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得到幸福。

(二)道教的兴起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看的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都是道教尊奉的人物。道教是如何兴起的?它的教义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道教是土生土长,在民间兴起,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三)盛行的原因

教师展示白马寺、四大佛教圣地和四大道教圣地的图片,并提问:从这些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发展如何?为什么它们得以传播和发展?

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之后自由发言,最后教师总结:受到了统治阶级的扶持,被统治阶级所利用,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归纳。

作业:课下搜集有关佛教和道教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略

4 问答题 1分

幼儿中小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汇编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视频并提问“一带一路”具体是指什么?(“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继续追问学生陆上的丝绸之路是在什么时候由谁开通的?从而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西域的概念

教师在PPT上展示汉初西域的图片,并提问:西域的地理范围指的是哪里呢?学生观看地图回答,教师总结补充:西域指的是现在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两次通西域

在了解了西域的地理范围之后,教师出示两组图片,第一组是汉武帝的招贤令和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第二组是张骞出使西域地图。之后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空白表格,要求学生分别归纳张骞两通西域的时间、目的、结果,填充空白,学生完成表格填充后展示,教师进行总结补充:

幼儿中小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汇编

学习完张骞通西域的具体史实后,教师让学生扮演小演说家,以演讲的形式讲一讲张骞出使西域路程中的故事,如在途中遇到沙漠戈壁的恶劣环境,匈奴人的围追堵截等。教师顺势渗透对张骞不屈不挠,不怕困难精神的学习。

3.张骞通西域的影响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张骞通西域的历史影响。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张骞通西域使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交流。开通了从西汉的长安,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西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这条通道,就是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请学生担任小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复习本节课所学。

作业: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一带一路”的相关时政资料,下节课派代表发言,介绍丝绸之路在当今社会仍发挥的作用。

【板书设计】

幼儿中小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汇编

【答辩题目解析】

1.请简单阐述张骞通西域的影响和意义。

【参考答案】

“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交流。由于中国历代封建中央政府都称边疆少数民族为“夷”,所以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夷之间的第一次文化交融。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汉军在鄯善、车师等地屯田时使用地下相通的穿井术,习称“坎儿井”,在当地逐渐推广。此外,大宛的汗血马在汉代非常著名,名曰“天马”,“使者相望于道以求之”。那时大宛以西到安息国都不产丝,也不懂得铸铁器,后来汉的使臣和散兵把这些技术传了过去。中国蚕丝和冶铁术的西进,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也很大。

2.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操与世界观培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本身就是历史的产物,它集中地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爱国主义本身就是历史的。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有不完全相同的具体内容。进行历史教育首先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勤劳、智慧、勇敢的教育。勤劳、智慧、勇敢三位一体,是人类存在发展至今的关键因素。

(3)欣赏和塑造美的教育。美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多种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然景物所显示出来的自然美,历史人物言行所显示出来的艺术美,历史上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建筑等显示出来的社会美,比比皆是。

(4)民主、法制教育。一部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人民大众追求自由、民主、法治的历史。

5 问答题 1分

幼儿中小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汇编

幼儿中小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汇编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幼儿中小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汇编

2.教师补充:秋收起义之后进行了文家市决策,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1927年9月底起义军在江西永新三湾进行了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三湾改编”后的工农革命军进入井冈山,到1928年春,根据地便初步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教师展示井冈山的图片并提问:在确定了进军方向后,毛泽东选择了将井冈山开辟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相比其他地区,井冈山有哪些优势呢?请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5分钟时间讨论。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井冈山远离中心城市,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当地群众基础较好,革命形势有利;周围物产丰富,便于革命军队的发展壮大。

(三)井冈山会师

教师展示《井冈山会师》示意图并提问:根据图片及教材内容,说一说井冈山会师的基本史实。

学生自主得出: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部分南昌起义的部队和湘南暴动的农民军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四)意义

教师提问:结合上节课内容思考,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历史意义?请学生以历史老师的身份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知识。

2.作业: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此之后中国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具体又有哪些内容?课下请同学们搜集相关资料,下节课交流讨论。

【答辩题目解析】

1.比较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不同点: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则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不但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较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相同点:都发生在国民革命失败后;都是为了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挽救革命;都是中心城市的武装斗争;都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为创建人民军队揭开了序幕。

2.历史生动有趣,历史厚重深邃,历史有他独特的魅力。请问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参考答案】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历史学科蕴含着独特而又丰富的教育功能,打造充满历史味的课堂可以更好的发挥历史教育的史鉴和育人功能。我认为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课堂导入可以充分的选取成语或历史典故来发挥它们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楚汉之争涉及:楚河汉界、约法三章、霸王别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利用历史典故既能增加课堂的历史味道,又能激发学生们的探究意识。

第二,新授课环节教师可以时间为主轴,串联起历史事件,穿插历史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活用史料教学,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多设问,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如出示秦统一前货币、语言、文字存在问题的材料,询问学生应如何处理,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解决问题。

第三,在课堂提升环节教师可以用丰富的语言或视频等直观的教学方式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巩固知识,在情境中感受历史的美丽。

6 问答题 1分

幼儿中小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汇编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提引导学生回忆出北伐战争相关知识。最终明确: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下进行的,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教师过渡:确实,北伐战争在国共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初步胜利,但在两党合作的内部也存在着危机,这种危机逐渐扩大,最终导致了国共合作的破裂。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教师提问:北伐战争取得的初步胜利,与当时的工农运动是分不开的,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会放任这样的现象发生么?

教师展示四一二和七一五争辩的相关材料并提问:国民党内部的反动势力,为了夺取权力,进行了怎样的阴谋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他们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教师介绍: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之后,国民党右派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继续推行反动统治和政策。

教师提问: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就标志着其统一全国了么?这中间又发生了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回答后教师总结: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并不标志着其就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因为当时在东北还有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政府,在北京还有北京政府。

因此南京政府建立之后,继续北伐。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其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才标志着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启示

过渡: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但为何会失败呢?这又给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怎样的启示呢?请学生结合材料以历史小组为单位,用5分钟时间讨论。

幼儿中小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汇编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失败的原因在于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强大;共产党成立初期力量弱小;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等。

启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要掌握领导权,要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知识。

2.作业: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之后,共产党为争取国内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怎样的努力?请同学们课下预习,下节课交流讨论。

【板书设计】

幼儿中小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汇编

【答辩题目解析】

1.试分析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

(1)不同点

①两次国共合作方式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形式。

第二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外合作的形式,共产党和国民党保持着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②两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为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③两次国共合作的具体背景不同:第一次是中国共产党力量小,国民党同样需要和共产党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进行的。

④两次国共合作的结果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中途破裂。第二次国共合作则一直维持到抗日战争结束。

(2)相同点:

①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大背景相同: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里。

②都取得了革命成果: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的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不少条件,但最终因国民党右派叛变和共产党政策失误而最终失败。第二次国共合作不仅完成了抗日大业,而且革命力量的壮大和党的建设的成效为夺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

2.教师在课堂小结要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做到首尾呼应;结语要突出重点,结论扼要明确;既要紧扣时代精神,也要避免空洞说教;适当留下悬念;注重评价的作用。

7 问答题 1分

幼儿中小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汇编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PPT上展示世界各地的数字符号(罗马数字、汉子数字、阿拉伯数字、希腊数字等),并提问学生:同学们都认识这些数字符号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追问:你觉得在这些数字符号中哪一个最为方便简单呢?

教师顺势总结并导入新课:阿拉伯数字是大家使用最多,也最为方便的数字符号,那么大家知道它是怎么样产生并传播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师展示古代“丝绸之路”的图片,并提问:古代世界欧亚最主要的商路是“丝绸之路”,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主要通道,那么东方有什么传入了西方呢?

学生通过回忆中国古代史内容及阅读教材进行回答:东方的胡椒、肉桂等调味品和珠宝、丝绸等奢侈品运往西欧;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印度的糖、棉花等作物也传到欧洲。

教师进一步追问:在东西方交流的过程中,哪些人在穿针引线,充当着文化交流的使者呢?并展示“阿拉伯帝国”的地理位置图片,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方面进行考虑。

学生根据“阿拉伯帝国”的地理位置进行回答,教师总结:阿拉伯帝国处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处,阿拉伯商人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

(二)“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及传播

过渡: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阿拉伯数字”就是其中之一。那么“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吗?

教师纠正学生的认知错误,指出“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

教师在PPT上展示“阿拉伯数字”的故事请学生阅读,之后学生充当历史小故事家进行讲授。

接着教师追问:既然是印度人发明的,为什么叫“阿拉伯数字”呢?教师展示“阿拉伯数字”传播路线图,引导学生从阿拉伯人对阿拉伯数字传播贡献的角度思考。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2世纪阿拉伯人将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此后“阿拉伯数字”传到了世界各地。鉴于阿拉伯人在其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三)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教师展示相关史料,请学生阅读,并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讨论:除了阿拉伯数字之外,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还作出了什么贡献呢?

学生自由交流讨论,之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可做补充,最后教师总结:阿拉伯人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尤其是古希腊的文化;是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同时善于吸收其他文化并加以发展,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如医学和数学。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知识。

2.作业:课下搜集早期人类计数的方法,下节课分享。

幼儿中小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汇编

【答辩题目解析】

1.课程内容重点如何突破?

【参考答案】

本课的重点是“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

首先,我会纠正学生的认知错误,指出“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

接着,在PPT上展示“阿拉伯数字”的故事请学生阅读并充当历史小故事家进行讲授。

最后,我会展示“阿拉伯数字”传播路线图,引导学生认识到鉴于阿拉伯人在其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通过纠错、讲故事、观看历史地图等三种教学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2.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空间概念。

(2)能有效地帮助教师讲清重点、难点。

(3)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4)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多媒体课件中历史地图的运用,能大大加强历史发展的演进过程,具有更形象、鲜活的特点,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5)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思维。

8 问答题 1分

幼儿中小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汇编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关于山海关战役的视频,提出问题:这场战役发生在什么时候?有什么影响?关于这场战役还有一个故事,同学们知道吗?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满洲的兴起

教师播放《努尔哈赤》《皇太极秘史》等清朝电视剧片段,出示关于努尔哈赤、皇太极的史料,组织学生归纳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重要事迹,完成下表:

幼儿中小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汇编

(二)清兵入关

过渡:1644年,李自成占领北京,明朝灭亡。而正当李自成试图推进全国统一步伐的时候,清军入关,爆发了山海关战役。

1.山海关战役

教师出示山海关形势图,讲述吴三桂降清的故事,之后组织学生讲述清军入关的经过。

学生完成讲述之后,师生总结山海关战役概况: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驻守山海关的明朝总兵吴三桂向清军投降,剃发称臣,多尔衮遂出兵从山海关长驱入关。得到清军的帮助后,吴三桂率军讨伐李自成,李自成率兵东征,三军在山海关大战,最终李自成交战失败,败退京师,清军正式入关,李自成转战各地,最终失败。

2.胜利的原因

教师接着出示《明末农民战争史》材料、明末经济军事情况等资料,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清军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教师引导学生从清军、李自成和农民军、吴三桂、当时的时局等方面思考。学生小组讨论发言后,教师总结:

(1)清朝经过历任统治者的努力,实力强大。

(2)李自成等大顺军领导人,滋长骄傲轻敌的思想,对于随着明王朝的土崩瓦解而必然出现的满洲贵族的武装干涉,缺乏清醒的估计。

(3)吴三桂投降清军,增强清军的实力。

(4)明朝末年吏治腐败,重用宦官,诛杀戍边大将。

(5)时机正好。明末统治腐败,天灾人祸,农民起义不断,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导致整个关内汉族经济、军事实力下降,给清军可趁之机。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知识。

2.作业:以“影视剧中的皇太极与现实中的皇太极”为题写一篇小随笔。

【板书设计】

幼儿中小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汇编

【答辩题目解析】

1.你怎么给学生建立一个空间时间轴?

【参考答案】

首先,作为老师要熟稔自己所教授的历史知识,对于时间、地点、发展过程等脉络非常清楚,在画时间空间轴之前,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比如在本节教学中,要非常清晰地知道满清入关前后经历的统治者及主要事件。其次,在画时间空间轴的过程中,要和学生进行互动提问,在老师引导,学生回答的过程中逐步完成时间空间轴,让学生们在教师画轴的过程中,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历史轴线,让学生们充分参与。比如提问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的时间是?清军入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期实现的?等等最后,讲黑板或幻灯片上的历史轴抹去,让同学们在头脑中根据回忆自我呈现时间空间轴。并能回忆起每个时间、空间节点上的历史细节,达到清晰、准确的效果。

2.你知道满洲为什么叫满洲吗?

【参考答案】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原因如下:

(1)从努尔哈赤开始就不断攻打明朝,想要入关建立政权,由于历史上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曾经多次进攻汉族人居住的地区,为消除这一名称带来的历史负面影响,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2)由于中国古代王朝五行五德轮替的说法,明朝为火德,“满”和“洲”的汉字都为水字旁,皇太极的这种做法有以水克火、以清代明的意思。

9 问答题 1分

幼儿中小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汇编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中国诗词大会》宣传片。

提问学生:宋代是词的时代,元代是曲的时代,那么宋词、元曲究竟是如何兴盛起来的?它们又具有怎样的特色?引出宋词元曲,顺势导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宋词

1.宋词的发展

教师请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提出问题:词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有什么特色?

学生回答: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词牌。

2.宋词的代表

(1)概况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的作品,请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提问: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都是宋词的人物,他们的作品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谁的作品?

幼儿中小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汇编

学生结合课本和材料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苏轼的词风情豪迈而飘逸,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辛弃疾,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三人的词作各有千秋,都是宋词中的佳品。

(2)影响

教师出示宋词代表人物及其贡献的表格,请学生阅读课本结合所学,思考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的对宋词的贡献。完成下表:

幼儿中小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汇编

(二)元曲

(1)概况

教师播放《窦娥冤》的视频片段,提问:元曲是一种怎样的艺术形式?元曲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学生结合课本回答,教师点出: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誉为“元曲四大家”,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关汉卿,他的代表作为《窦娥冤》。

(2)发展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宋元都市的发展,结合本节课所学,进行小组讨论,思考:词曲成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回答总结: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和曲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采用问答法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作业:课后请同学们选择一位你喜爱的词人,搜集生平资料,做一份人物手抄报。

【板书设计】

幼儿中小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汇编

【答辩题目解析】

1.请说一说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的特点。

【参考答案】

豪放派特点: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势恢宏,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表现为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婉约派特点: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上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2.本节课你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为什么采用这些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本节课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史料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使用史料分析法,教师传授给学生运用史料来探究历史,学生可以根据大量的史料去感受、认识真实的历史,加深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认识。小组讨论法能够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思想的碰撞,通过沟通交流,逐步修正自己的观点,树立辩证看待问题的理念,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10 问答题 1分

幼儿中小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汇编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谈话法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学生:关于人类起源,你知道什么?

教师介绍:在中国有女娲造人的说法,在西方有上帝造人的说法(亚当和夏娃的故事)。

教师过渡:老师刚才介绍的都是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那人类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这一课去一探究竟吧。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人类进化的过程

过渡:人类是经历了几百万年从猿猴进化而来的。

教师展示人类进化的视频请学生观看,并提问: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达尔文又是谁?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人类经历了从始祖南猿到能人到直立人到远古智人再到晚期智人的发展,最终进化为现代人类。达尔文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

过渡:既然人类是进化而来的,那在我们的祖国大地上有哪些远古人类呢。

教师在PPT上展示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示意图,提问:中国境内远古人类的主要遗址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蓝田人、金牛山人、和县人、丁村人。

教师在PPT上展示史前遗址分布地形图请学生观察,提问: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

(二)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我国境内这么多的远古居民,那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的人类是谁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教师播放关于元谋人考古发现的视频,请学生观看并提问:为什么叫元谋人?元谋人距今有多久?元谋人的生产活动有哪些?元谋人发现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元谋人发现于云南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前,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天然火,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教师补充知识:当考古界发现重要的遗迹、遗物时,大都由其发现地命名。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以学习小组思考讨论问题:你怎么知道元谋人已经是人了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元谋人遗迹中发现的两枚门齿化石是人类的特质;发现的粗糙石器说明元谋人会制造工具;炭屑和烧骨说明元谋人知道用火。这些遗迹都足以证明元谋人已经是人了。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知识。

2.作业:回家查阅相关资料,思考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

【板书设计】

幼儿中小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汇编

【答辩题目解析】

1.山顶洞人属于新石器时代吗? 【参考答案】

不属于,山顶洞人属于旧石器时代。因为山顶洞人使用的工具主要还是打制石器,并不是磨制石器。

2.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历史学科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答案】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有着充分地进行科学教育的条件。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科学素养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科学素养的培养首先取决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历史教材中包含有丰富的与科学相关的史实,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手段,在课堂上营造出浓厚的求知氛围,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持续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领略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从而提高对科学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

二是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科学需要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合乎理性的思维,需要探索、质疑和创新。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较有质量的问题去开启学生思维的机器,学生形成了存疑的习惯后就会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三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学习树立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观念和价值取向。科学素养渗透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妥善处理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对杰出人物历史事件的学习、探讨和评价,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