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试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

试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趋势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从本质上讲,体现了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中央与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之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的重点和趋势是:

(1)(中央政府)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放的关键首先是转变政府职能,中央政府的职能由过去的统一集中管理向宏观调控过渡,高校主要由地方负责管理,形成一个两级管理、分级负责、以省级统筹为主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在目前的阶段,扩大地方政府权力的基本方向,就是要淡化高校的单一隶属关系,改革条块分割的现行办学体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对属地高校的统筹作用,实现“条块分割”向“条块有机结合”的转变。

(2)(社会参与)建立起一个社会广泛参与办学的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合理、健康发展。社会参与不仅是高等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需要,而且也是调动社会力量办学、减轻政府财政困难,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首先,应实现政府高等教育决策活动中的民主化,由中央政府组织建立一些由社会各界认识共同组成的高等教育决策咨询和审议机构。

其次,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协调政府、高校和社会三者关系以及吸引社会人士参与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作用。

此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要更新大学由国家办的陈旧观念,形成新的办学体制。

(3)(高等学校)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活力,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依法招生的自主权;依法设置学科、专业的自主权;教学自主权;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的自主权;依法自主对外交流权;机构设置和人事权;财产管理和使用权。

通过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重点和趋势表明: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并使之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必须从政府管理、社会民主和高校资助办学三个维度来综合考虑,全面规划和设计。

更新时间:2021-10-20 14:07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怎样培养学生积极悦纳自己的态度?

查看答案
问答题

当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是( )。

查看答案
问答题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辅导的任务和策略是什么?

查看答案
问答题

动机具有三种功能:一是( )功能;二是( )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简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查看答案
问答题

阐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的基本内容,谈谈其对学生品德教育的启示。

查看答案
问答题

发散思维有三种基本特性:( )、灵活性或变通性、( )。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简述不良品德矫正的心理策略。

查看答案
问答题

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识的、主动的和系统的知觉过程,也称为( ),它包含有理解、思考的成分,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某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兴趣容易转移、情绪发生快而多变、善于交际等特点。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于( )。

  • A.胆汁质
  • B.粘液质
  • C.抑郁质
  • D.多血质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