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案例:在等差数列的习题课教学中,教师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等差
案例:
在等差数列的习题课教学中,教师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等差数列前10项和为100,前100项和为10,求前110项的和。
两位学生的解法如下:
针对上述解法,一些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学生丙:怎么刚好有
呢?这是一种巧合吗?上述所得到的结论中是否隐含着一般性的规律呢?
老师:同学丙所说的规律是否就是:
(1)请分析学生甲和学生乙解法各自的特点,并解释学生乙设的理由。(12分)
(2)请验证(*)中结论是否成立。(8分)
本题主要从“等差数列”相关知识入手,考查等差数列的相关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基层知识,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常用的教学方法,以及课堂导入技巧等基本知识与技能。
(1)甲同学是直接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来计算的,而乙同学是将甲同学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变形为二次函数的形式来计算的。甲乙同学计算公式的本质是一样的,但是乙同学的计算方法简化了计算量。
(2)通过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即可验证(*)中结论是成立的。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