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园的第一天,孩子们都来上幼儿园了,唯有小男孩源源没有来。一周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来。是什么原因导致源源一个星期不来上幼儿园呢?带着这份疑惑我去源源家进行了家访。家访中,源源父亲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源源从小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大,爷爷奶奶的溺爱使他脾气很坏、很犟,在家里经常欺负邻居家的孩子,爱打人、咬人。生活自理能力也低于其他同龄的孩子,不会自己独立吃饭、穿衣等,我担心他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所以想等他大一点懂事了再让他上幼儿园。”
如果你是老师,会如何指导家长切实改变孩子的某些行为习惯,帮助家长对孩子树立信心,送源源尽快入园呢?
从源源爸爸的担心中可以看出,他对源源的行为习惯问题有自己的认识,要让他把源源放心地送入幼儿园,仅仅做思想工作是不够的。如果我是老师,我将定时进行家访,做到三点:一是了解源源在家的情况:二是向源源家长传授些家庭教育知识;三是将班级里开展的主题活动的内容告知源源家长,让他在家教育孩子。源源的父亲有教育源源的强烈愿望,但缺乏对这个年龄的幼儿心理特点的正确认识,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其实,年龄小的幼儿的情绪控制力和表达能力较差,所以会本能地用武力解决问题。 我会建议家长要深入了解源源,发现他打人的原因,再针对不同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当幼儿出现不良行为时,最好能引导幼儿从事他感兴趣的活动,转移他的注意力,而不是一味地打骂。源源父母对源源的教育确实很重视,但家长仅有爱心和耐心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追随源源,正确解读他的行为并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真正改善源源的行为,促进他的发展。
指出下面案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 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 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而且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 习题。教师有选摔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 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 “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为什么说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生产力对教育有些什么制约作用?
简述《学记》的教育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设计教学法
导生制
教学大纲
班级平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