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关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教学要求是: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以及对角相等。请基于该要求,完成下列问答题任务:
(1)设计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教学目标;(6 分)
(2)设计两种让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教学流程;(12 分)
(3)设计平行四边形性质证明的教学流程,使学生领悟证明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12 分)
(1)平行四边形性质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知道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边、角的性质定理,发展分析推理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过程,明确性质的条件和结论,并能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探究中体会解决问题的快乐,提高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2)发现探究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流程: 流程一: 首先,引导学生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自主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任意绘制平行四边形并观察。 其次,通过多媒体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出以下问题:“除了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它的边之间还有什么关系? 它的角之间有什么关系?量一量,检验一下与你的猜想一致吗?”让学生组内讨论分析。 最后.在学生探究并讨论结束后,请一两个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发现,教师适时予以引导,得出猜想:平行四边形 对边、对角相等。
流程二: 首先:通过多媒体呈现问题“小明同学用量角器量出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是 77°,就说知道了其余三个内角的度 数;用直尺量出了一组邻边的长分别为 40 cm 和 45 cm,就说知道了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你知道小明同学是怎 么计算的吗?”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其次,讨论结束后,请几个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观点,教师将观点进行总结归纳,与学生一起得出猜想:平行四边 形对边、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性质证明的教学流程如下: 首先,通过问题(2)中的任一流程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猜想: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相等。 其次,口头提出任务“得出猜想后,能否用文字和符号语言将其证明出来?”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其先不看 书中证明步骤利用之前所学知识进行自主证明。此时,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必要时予以点拨,比如添加辅助线,先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等内容。 再次,请三个小组的代表到黑板上板书本组的证明过程,教师与其他小组一起分别点评之后,一起总结归纳出平行 四边形关于边、角的性质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以及对角相等。再与学生一起对证明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转化 思想(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来证明对边、对角相等)进行总结归纳。 最后,再让学生将自己的证明过程与书中过程进行比对,不够合理之处予以修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对高中数学的评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