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志愿者,自2007年初进社区讲授四大名著、唐宋诗词至今,北京西城经济科学大学副教授张亚宁已为普通百姓免费授课2000课时。张老师家住石景山,每次利用周末、寒暑假等课余时间跑到学校周边的社区讲课,路上乘地铁、公交要耗费一个多小时,有时凌晨5点就要起床出门。他的身体本来就不太好,速效救心丸随时带在身边。
张老师说:“平时社区居民很难接触到古典文学赏析,能把大学办到他们身边,是我最大的享受。”
请结合案例,谈谈高校教师服务社会中应如何对待奉献与索取这一问题。
奉献是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之一。人们把高校教师以自己的学科专长为基础,除完成高校的本职工作之外,还根据社会需求,服务于社会企事业单位、学术组织的兼职劳动统称为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
这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生事物,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带来的积极效应。高校与社会的联系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逐步加强。高校需要通过教师的社会服务实现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化,需要通过教师的社会服务来获得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社会也需要高校为自身的发展进步提供智力支持和知识基础。因此,高校的社会服务必定会体现出道德上的奉献精神,同时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会有消极和负面的一面,滋生执着于金钱和实惠,极端的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倾向。
在肯定人们关心自身物质利益的同时,必须要提倡奉献精神,提倡为远大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这是高校教师引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责决定的,并不是所有的社会服务都是有价的,许多引领社会发展的各种支边活动和科技扶贫活动也不可能是按酬付劳。
有人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教师可以不花精力在学生的生活上和学习上关爱学生。
高校教师必须廉洁从教。
高校教师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就是要求高校教师成为学生的师表就行了。
我国古代第一次用学规的形式对教师提出规范要求的是( )。
以下( )不属于高校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
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角度看,教师所特有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是( )。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观点,这体现了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 )。
大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旨在( )
教师职业是极其繁重而需要自我牺牲精神的职业,因此必须( )
伪注、伪造和篡改文献、数据等行为均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