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师在教授某版初中语文教材《藤野先生》一课时,为学生设置了以
教师在教授某版初中语文教材《藤野先生》一课时,为学生设置了以下作业:
一、关于课文.有下面几种不同的理解。讨论一下,究竟应该怎样理解。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二、朗读课文第一段和倒数第二段,重点体味下面几句话,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了,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这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从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三、弃医从文是鲁迅一生的大事,他在多篇回忆性散文中谈到过这段经历。读了这篇课文
以后.你知道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吗?从鲁迅的人生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
四、从下边两题中.选做一题。
1.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
2.对于自己的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个人,一个是三味书屋的寿镜吾,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再就是这篇课文所写的藤野先生。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一下,看看鲁迅笔下的这三位老师各有什么特点。
以下对这几道作业的设计意图。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教师的任何一次作业设计都应该是有目的的,每一道作业题目都应该指向不同的任务目标.以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分析这位教师的四道作业设置不难发现其是从文章语言、内容、思想、主旨、阅读能力等不同角度延伸开的,是一个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的设计层次.故第四题设计也是有意义、有目的的,第四题中第1小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第2小题旨在扩大学生的视野,并学会比较。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