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吟风张绪佑昨夜一阵凛风,将报社门前台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吟风

张绪佑

昨夜一阵凛风,将报社门前台阶上的盆景吹得落叶满地。昨日还是满树黄叶的银杏,忽然间只剩光骨临风了。季风就这样将冰清玉洁的冬姑送临。

日复一日,当我踏上门前的台阶,总要留心关注这盆银杏的生态。四时的变换,世情的冷暖、心境的忧乐,似乎都是伴随着季风而变幻,从它的生命常态中显现出来。新岁来临时,当春风悄悄拂过,银杏的秃枝上就萌发了嫩绿,绿叶慢慢地展开了翅膀,将新的生命张扬。满眼的碧绿带着极好的心情,又迎来了凉爽的夏风,将生命的热情推向极致。当夏至尽头,气爽的高秋带来了新的生命信息,满树的金黄预示着生命的成熟,尽管它并未结出丰盈的硕果。秋后的寒风无情袭来,它便适时地脱下金色的外衣,将生命珍藏,将希望孕育。生命之树就这样随着季风而四时变幻。

风是什么?风是大气的精灵。集日月精气于心,集天地灵气于表,集山川海洋豪气于怀,化作流畅的血脉,灵动的气韵,去感受世界,去催生万物。人间万象,山川陡变,唯有风最敏感。

风是人间的使者。风既带给人们高山的伟岸气质,又带给人们大海的宽广胸怀;既可给人们带来心高气爽的愉悦,又可给人们带来秋尽叶落的悲怜;既带来春燕的呢喃,又带来秋雁的长吟……它掠过丛林、村庄、田野、河流,阅尽了人间姿色,教人识时应世,临风应对四时的变换,保持生命之树不衰。

风是大自然的雕塑家。风刀犀利,岁月无涯,数万年雕塑了无数沟壑、奇山异水,雕塑了古道,雕塑了枯树,雕塑了瘦洞,雕塑了自然界这个大盆景。塑了霜,塑了雪,塑了云,塑了雾,塑造了有形和无形的自然境界,留下了万年不衰的艺术创意。

风还是忠实的史学家。它用如椽巨笔席卷千年,纵横天下,翻江倒海,将历史记在了悬崖,记在了洞穴,记在了无数次山川巨变之中,记在了无数个破败的村落、庭院和宫殿里。伴随着多少次战火烽烟,多少回山崩海啸,多少代历史变迁,它记下了千里大漠,记下了秃岭荒原,记下了古罗马斗兽场、古楼兰王国、圆明园废墟、深埋海底的泰坦尼克号。它在记录历史的同时也记下了人生,记下了人世的艰辛、生活的印痕、岁月的磨难。将这一切刻写在每一个人的额头上、须发间。

疾风知劲草,敢爱敢怒,颇具英雄气度。有时狂飙怒号,摧枯拉朽;有时暴性陡起,肆虐山河;有时和煦可掬,遍布抚爱。风有怀柔、有激越、有狂放、有悲壮。古来多少英雄把酒临风,抒发豪情,畅怀壮志。刘邦雄踞天下,重返故里,唱响“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大风歌》。荆轲满怀壮志,临风唱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绝命悲壮。血战沙场的勇猛将士,面对死亡唱起了“风雪满弓刀”的豪情。风是有情的,风是有骨的。英雄所爱的是大风的一泻千里的豪迈,是义无反顾的铮铮风骨。在临风之时,那些随风而倒的墙头小草缺少的正是这种风骨。

季风虽有四时之变,而唯有其风骨不变。日月经天,乾坤朗朗,是季风万年不衰的永久风源。愿清丽的风荡涤世俗尘埃,将世界催化得更清纯、更壮丽!

(文章的个别文字有改动)

[问题1][简答题]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季风虽有四时之变,而唯有其风骨不变”这句话的理解。

[问题2][简答题]

文章表现了怎样的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1、风从外在看,有温暖的春风,凉爽的夏风,气爽的秋风,寒冷的冬风。它是随着四时的变化而变化的。它时时在重塑着新的世界。风从本质看,不变的是,它有情,磊落坦荡,敢爱敢怒;它更有骨,心高气豪,义无反顾,颇有英雄气度。

2、文章表现了激越、豪迈的情感。内容上从小处写到大处,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例:“它掠过丛林、村庄、田野、河流,阅尽了人间姿色……保持生命之树不衰”,通过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的写景拓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豪迈的激情得以淋漓尽致地阐发。写法上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手法。例:“风是大自然的雕塑家……雕塑了……雕塑了……雕塑了……”,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把风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文章的情感也更加丰厚了。

更新时间:2021-09-26 12:41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试述教学时间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查看答案
问答题

阐述人木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木位的价值取向的观点主张,并予以分析评价。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简述教学结构确定的步骡。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简述教育对政治的正向功能。

查看答案
问答题

当代教育目的社会价值取向的确立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简述教育回归生活的必然性。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简述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简述农业社会的教育中古代学校的共同特征。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教育功能

查看答案
问答题

课堂教学设计

查看答案