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以下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教材中的部
以下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中“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的相关内容,设计一个教学方案。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公平的含义较广泛,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各个领域。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区别。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形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了解实现社会公平在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
(2)能力目标
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增强对社会公平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了解实现社会公平在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及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教师提问进行导入:同学们,社会公平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对于社会公平,大家有什么样的看法呢?请大家思考一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什么是公平
活动:观点讨论
教师PPT展示两则观点,学生前后桌组成小组进行讨论,什么是公平。
观点一: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人人平均、不存在差别才是公平。
观点二:公平不在于没有差别,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如果差别给人以激励,使经济具有活力和效率,又不影响社会稳定,就是公平。
学生讨论完后,教师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公平不在于没有差别。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如果差别给人以激励,使经济具有活力和效率,又不影响社会稳定,就是公平。
2.收入分配公半
过渡语:公平的含义很广泛,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教师提问:刚刚我们知道了公平不在于没有差别,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请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是收入分配公平?
学生思考讨论,自由发言。
A同学:收入分配公平就是大家的收入分配都一样。
B同学:收入分配公平是分配相对平等,大家的收入差距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C同学:收入分配公平就是大家的收入有一定的差别,并不是每个人都一样。
教师总结: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3.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中所展示的漫画,并思考漫画所隐含的意义。
学生思考讨论.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4.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1)初次分配
教师PPT展示案例:
近五年来.某公司的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左右,企业利润平均每年增长20%左右,与此同时,企业职工的工资增长缓慢,平均每年增长5%左右。
如果按照上述趋势发展下去,会给该公司和职工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该公司在分配方面应该做出哪些改变?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初次分配应注重增加居民收入。
(2)再次分配
过渡语:初次分配之后,有些人因为制度、环境、自身、家庭等因素,生活依然非常困难,这时就需要再次分配。
教师选取一些再分配的案例进行讲解。
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运用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生讨论,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还有哪些可行的措施。
教师总结: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公平不在于没有差别,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如果差别给人以激励,使经济具有活力和效率,又不影响社会稳定,就是公平。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作业: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公平和效率。
环节五:板书设计
杜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什么是公平
(2)收入分配公平
(3)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4)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材料:在外出旅游时,我们既会看到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又会看到游人“到此一游”式的涂鸦。
教师提问:比较图1和图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与游人“到此一游”式涂鸦的区别。
学生一:前者是一种文化创作,具有文化内涵,能保存和传播书法、诗词等中华传统文化。前者与景观融为一体,能给人以关感,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也能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
学生二:后者“到此一游”的涂鸦虽然字写得没那么漂亮,但这是游客的自由,况且也不伤害其他人,所以也无伤大雅。
教师:学生一的回答非常好,学生二的回答完全错误,各位同学千万不要向他学习。
问题:请运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评价建议的相关知识,分析该教师对两位学生的评价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传统教学具有注重预设,忽视课堂生成的倾向。新课程教学主张在预设的前提下,关注生成,引导生成,强调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然而,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仍有不少教师,或忽视生成,或回避生成,或压制生成,从而把生成扼杀在了萌芽状态,或是让生成“花自飘零水自流”。众所周知,建构主义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课堂生成也要坚持建构主义的指导,对生成的引导、利用和发展的过程,就是对生成的建构过程。一教师教学《政治生活》中的“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课前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就教材涉及的反腐败问题,师生共同列举了一些干部收受贿赂的事例。突然,一位学生在下面嘀咕:“当干部没有好下场!”教室里一下热闹起来:某机关一位干部违法了,某镇一个镇长被判刑了,某学校一位校长被撤职了……教师原来设计的教学思路立刻土崩瓦解,课堂陷入了混乱。而此时教师却无奈地说,“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嘛,毕竟还有很多好干部”。
请根据建构主义知识,分析这位教师的不当之处。
某老师想激发学生对高中政治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依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的相关理论,请给该老师提几条建议。
材料:
中学生楚某自从结交了几个游手好闲的社会青年后,逐渐变得不思进取,经常逃学旷课,
迷恋网络游戏,经学校多次教育仍不思悔改,受到了学校的纪律处分。毕业后,他进一步发展到敲诈勒索一些中学生,甚至盗窃财物、参与赌博,最终被人民法院判刑。
问题:(1)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楚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
(2)谈谈这一案例对教师的启示。
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利用惠若琪的磨、丁霞的乱、朱婷的强、张常宁的守、龚翔宇的多变,巧妙布局,协调攻守,终于战胜塞尔维亚队,勇夺冠军。这给我们的启示与下列诗句相同的是( )。
移动支付是指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对商品或服务的交易进行结算的一种方式。随着移动支付手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通过移动支付方式完成交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移动支付对货币流通的影响是( )。
①货币流通速度加快②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减少
③货币周转次数减少④货币的实际供应量增加
新技术不断刷新着人们的生活。游客徐先生提前通过某景区的微信预定了该景区的门票,通过支付宝支付后,当天直接到景区窗口取票。使用支付宝( )。
①使货币基本职能发生了本质性变化
②没有改变商品交换的本质
③相当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④使商品交换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清明奠英烈,精神永传承。2017年4月5日,西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组织陕西省富平县杜家小学、田村小学14名留守儿童祭扫杨虎城将军烈士陵园。杨虎城24岁自赋诗:“西北山高水又长,男儿岂能老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这首诗至今仍激励着无数华夏儿女。下列选项与该诗句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①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
②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物暴长者必夭折,功卒成者必亟坏
当下,我国很多地方摊贩经营非常活跃,但存在经营不规范现象。有的地方以建立固定经营场所的方式给小贩提供经营空间,加强市场管理,规范摊贩的经营行为。促进这类个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 )。
①实现按劳分配的收人分配原则 ②扩大政府调控范围
③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就业④方便群众的日常生活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某老师在讲授《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时候,带领学生去参观本市的历史博物馆,这一做法属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