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围绕“有用的工具”为大班幼儿设计主题活动,应包含三个子活动。
要求:
(1)写出主题活动的总目标。
(2)写出一个子活动的具体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名称、目标、准备以及主要的活动环节。
(3)写出另外两个子活动的名称、目标。
活动名称:有用的工具(大班主题教育活动) 主题活动总目标:
1.能通过各种感官和途径认识、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感受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能够主动动手操作工具,知道常见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3.体验自己动手操作工具、制作简单物品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4.知道使用工具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一:有用的工具(大班科学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如订书机、勺子、镊子产生兴趣,愿意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2.主动尝试用工具解决具体问题,并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操作结果。
3.感知日常生活中常见工具的特征,知道这些工具的用途。
活动准备:
散装的画纸、订书机、镊子和勺子若干,大米、棉花球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教师创设小熊搬家的问题情境,请幼儿想办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帮助小熊收拾东西,以此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有用的工具,以激发幼儿参与本次探究活动的兴趣。
师:“小熊的家里太乱了,东西散落一地,请大家帮帮它选择合适的工具把东西分一分、收一收吧!”
2.基本部分
(1)感知工具特征,讨论解决方法。
①教师出示装有画纸、大米和棉花球的盒子,请幼儿观察。
师:“小熊的家里有很多散乱的画纸,米粒和棉花球也混在了一起,你们看一看该怎么办呢?”
②教师出示订书机、镊子、勺子,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帮助小熊收拾家里。
(2)动手操作,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用途。
①分发材料,幼儿尝试动手操作。
教师给幼儿分发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先尝试把散装的画纸、混合的小米粒和棉花球整理好,教师巡回指导。
②总结操作结果,教师演示并具体讲解工具的用途。
教师小结:订书机可以把散落的画纸装订在一起;镊子可以夹比较软的物品,能够把棉花球夹住;勺子可以用来盛一些比较细小的物品,比如,小米粒。
(3)工具大舞台,拓展对工具的认识。
教师创设“工具大舞台”的活动环节,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对生活中其他工具的了解,拓展幼儿对工具的认识,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活动结束
教师对本次科学探索活动中幼儿的具体探索表现进行总结,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观察、探究,发现更多有用的工具。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与父母一起寻找家里的工具,探究工具的具体使用方法。
活动二:家用电器大调查(大班科学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乐于探究。
2.了解各种家用电器的特点和用途。
3.知道使用电器的注意事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三:好玩的橡皮泥(大班美术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手工活动,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乐趣。
2.掌握大卡车的外形特征,并根据步骤图尝试用橡皮泥制作大卡车。
3.掌握橡皮泥中各种模具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根据卡车的特征组合使用工具和模具。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展开阶段的优点和问题进行评析,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在器乐合奏课中,学生在演奏《瑶族舞曲》音乐主题时总是出现合奏不整齐,不熟练,不和谐的现象,陈老师指导学生有表情地视唱主旋律声部,学生有了一定进步,然而再次合奏排练时,还是出现了各声部配合不整齐的现象。
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基本理念,分析老师教学中的优点与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材料)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学生
教学内容:藏族舞蹈
教学重点:掌握藏族舞蹈基本动作及其组合
教学任务:根据指定的音乐和所学的基本动作及组合,自主创编藏族舞蹈。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
3.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
编配二声部合唱
要求: (1) 参考1-2小节,运用模仿(可以是任何一种模仿)的手法为3-8小节编配低声部旋律。
(2)上下两声部形成呼应关系。
下列哪项不适合作为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的课堂教学活动?
乐队首席在管弦乐队中的位置是
欣赏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鸟雏的舞蹈》时,老师以图形语进行导听。这个教学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关注哪些音乐要素?
在学唱戏曲唱段时,老师要求学生先聆听范唱,再调整自己的演唱,力求准确表现戏曲唱段的特点跟韵味。这一活动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哪项能力?
胡老师想确认管乐队学生是否已学会吹奏乐器《红旗颂》,最适合采用下列哪种评价方式?
"在音乐课上聆听音乐《歌唱祖国》时,学生能够辨识A乐段和B乐段”,依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中认知领域层次的分类,这属于哪个认知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