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沈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问学生:“雪景很美,谁能把它美美
沈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问学生:“雪景很美,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他读的
时候,大家闭着眼晴听,体会他能不能把你带到那么美的雪景中去。”第一个学生读完后,沈老师问:“你们是不是感觉走到雪野中去了?”大多数学生很犹豫。沈老师笑着说:“刚走到雪野的边上,是不是?”大家都笑起来。沈老师说:“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接着示范读了一遍,然后问:“往前走几步没有?”学生都点头说:“走了。”沈老师继续说道:
“相信有同学会比老师读的更好。谁领着大家继续往前走?”…后面的学生果然越读越好。
问题:
(1)评析这一教学片段中,沈老师的教学行为(10分)
(2)结合材料谈谈沈老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10分)
(1)沈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具体分析如下: ①创设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材料中沈老师让学生自己体会走在雪景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积极性。
②沈老师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材料中的沈老师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情感共鸣。
③沈老师充分发挥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材料中,沈老师在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内容,规范和评价学生。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①决定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并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
②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态度发挥作用;
③影响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④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