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思考探究
一、熟读并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二、这篇短文仅100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得啰唆。作者提到“千里马”的方式有哪几种?各具有怎样的效果?
三、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句子的语气特点。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四、阅读下面的短文,结合课文,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不少于300字。
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日:“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日:“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资治通鉴·唐纪八》
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568~627):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单元介绍
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文言语感;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课文中
精彩的语句;还要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预习提示
“伯乐相马”是一个古老的传说,讲的是春秋时期伯乐发现千里马的故事。作者在本文中却另翻新意,提出一个新颖的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能有这样的认识,与他的经历有关。韩愈年轻时,曾几次上书给"-3朝权相,希望得到重用,以展才志,但都被冷落。本文可以说是他的一篇
“不平则鸣”之作。阅读课文,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言简意赅的行文特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50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借助注释和词典了解文章大意,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的批判之情。
(2)确定依据
①韩愈散文中,抒发不平之鸣的篇章不少,《马说》便是其中之一。“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虽是议论文体,但却也讲究文采。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因此学生要能够“借助注释和词典了解文章大意,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②《马说》通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又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不仅需要“理解课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还需要“体会作者对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的批判之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