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以下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师

以下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

师: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你们了解他吗?

生:(略)

师:是呀,当时宋朝的大半江山已经被金人占领。辛弃疾从小就目睹了生活在金兵铁蹄下百姓的血泪艰辛,饱尝了亡国之恨,从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复河山。二十年哪!想想看,在这二十年的生活里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可能天天以泪洗面,想一死了之,可想到抗金事业没完成,想到老百姓的苦难,又不能死。

师:痛苦,悲愤呀!

生:非常难过,可能整日借酒痛骂统治者的无能!

师:是呀,这又是多么的无奈、苦闷。在这个时期,辛弃疾写了很多的词,但表现的却是另一番心境与风格。《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就是其中一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师:古人说,品一壶清茶,读一首好词,是人生的一大乐趣。那怎样才能读出词的乐呢?不能只满足于字面的意思,还要深入字句里,用我们的想象去感觉,去品味,去推敲,去补充,才会品出词的意境与趣味来。咱们再读读开头两句,你看到哪些景......

师:辛弃疾在江西农村生活的20年里,深深懂得每年庄稼的收成对农民意味着什么,他多么渴望每一年都是个丰收年,多么渴望农民过上好日子!看,这弥漫着浓郁的稻花香里,响奏着群蛙的鸣叫声里,你听到了吗?辛弃疾的心也在欢唱着呀,他在为谁欢唱呢?

生:是在为老百姓!

生: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年”欢唱!

师:作者分明是为这预示丰收的场景而欢喜,不直接说出,而是借稻花香、蛙声代自己诉说“丰年”。你觉得是这样的吗?(生纷纷点头)真是妙不可言,再来一起读这两句词,读进辛弃疾的心里去!

师:在江西上饶20年的生活里,表现辛弃疾这种快乐欢喜的词还有很多,那么在江西上饶的闲居生活的快乐是否让辛弃疾忘记了家仇国恨呢?忘记了自己的人生抱负呢?

师(深情引述):1207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辛弃疾僵卧在病榻上,临终之际,他突然用尽了全身力气,大声呼叫着,你知道他最后呼叫的是什么吗?

杀贼!杀贼!(CAI出示)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数重山。(CAI出示)

师:你看,一轮明月,几阵清风,两三点雨就让辛弃疾欣喜欲狂,辛弃疾的快乐是如此的简单,

可他留给历史、留给我们的却是一生的眼泪......

问题:针对上面的教学片段,评价其优缺点。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要点】回顾这节课的教学,优点在于:能抓住一个“情”字,以情感为主线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对辛弃疾身世的深情引述,引领着学生走进辛弃疾的精神世界,通过品味词韵意趣,想象情景,让学生深刻感悟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的欣喜之情。教学中每个环节的设计不仅饱满而且能够紧密相扣,学生亦能为情所动,随情而读,课堂洋溢着浓郁的诗情。

但也有一些缺憾之处:(1)缺乏开放性,教学设计过于严谨。驾熟就轻的梳理与密集流畅的引导,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显得过于“抢眼”,而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淹没在大容量和快节奏的教学中。学生处处有被“牵”着的痕迹,教学设计显得不够开 放。(2)忽视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在理念上,我们都懂得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预设目标的完成,往往忽视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例如,本教学片段中的教师在教学中引入诗词,但是预设导语中夹杂着现成理解的直接呈现,因而就忽视了学生品 味诗词的方式与过程。虽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作者的情感,对用词的妙处有亲切而自然的体悟,但是没有主体情感的积极参与领悟显然不够深刻。

更新时间:2021-09-05 14:13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内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写出教学内容的教学难点及理由(9分),并设计突破这一难题的教学策略。(17分)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统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下面是某校高二年级一道学业水平考试的模拟试题及答案要点。

人类离不开海洋,离不开资源丰富的家园,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的肆意开发和狂捕滥捞,近海渔业资源急剧衰竭。浙江象山21名渔老大通过电子邮件和漂流瓶,向联合国和21个滨海国家元首呼吁每年在鱼类产卵和繁殖的高峰季节禁止捕鱼,并向世界渔民发出“蓝色保护志愿者”行动倡议。渔老大的呼吁和倡议,折射出政治、经济、哲学等多方面问题。结合上述材料,以“从渔老大的呼吁看……”为题,分别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的角度拟一个课题.并说明理由。

【答案要点】

(1)从渔老大的呼吁看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特点。在近海渔业资源急剧衰竭的背景下,需要国家规定相应的禁渔期以增加渔业资源的发展量。

(2)从渔老大的呼吁看,国家必须增加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国家应制定渔业生产法规,以规范渔民与捕捞行为。

(3)从渔老大的呼吁看,必须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如果在鱼类产卵和繁殖高峰期捕鱼,势必影响今后的渔业生产。(其他答案,可根据是否与题目具有相关性以及所运用知识的合理性酌情给分)

问题:请根据新课程倡导的评价理念对上述试题及答案作简要评述。(20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实录片段:

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2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问题:结合该市发展的实际,谈谈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20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问题:运用新课程理念,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12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材料一:

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2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材料二: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政府是怎样通过财政支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12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人是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要求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和尊严。下面属于民法中人身权的是(  )。

①用益物权②名誉权③隐私权④生命健康权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我国合同法规定的承担的合同违约责任方式是(  )。

①继续履行②支付违约金③赔偿损失④返还财产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法律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法律的主要内容(  )。

  • A.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
  • B.规定人们的宗教信仰
  • C.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 D.规定人们的思维方式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依次是(  )。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④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要一分为二

  • A.①②③④
  • B.③①②④
  • C.②④①③
  • D.③②①④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求真务实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彼时的“真”不能代替此时的“真”,彼时的“实”不能代替此时的“实”。这段话强调了(  )。

  • 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 B.事物的静止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 C.真与假。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
  • 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可捉摸的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