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分类体系有哪些?
从不同的视角去认识课程,可将课程分为以下不同的类型:
(1)按课程的侧重点放在认识的主体上还是客体上来构建课程,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前者把重点放在认识客体方面,即放在文化遗产和系统的客观知识的传授上;而后者则注重认识主体方面,即学习者的经验和自发需要。
(2)从分科型或综合型的观点来看,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并列课程和核心课程。并列课程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以一门门学科为中心;而核心(或中心)课程则以旨在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综合经验为中心内容,辅之以边缘学科知识。
(3)从层次构成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
(4)从选课形式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程和选修课程。
(5)根据课程课时数的多少将课程划分为大、中、小、微型课程。
(6)根据课程内容主要是传授科学知识还是操作技能,将课程划分为理论型课程和实践型课程。
(7)根据课程是否有明确的计划和目的,将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前者是在课程和教材中明确陈述的,并要在考试、测验中考核的正规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目标;后者利用有关学校组织、校园文化、社会过程和师生相互作用等方面给学生以价值上、规范上的陶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人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教师可以不花精力在学生的生活上和学习上关爱学生。
高校教师必须廉洁从教。
高校教师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就是要求高校教师成为学生的师表就行了。
我国古代第一次用学规的形式对教师提出规范要求的是( )。
以下( )不属于高校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
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角度看,教师所特有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是( )。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观点,这体现了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 )。
大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旨在( )
教师职业是极其繁重而需要自我牺牲精神的职业,因此必须( )
伪注、伪造和篡改文献、数据等行为均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