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在某小学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围绕“什么样的教师是真正的好教师?

在某小学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围绕“什么样的教师是真正的好教师?”这一问题,大家展开了热议。有的说:“好教师是热爱学生的老师”;有的说:“好教师应该为人师表”;还有的说:“教学好才是好教师”------

这时,培训教师跟大家分享了一位作家的故事:“小时候,我非常胆小害羞,上课从不举手发言,老师也从不叫我回答问题。一次,我写了一篇题为《每一片叶子都有一个灵魂》的作文。上课时,老师轻轻地走到我面前,问我是否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作文。它的问话是那么柔和,那么的亲切,让我无法拒绝。我用颤抖的声音读了作文,她感谢了我。下课了,当我走到教室门口时,她建议我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可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些我都做到了。”

这个故事引起了大家对于“好老师”更深层次的思考。

问题:

(1) 结合材料,试着分析“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10分)

(2) 试述小学教师如何为儿童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10分)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认为教师做到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就是好老师,除此之外,一名好教师更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师应该坚持教育公正,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材料中,证因为教师能主动关注不积极的学生,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信息和动力。 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应尊重、赞赏学生,在材料中,教师并没有粗鲁地要求学生分享作文,而是轻言细语,温柔地征询学生的同意,使学生感觉不到不应拒绝的力量,正因如此,学生分享了自己的作文,也正因如此,老师获得了学生的信任,引导学生获得了积极的发展。 此外,新课改强调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识到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坚持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重结论的同时更注重过程”“关注人”,做到这些,才是我们认为的好老师。 (2)为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需要教师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儿童的差异性表现在: ①能力的差异,儿童在智力水平上存在差异,有的智力发展水平低,有的发展水平高;儿童在智力类型上存在差异,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的类型和品质存在的不同;儿童在能力表现早晚上存在差异,有的聪明早慧,有的大器晚成,儿童智力在性别上也存在差异,男性智力分布离散程度比女性大,各自优势领域也不一样,教师要从认识到学生的能力差异,接受并在各自能力基础之上给予积极正向的引导,促进阶其能力的发展。 ②认知方式差异。儿童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存在差异。场独立的儿童更偏向独立的对事物作出判断。场依存型儿童容易受权威人士的影响,故教师对场依存型孩子,也应该给予更多指导,而对场独立型的孩子给予适当指导,更多独立思考时间和机会,沉思型学生更注重解决问题的精度而非速度,冲动性更注重问题解决的速度而非精度,而辐合型还是发散型思维习惯来说,也有差异教师应予认识并从不同方法去肯定引导学生。

更新时间:2021-09-05 08:54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规定: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材料二:

课文摘录:

唐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 2000 多位诗人创作的近 5 万首诗歌,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成为千古绝唱。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水平,他们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

这一时期,书法、绘画、雕塑、舞蹈等大放光彩。书法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魏晋南北朝的绘画,成就斐然。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他提出“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他的代表作。隋唐的画坛,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寺很多。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真题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怎么办呢,去罗马!那可是传说中的“上帝之城”,教皇的所在地,最接近上帝的地方。路德满怀期待地启程又满怀失望地回来了。为什么呢?因为路德发现自己被骗了:这哪里上帝之城?罗马灯红酒绿,神职人员不学无术、声色犬马。把灵魂交给这样的群体,怎么可能进天堂?路德想,看来得救还是得靠自己。从罗马回来后,路德专注于对于原始经典《圣经》的研究,获得了神学博士的学位。这一时期,他开始摆脱罗马教会的权威理论,对得救的方法和途径形成了自己的独立见解。

问题:

(1)对这位教师的讲述,你如何评价?请说出你的理由。(6 分)

(2)历史教师在讲授有关思想史的内容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0 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材料一:

下面是某校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中的一道试题。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真题

材料二: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真题

问题:

(1)这道题主要考查了什么内容和能力,难易度如何?(6 分)

(2)请从学生知识和题目命制两个方面,分析学生误选 D 项的原因。(6 分)

(3)针对上述原因,教师应采取哪些改进策略?(4 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材料:

1905 年 8 月 9 日,在美国的调停下,日、俄在美国的朴茨茅斯开始谈判。9 月 5 日,日俄两国签订《朴茨茅斯和约》,重要条款包括:①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独占利益;②俄国将辽东半岛的租借权、南满铁路及有关特权均无偿转让给日本;③以北纬 50 度为界,将库页岛南部及其附近岛屿让给日本;④俄国在中国东北撤兵,除辽东半岛外,东北的一切地方均交还中国。

——摘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问题:

(1)材料中所说的《朴茨茅斯和约》签订的历史背景是什么?(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和约对中国造成的危害。(8 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简述高中与初中历史教学衔接应注意的问题。

查看答案
问答题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法国大革命前夕,“旧制度”的危机有哪些主要表现?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论一位科学家时说,他“因为发现支配宇宙中的物体的定律而统治 17 世纪的科学”。这位 科学家指的是( )。

  • A.牛顿
  • B.门捷列夫
  • C.达尔文
  • D.爱因斯坦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据统计,福建宁德地区的粮食产量从 1978 年的 70 万吨提高到 1983 年的 82 万吨;1992 年全区 16.6 万个贫困 户累计解决温饱 16.1 万户。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 )。

  •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B.农业税的取消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D.扶贫攻坚计划的开展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规定取消旧的公行制度、允许英商在通商口岸自由交易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
  • B.1858 年中英《天津条约》
  • C.1860 年中英《北京条约》
  • D.1898 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