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材料:下面是某老师执教《难报三春晖》一课的教学实录片段。预习
材料:下面是某老师执教《难报三春晖》一课的教学实录片段。
预习作业:请每位同学在预习单中,分别填写出“父母为我做的事”和“我为父母做的事”
亲爱的同学:
回望自己与父母共同相处的日子,有许多甜蜜和幸福,也有些许不快和烦恼,请你仔细回忆,用心填写“父母为我做的事”和“我为父母做的事”。再次走进你的父母,与他们展开心与心的对话,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期待着你的精彩。
第一版块:【平安是一种期盼】
教师:展示学校门口父母接送孩子的两幅照片。问题:同学们有没有觉得很熟悉 这是在哪里 发生在什么时候
学生:略。
【过渡】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我们都能在学校门口看到这样的场景:家长焦急地等在校门口。
【看图说话】
1.你是否有过父母接送的经历
2.曾经有过这样经历的同学,你现在回想起来,有什么感想
3.没有经历过的同学,你们曾经是不是也希望自已能有家长接送,现在给你一个机会,你愿意让他们接送吗 (待学生回答后,与学生一起分享老师自己的故事)
4.父母为什么乐意不厌其烦地接送子女,他们的用意是什么,你能明白吗
学生:略。
【过渡】同学们说了自己的想法,那么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父母,去听一听他们的心声。
教师:展示采访父母的视频。(父母心声袒露:车辆增多担心交通安全、居住地到学校交通不便、怕孩子路上贪玩学坏、担心孩子遇到坏人、利用接送时间和孩子交流)
【过渡】爱就要大声说出来,对于父母我们更应该如此。
1.请结合“爱的清单”与大家一起分享:父母为你做的哪一件事让你印象最深刻。
学生:略。
2.请结合“爱的清单”与大家一起分享:你做的哪件事让父母最开心。
学生:略。
【总结】其实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是无法用一张清单列完的,因为他们对我们倾注了太多的心血,给予了太多的关怀,他们给予我们生命,期盼我们健康、平安、快乐。
问题:请运用思想品德课程与教学理论,分析该教学实录片段是如何体现“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的课程理念的。(20分)
(1)“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10分)
(2)本教学实录片段通过让学生填写“爱的清单”以及看图说话部分的几个问题,引领学生感悟父母对我们的爱,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和负责任的好公民,在此基础上了解孝敬父母和关心父母是子女的道德义务。(5分)
(3)此外,教学实录当中,还摘取了部分采访父母的视频片段,是从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感受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培养子女对父母的感恩的心,树立孝敬父母的责任感,“让我们的孩子知道什么是幸福,并懂得如何追求幸福”,把活泼、健康的自我融入开阔的社会生活之中。(5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在一节美术公开课上,教师在教学生画吃虫草。整个一节课,教师完全按照备课内容、时间安排,在课堂上用15分钟讲授吃虫草的特性,用10分钟让学生六个人一组,分组讨论“吃虫草为什么可以吃虫子”。然后教师在听取了两个组的讨论结果后,从自己的教案上把正确答案抄在黑板 上。最后,让学生根据正确的描述,10分钟之内画一棵吃虫草。而在下课后,发现有1/5的学生仍然在埋头画画,还有几个学生则根本没有动笔。课后,评课者的意见如下:“把美术课上成了生物课”“讨论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中来”“这节课没有融入感情,没有表现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
根据此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请用教育学相关原理对案例进行分析。你如果是这个美术教师,你会怎么上这节课?
以下是《十几减九》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例题“12 — 9”的计算方法,然后展开师生对话,交流算法。 师:谁来介绍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是数出来的。
师: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呢?
生1:我心里想着9,然后从9往下数(用手指表示),一直数到12,数了3个数,所以12减9就等于3。
师:你能给你的方法起个名称吗?
生1:(想了想)那就叫“数手指”法吧。
生2:老师,我不用数手指,而是用小棒来摆。
师:你是怎么摆的,又怎么算呢?
生2:我先摆出12根小棒,然后拿走9根,剩下3根,12减9就等于3,这种方法叫“摆小棒”法。
师:好一个“摆小棒”法,你真行!
生3:我不用数手指,也不用摆小棒就能算出来!
师:是吗?那就把你的高招说一说!
生3:(得意地)我把12分成10和2,先用10减9等于1,再用1和2加起来就等于3。
师:哇!你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巧妙的方法,老师佩服你!那你给这种方法起名称了吗?
生3:我不知道该叫什么方法好。
师:还有谁的方法和生3的一样?你们一起来商量一下,给这种方法起个什么名称。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很多名称,有的叫“分开减”法,有的叫“先算10”法,有的说是“10 减”法,还有的叫“先算减,再算加”法。
师:这些名称都有道理,老师把你们的这些说法综合起来,起一个又简单又合理的名称,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就叫“破十法”吧!
生4:我还有一种方法比“破十法”还好!
师:是吗?怎么个好法,你说说!
生4:因为我知道9加3等于12,所以12减9就等于3,这种方法叫“想加算减”法!
师:你真会学习,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生5:老师,我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叫“连续减”法!
师:(惊讶地)真的吗?怎么连续减呢?
生5:(兴奋地跑上讲台)我先用12里的2减去9里面的2,再用10减去剩下的7就得到3。
师:你真是一个“小数学家”,太了不起了 !
试述此教学片段中,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活动的哪些特点?
题目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
题目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25分)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25分)
简述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
简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简述教师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德育工作常用的奖惩属于( )法。
学生为了自己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主要属于( )。
—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思维品质称为思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