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阅读材料,完成第题。苏轼《赤壁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

阅读材料,完成第题。

苏轼《赤壁赋》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日:“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何为其然也 ”客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课文介绍

《赤壁赋》是指北宋文学家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中的《前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表现了作者的心灵由矛盾、悲伤转而获得超越、升华的复杂过程。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在记叙游览的同时,或表达物我两忘的喜悦,或抒发时不我待的忧思,或倾诉怀才不遇的愤懑……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志趣。

阅读这类文章,不但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反复阅读这些优美的篇章,体会其中的节奏、语气和韵味,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文言语感。而体验古人徜徉山水、感悟人生的情趣,也有助于培养我们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学生情况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班额45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

问题:

请设计一个教学活动,完成下面的研讨与练习。(25分)

查看材料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教学过程设计的能力。

【解题思路】

(1)准确理解教学目标的指向性:

(2)阅读理解,结合课文介绍、单元说明、学生情况等设计教学过程。

(3)具体设计时可从导人、初读、品读、再读、小结、布置作业、板书等环节进行依次设计。

【参考答案】

《赤壁赋》教学过程

一、导入(PPT.1演示课题、作者)

()

二、整体把握

1.学生合作完成课文初读。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圈画出你认为精美的语句或有难度的字词。

2.正音.指导诵读。

3.结合同学们的圈点,发现大家在这几句话上有共识,下面一起逐句分析,共同学习。(学生按顺序朗读一句,解释一句)(PPT.2演示例句)

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②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③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④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⑤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4.学生补充质疑。(除了这些字词句之外,请同学提出对于字词句还有哪些疑问,大家讨论)

5.全班分小组完成一遍诵读.同时思考:立在赤壁之下的苏轼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悟出了什么 (PPT.3演示问题)

学生回答后小结:看到了自然之景,想到了历史之变,悟出了人生之理。

三、品读

有人这样评价苏轼的《赤壁赋》,说此文“悲喜皆由水月生”,果真如此吗 大家一起来搜寻一下文中的“水月”吧。(板书:水、月)

1.文中最典型的“水月”之景出现在哪一段 具体有哪些语句 徜徉期间的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

明确:

写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PPT.4演示语句)

感受——“飘飘乎欲仙”。(板书:乐)

2.第二段中“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也是含有“水月”之景的句子.其中的“美人”是谁 整个句子在一、二段之间起到了什么作用 (PPT.5演示语句)

明确:

美人,思慕之人。古代常用来做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而对于作者,这“美人”却如月,隔空伫足,可望而不可即,正是仕途失意、理想渺茫的写照,不禁心生悲凉。所以此句在一、二节之间起着由乐而悲的过渡作用。(板书:悲)

3.第三段中还有哪些与“水月”相关的语句 能不能联系这些语句说一说“客”因何而悲

明确:

(PPT.6演示语句)

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所引《短歌行》诗句正是曹操表达了求贤若渴,期待建功立业的雄心,自然会令人想到曹操当年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豪迈与气魄;当然更会令人借赤壁一地想到曹操败走华容道的落魄与仓皇。由景而诗,由诗而人,由人而事,少不了一声悲叹“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 ”

②“携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成仙”“伴月”的理想当然是“不可乎骤得”.且何况人对于宇宙而言.不过就像天地间一只小昆虫,一粒小米粒而已。人生如此,更令人黯然神伤,悲从中来。

是啊。英雄都不长久,更何况我们这些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的凡夫俗子。面对永无止息的长江,面对转瞬即逝的人生,怀想着遥不可及的理想,又岂一“悲”字了得啊。

可见,文章正是借这一番“水月”告诉了我们客“悲”的原因:英雄难再,世事无常,人生易尽.难有作为。

4.第四段中,苏轼指出“水月”有着怎样的自然规律 他又是如何看待“江上清风,山间明月”的 (PPT.7演示语句)

明确:

规律——“变”与“不变”

主张——物我永恒,何羡长江 物各有主,寄情风月!

如此旷达胸襟,不仅让我们神清气爽,豁然开朗,也让那悲中之客转悲为喜,继而“添酒回灯重开宴”直至“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板书:喜)

5.同学一起在音乐的配合下诵读课文,品味一下文中“水月”的魅力。同时思考一个问题:学习本文后,你对文中苏轼表达的思想有怎样的认识 你会怎样评价苏轼呢 (PPT.8演示配乐)

四、悟读

学生自由谈论对苏轼思想的认识,表述评价,教师点评归纳:

多少年宦海沉浮,人生中起起落落,苏轼始终坚持着乐观豁达,四海为家,诗酒自娱。贫而不失其乐。(PPT.9演示林语堂评语)

林语堂评价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

今天,我们品读苏轼,读他的精神,读他屈心抑制、忍尤攘垢后奋起直追、超然于世的精神。我们品读苏轼,读他看轻权贵,读他寒风傲骨,读他泰然处世,读他如欣然而立的翠竹,读他如郁郁葱葱的万年青。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和苏轼一起借着赤壁的一水一月品味了景、情、理在这篇游记里巧妙的融合,体会由乐而悲再喜的情感变化.更在主客一问一答之间触摸到了苏轼人生历练中矛盾并日渐成熟的思想。(板书:一问一答景情理)

六、作业布置(PPT.10演示作业)

板书设计:()

更新时间:2021-09-03 21:43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以下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中“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的相关内容,设计一个教学方案。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公平的含义较广泛,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各个领域。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区别。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形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材料:在外出旅游时,我们既会看到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又会看到游人“到此一游”式的涂鸦。

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卷,2021年教师资格《道德与法治》高中高分通关卷4

教师提问:比较图1和图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与游人“到此一游”式涂鸦的区别。

学生一:前者是一种文化创作,具有文化内涵,能保存和传播书法、诗词等中华传统文化。前者与景观融为一体,能给人以关感,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也能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

学生二:后者“到此一游”的涂鸦虽然字写得没那么漂亮,但这是游客的自由,况且也不伤害其他人,所以也无伤大雅。

教师:学生一的回答非常好,学生二的回答完全错误,各位同学千万不要向他学习。

问题:请运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评价建议的相关知识,分析该教师对两位学生的评价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传统教学具有注重预设,忽视课堂生成的倾向。新课程教学主张在预设的前提下,关注生成,引导生成,强调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然而,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仍有不少教师,或忽视生成,或回避生成,或压制生成,从而把生成扼杀在了萌芽状态,或是让生成“花自飘零水自流”。众所周知,建构主义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课堂生成也要坚持建构主义的指导,对生成的引导、利用和发展的过程,就是对生成的建构过程。一教师教学《政治生活》中的“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课前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就教材涉及的反腐败问题,师生共同列举了一些干部收受贿赂的事例。突然,一位学生在下面嘀咕:“当干部没有好下场!”教室里一下热闹起来:某机关一位干部违法了,某镇一个镇长被判刑了,某学校一位校长被撤职了……教师原来设计的教学思路立刻土崩瓦解,课堂陷入了混乱。而此时教师却无奈地说,“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嘛,毕竟还有很多好干部”。

请根据建构主义知识,分析这位教师的不当之处。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某老师想激发学生对高中政治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依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的相关理论,请给该老师提几条建议。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材料:

中学生楚某自从结交了几个游手好闲的社会青年后,逐渐变得不思进取,经常逃学旷课,

迷恋网络游戏,经学校多次教育仍不思悔改,受到了学校的纪律处分。毕业后,他进一步发展到敲诈勒索一些中学生,甚至盗窃财物、参与赌博,最终被人民法院判刑。

问题:(1)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楚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

(2)谈谈这一案例对教师的启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利用惠若琪的磨、丁霞的乱、朱婷的强、张常宁的守、龚翔宇的多变,巧妙布局,协调攻守,终于战胜塞尔维亚队,勇夺冠军。这给我们的启示与下列诗句相同的是( )。

  • A.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 B.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D.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移动支付是指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对商品或服务的交易进行结算的一种方式。随着移动支付手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通过移动支付方式完成交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移动支付对货币流通的影响是( )。

①货币流通速度加快②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减少

③货币周转次数减少④货币的实际供应量增加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新技术不断刷新着人们的生活。游客徐先生提前通过某景区的微信预定了该景区的门票,通过支付宝支付后,当天直接到景区窗口取票。使用支付宝( )。

①使货币基本职能发生了本质性变化

②没有改变商品交换的本质

③相当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④使商品交换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 A.②③
  • B.②④
  • C.①③
  • D.①④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清明奠英烈,精神永传承。2017年4月5日,西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组织陕西省富平县杜家小学、田村小学14名留守儿童祭扫杨虎城将军烈士陵园。杨虎城24岁自赋诗:“西北山高水又长,男儿岂能老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这首诗至今仍激励着无数华夏儿女。下列选项与该诗句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①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

②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物暴长者必夭折,功卒成者必亟坏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当下,我国很多地方摊贩经营非常活跃,但存在经营不规范现象。有的地方以建立固定经营场所的方式给小贩提供经营空间,加强市场管理,规范摊贩的经营行为。促进这类个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 )。

①实现按劳分配的收人分配原则 ②扩大政府调控范围

③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就业④方便群众的日常生活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