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神经调节的结
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的部分内容如下。
要求:
(1)设计基于学生活动的“反射”概念的教学过程。(20 分)
(2)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本节内容的概念图。(10 分)
(1)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缩手反射的游戏活动。随机找一名学生上讲台,双手背后站立。教师站在此学生后面,拿牙签示意给其他学生看,注意不让讲台上的那位学生看到。教师用牙签去轻扎这位学生的手,让其他学生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当老师用牙签扎他手的时候,他有什么反应?
学生发表看法后,教师进行总结:我们把这种现象叫作缩手反射。
教师讲解:神经元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并把兴奋传递到其他神经元,于是各个神经元就连成了人体信息传递的网络系统。那么在人体信息感知的过程中,神经系统究竟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呢?这个活动是在人体什么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呢?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调节的呢?由此引出新课。
(二)新课展开,互动教学
1.提出概念,认识反射
教师提问:刚才的台上同学的反应是缩手反射,究竟什么叫作反射呢?
播放视频:手遇到烫的东西会缩回,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会眨眼,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会立刻排尿,人感受到寒冷时会打哆嗦的场景。提问:这些例子都是反射,你能通过这些活动概括出什么是反射吗?
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始讨论,教师进行引导得出结论: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就叫作反射。
2.师生互动,辨析概念
教师讲解:缩手反射就是由于牙签扎手这个外界刺激,在人的神经系统的调控下,发生了把手缩回的这样一个有规律的反应。哪位同学能再举出一些例子来呢?
学生积极讨论并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对老马识途、惊弓之鸟、杯弓蛇影等内容进行分析,重点突出中枢神经系统在接收到刺激信号的条件下做出的反应,如“温水煮青蛙”的现象,加深对“反射”概念的理解。
3.巩固概念,探究提升
教师再次采用多媒体展示下列现象的图片,并让学生根据反射的定义判断下列现象中哪些可以称为反射,并简单说出原因。
A.摆在窗台上的花草向外生长。(不是反射,花草是植物,没有中枢神经系统。只有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才叫作反射)
B.草履虫对环境中温度的变化表现出趋热性。(不是反射,草履虫没有神经系统,属于应激性)
C.人一碰含羞草,它的叶子马上卷起。(不是反射,含羞草是植物,没有中枢神经系统。只有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才叫作反射)
D.手偶然碰到火会迅速缩回。(是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火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是缩手)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膝跳反射的活动,加深对反射的概念的理解。
(三)小结作业
教师提问反射的概念,重点强调中枢神经系统、动物体或人体、规律性应答等关键词。
课后思考:大家知道了反射的概念,那么反射到底是如何完成的呢?课后搜集资料,下节课上分享。
(2)概念图设计如下: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