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中国画有哪几大画科?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墨分五色,是哪五色?(10 分)
(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名作欣赏、技法学习”内容,设计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本题考查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1)①中国画分三大画科,分别是: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
②通常,中国画有工笔、写意、工兼写三种表现形式。
③墨分五色指的是“焦、浓、重、淡、清”或“浓、淡、干、湿、黑”。
(2)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画中锋、侧锋用笔方法以及干湿浓淡的墨色方法,生动地表现动物脸部特征与情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描述、分析、实践掌握绘画步骤和用笔、用墨方法,大胆对动物的脸进行夸张与表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逐渐形成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3)活动一:作品赏析
展示作品猫头鹰,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作品运用了什么绘画形式?作品中的猫头鹰与生活中
的猫头鹰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思考,教师总结:以中国画的创作形式进行创作,作品中的猫头鹰更加的生动,更具有活力。
继续引导学生观赏作品,并思考:画家运用了什么笔墨技法来表现猫头鹰的?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以湿笔浓淡结合的方法画身体,中锋浓墨勾眼圈、点眼睛。画家表现注重中锋侧锋用笔、墨色注意干湿浓淡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回归生活,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并且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对水墨动物的理解。
活动二:示范讲解
教师以小猫为例,进行示范讲解。
①脸型——先用几笔淡墨画出小猫的脸型。
②五官——在脸的中间位置用淡墨中锋勾出眼睛的外形,在眼睛下方中间的位置侧锋画出鼻子和嘴,为了使眼睛更有神,再用重墨画眼珠。
③毛——淡墨以皴擦法表现小猫脸部短而硬的毛。然后,笔锋蘸淡墨,笔尖蘸少量浓墨,以侧锋按压在一张废纸上,使笔尖水分变少并形成扁平的“散锋”,在小猫头顶及耳朵周围用毛笔的“散锋”适当添画短而稀疏的毛。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的方式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直观的引导学生学习,解决技法上的难点。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课文摘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r日-1的矛盾化解。后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强制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的同时,又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下面是某教师授课时,对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所作的比较:
师:从上表可知,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容也因此不同,最终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在古代希腊产生了民主制度,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而古代中国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造成中国长期的落后和封闭。?
问题:请对该教师所作的比较进行评价。
在探究学习方面,某教师对《走向多极化》一课作了如下教学策略的考虑:在明确学习内容、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认真阅读教科书内容。同时,教师提供相关多媒体学习资料,要求学生将获取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学习问题。
教师提出具体探究学习问题,形成一个问题群,问题如下:
第一目:“别了。雅尔塔”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与后果是什么
(2)“八一九”事件的实质和影响是什么
(3)讨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第二目:鼎足之势话西方
(4)苏联解体后,美国的对外意愿及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与核心思想是什么 它是如何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试图建立“单极世界”的
(5)欧洲一体化的过程和影响。
(6)冷战结束后,日本是如何谋求政治大国的 我们将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第三目:走出低谷的俄罗斯
(7)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哪些严峻问题 为此俄罗斯政府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8)谈谈你眼中的普京。
第四目:风云际会看东方
(9)发展中国家在当今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10)思考:我国如何应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曲折发展
围绕学习内容,逐步展示教师与学生制作的教学课件,创设和谐、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充分估计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坚持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师生合作探究教学方式。
教师精选教学资源,思想、心理准备充分。教学采用教师设问、追问,学生提问、质疑,师生互答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时,适时回放有关资料,及时抓住学生回答中的思维火花,予以引导和延伸,给予肯定和鼓励。
问题:请对该教师所做的教学策略考虑予以评价。
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二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
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材料三(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4分)
(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 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6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
简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
比较秦汉与隋唐的官员选拔方式。列举它们的不同点,联系现实生活,你认为哪种方式更容易得到人才?更能体现公平竞争的精神?
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二者的最大差别是( )。
“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这一规定最有可能出现在(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 )。
①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
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
⑧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④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